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托槽矫治技术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8年 2月 -2018年 8月本院接诊且行口腔正畸治疗的病患 60例,用数字抽签法划分成研究、对照组( n=30)。研究组用无托槽矫治技术,对照组用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对比牙周指数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 96.67%,比对照组 76.67%高, P< 0.05。研究组菌斑指数( 0.51±0.24)分、牙龈指数( 0.81±0.16)分,比对照组( 0.87±0.39)分、( 1.42±0.51)分低, P< 0.05。研究组满意度调查结果:舒适度( 8.56±0.21)分、咀嚼功能( 8.35±0.18)分、美观度( 8.34±0.25)分、固位功能( 8.32±0.23)分,优于对照组( 7.28±0.19)分、( 7.62±0.11)分、( 7.39±0.17)分、( 7.68±0.15)分, P< 0.05。结论:于口腔正畸治疗中运用无托槽矫治技术,疗效好,牙周指数的改善明显,且舒适度强,建议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腔正畸治疗在上前牙埋伏阻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20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共计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外科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额外给予口腔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牙齿美观程度及咬合程度评分、牙周疾病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牙齿美观程度及咬合程度评分更高(P<0.05),牙周疾病发生率更低(P<0.05),生活质量更优(P<0.05)。结论:对于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口腔正畸治疗后患者牙齿异常情况少,牙周疾病发病率低,生活质量更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用于治疗口腔正畸疗效。方法:对本院牙科接收的口腔正畸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回顾和整理,选择其中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的60例患者纳入实验,根据随机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均有30例患者。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选择非种植体支抗进行治疗,实验组内患者则选择微型种植体支抗进行治疗,治疗后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本次试验结果中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更优,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相较于非种植体支抗治疗来说,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口腔正畸效果更为良好,能够改善患者的口腔状况,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予以综合口腔护理干预预防儿童龋齿,观察并分析临床效果。方法 以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为研究时段,将其均分后进行常规口腔护理(对照组)和综合口腔护理(观察组)的临床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儿童配合度为96.67%,组间数据信息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施综合口腔护理后,观察组3个月后龋齿发生率、半年后发生率、9个月后发生率、1年后发生率分别为3.33%、3.33%、6.67%、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在临床中具有一定不均衡性,P<0.05。结论 综合口腔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将其应用到预防儿童龋齿中,临床成效明显,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日间全麻下小儿口腔医治过后的恢复状况及有关影响因子。方法:此次实验中共计筛选出了100例研究对象,其均来自我院,其就诊时间均为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之间,患者的年龄在2岁至6岁之间,以ASA标准为参考依据进行分级,其均在Ⅰ到Ⅱ级之间。从多方面分析评估患者在麻醉24小时之后的恢复情况。在分析影响恢复影响因素时,选定性别、年龄、麻醉时长等作为主要研究因素。按照性别划分,将患者分为两个小组;按照年龄划分,分为三组,即小于36个月、36至48个月之间、大于48个月。以麻醉时长作为分组依据,可以分成三组,即小于两个小时、两个小时到三个小时之间、大于三个小时;以治疗的牙齿数为依据进行分组,可以分为三组,即小于12颗、12到15颗、大于15颗。以七氟醚用量为依据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小于15毫升、15到20毫升,大于20毫升。结果:麻醉后24小时,出现轻度咽喉痛、咳嗽以及声嘶的概率分别为17%、20%、25%。轻度、中度恶心呕吐的发生概率为7%、1%。牙痛的程度分为三个等级,即轻度、中度及重度,发生率为43%、12%以及1%。轻度低落、焦虑的发生概率分别为29%、20%。在根据性别分组的调查中发现,不同性别的小儿患者在咳嗽、恶心呕吐方面的发生概率存在较大的差距,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在根据麻醉时长进行分组的调查分析中发现,恶心呕吐以及情绪低落的组间对比差距明显(P<0.05)。在根据治疗牙齿的数量进行分组的调查分组中可知,咽喉痛、声嘶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在年龄、七氟醚用量分组中的调查,未发现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性别、麻醉时间的长短、治疗牙齿量,会影响日间全麻下儿童口腔治疗的恢复情况。基于日间全麻,儿童口腔治疗后的恢复实效性仍有一定的提高空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日间全麻下小儿口腔医治过后的恢复状况及有关影响因子。方法:此次实验中共计筛选出了100例研究对象,其均来自我院,其就诊时间均为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之间,患者的年龄在2岁至6岁之间,以ASA标准为参考依据进行分级,其均在Ⅰ到Ⅱ级之间。从多方面分析评估患者在麻醉24小时之后的恢复情况。在分析影响恢复影响因素时,选定性别、年龄、麻醉时长等作为主要研究因素。按照性别划分,将患者分为两个小组;按照年龄划分,分为三组,即小于36个月、36至48个月之间、大于48个月。以麻醉时长作为分组依据,可以分成三组,即小于两个小时、两个小时到三个小时之间、大于三个小时;以治疗的牙齿数为依据进行分组,可以分为三组,即小于12颗、12到15颗、大于15颗。以七氟醚用量为依据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小于15毫升、15到20毫升,大于20毫升。结果:麻醉后24小时,出现轻度咽喉痛、咳嗽以及声嘶的概率分别为17%、20%、25%。轻度、中度恶心呕吐的发生概率为7%、1%。牙痛的程度分为三个等级,即轻度、中度及重度,发生率为43%、12%以及1%。轻度低落、焦虑的发生概率分别为29%、20%。在根据性别分组的调查中发现,不同性别的小儿患者在咳嗽、恶心呕吐方面的发生概率存在较大的差距,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在根据麻醉时长进行分组的调查分析中发现,恶心呕吐以及情绪低落的组间对比差距明显(P<0.05)。在根据治疗牙齿的数量进行分组的调查分组中可知,咽喉痛、声嘶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在年龄、七氟醚用量分组中的调查,未发现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性别、麻醉时间的长短、治疗牙齿量,会影响日间全麻下儿童口腔治疗的恢复情况。基于日间全麻,儿童口腔治疗后的恢复实效性仍有一定的提高空间。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予以综合口腔护理干预预防儿童龋齿,观察并分析临床效果。方法 以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为研究时段,将其均分后进行常规口腔护理(对照组)和综合口腔护理(观察组)的临床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儿童配合度为96.67%,组间数据信息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施综合口腔护理后,观察组3个月后龋齿发生率、半年后发生率、9个月后发生率、1年后发生率分别为3.33%、3.33%、6.67%、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在临床中具有一定不均衡性,P<0.05。结论 综合口腔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将其应用到预防儿童龋齿中,临床成效明显,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错颌畸形患者的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作用。方法 我院就诊于2021年10月~2022年12月错颌畸形患者82例为研究观察对象,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口腔正畸治疗)、观察组(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牙齿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组间无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吞咽功能、咀嚼功能、发音功能评分比较,组间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可以改善错颌畸形情况,治疗有效率高,使得患者吞咽功能、咀嚼功能、发音功能明显恢复,可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口腔护理在儿童龋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在某口腔医院于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共有60名龋齿患者被纳入研究。这些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被分配至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包含30例。对照组接受标准的护理措施,而研究组则接受更为全面的口腔护理干预。随后,对比分析了两组患者在口腔健康行为和护理配合方面的评分。结果:研究组口腔卫生情况、饮食习惯、牙齿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配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口腔护理措施能显著提升学龄前龋齿儿童的健康口腔行为评分和对护理的配合度,因此,这一护理方法在临床上的推广和应用是值得的。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口腔恶性肿瘤多学科协助治疗的效果开展分析论述。方法:选择在2023年1月开始实验,于2023年12月结束,实验方案利用对比实验原理进行,涉及样本80例均来自于该期间收治口腔恶性肿瘤疾病患者,为患者讲解实验目的后由专职人员引导患者完成入组,分别为对照组(单一治疗),观察组(多学科协助治疗),整理归纳对不同干预后相关数据指标,并完成统计学分析,观察结果差异表现。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数据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数据高于对照组,组间P值均可见<0.05标准,有确切可比性。结论:多学科协同治疗在口腔恶性肿瘤疾病患者中应用有效性更佳,同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显示良好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简介:摘要:根据《ISPE调试和确认》(第二版2019年),将固体制剂产品生产用的系统/设备进行系统分为直接影响系统及无影响系统,同时结合产品CPP、CQA及CAs确认各生产系统/设备关键部件;同时根据2010年修订《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第7章第一百三十八条;“企业应当确定需要进行的确认与验证工作,以证明有关操作的关键要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当经过风险评估来确定”的要求,需要对各项目验证与确认项目进行风险评估,通过本风险评估,决定车间生产系统/设备定期确认或验证及更换关键部件时、定期确认的确认或验证范围和程度。为日常生产过程,系统/设备定期验证/确认及系统/设备关键部件更换是否需要进行再确认,提供相关依据。
简介:摘要:肝脏疾病具有治疗周期长、治疗难度大、易复发、预后差 等特点,且患病率高,是危及公众健康的最普遍的疾病之一。肝脏疾 病通常伴随着代谢改变,单纯食物补充难以满足患者需要。针对性地 补充蛋白质,已被证实在多种肝脏疾病的营养支持治疗中起积极效果。 口服蛋白补充剂因具有无创、安全、操作简便,患者依存性高等优点, 已成为肝病患者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案。本文从肝脏疾病的蛋白代谢改 变入手,对口服蛋白补充剂进行了分类介绍,阐述了各自的作用机制、 临床常用剂型。并在文末结合几种肝脏疾病的特点,对口服蛋白补充 剂在肝脏疾病治疗之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简介:目的:建立三号蛇胆川贝片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三号蛇胆川贝片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色谱柱Diamonsil^TM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033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30:7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65nm;柱温:30℃。结果:进样量在0.09302—0.4226μg范围内盐酸小檗碱与峰面积响应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为1.17%(n=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有效地控制三号蛇胆川贝片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