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前牙埋伏阻生运用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3

上前牙埋伏阻生运用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观察

邹延君

大庆市第五医院一部口腔科 163711

【摘要】目的:探究口腔正畸治疗在上前牙埋伏阻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20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共计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外科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额外给予口腔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牙齿美观程度及咬合程度评分、牙周疾病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牙齿美观程度及咬合程度评分更高(P<0.05),牙周疾病发生率更低(P<0.05),生活质量更优(P<0.05)。结论:对于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口腔正畸治疗后患者牙齿异常情况少,牙周疾病发病率低,生活质量更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埋伏阻生;牙齿异常;牙周疾病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impacted anterior teeth


[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impacted anterior teeth. Methods: A total of 86 patients with impacted anterior teeth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8 to October 2020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3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surgical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orthodontic treatment. The dental aesthetic degree, occlusal degree score, incidence of periodontal disease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score of tooth aesthetic degree and occlusal degree (P < 0.05), lower incidence of periodontal disease (P < 0.05), and better quality of life (P < 0.05). Conclusion: For the patients with impacted anterior teeth,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 the patients have fewer dental abnormalities, lower incidence of periodontal disease and higher quality of life, which is worthy of extensive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orthodontic treatment; Impacted anterior teeth; Dental abnormalities; Periodontal disease


上前牙埋伏阻生会导致牙齿生长变性,导致牙列严重不齐,影响患者牙齿美观。此外,该疾病还可引发牙龈出血、牙龈炎等多种口腔疾病。牙齿之间相互的挤压也会产生疼痛。上前牙埋伏阻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中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但目前常规单一手术治疗仍存在局限性。在本研究中,比较了不同治疗方案下,患者牙齿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旨在探究针对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以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纳入2018年10月-2020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共计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如表1中所示,数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包括:①患者确诊为上前牙埋伏阻生;②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本研究;③研究通过院内伦理委员会审核。排除标准包括:①患者患有其他重度系统性疾病;②依从性较差或失访者。

表1 患者基线数据

分组

患者数(例)

年龄(岁)

病程(月)

观察组

43

14.81±5.52

8.42±1.42

对照组

43

15.02±5.68

8.89±1.31

P值


>0.05

>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外科常规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法如下:①局部麻醉,清理患者牙周污垢;②剪除黏膜组织及骨组织,使牙冠完全暴露;③进一步去除骨阻,止血后进行缝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额外给予口腔正畸治疗。口腔正畸治疗方案如下:①影像学设备拍摄患者牙齿结构图,依据患者情况制定矫正方案。②在常规手术后采用矫正工具对患者牙齿进行牵引、固定等操作。③矫正操作完成后需仔细清理伤口,预防感染的发生。④术后定期进行矫正复查,并依据矫正程度调整后续矫正方案。

1.3判别标准

本研究采用3项标准评估疗效,分别为:牙齿美观程度及咬合程度评分、牙周疾病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牙齿美观程度及咬合程度评分采用院内自制牙齿矫正评估量表进行评价。其中美观程度包括牙齿外观、牙列整齐程度;咬合程度包括:牙齿咬合力及咀嚼能力,总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代表牙齿美观/咬合力越好。牙周疾病发生率有医生进行收集并记录。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4数据统计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统计,两组患者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牙齿美观程度及咬合程度评分

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牙齿美观程度及咬合程度评分更高(P<0.05)(如表2中所示)。

表2牙齿美观程度及咬合程度评分

组别

患者(例)

牙齿美观

咬合程度

观察组

43

94.31±4.26

93.15±4.01

对照组

43

81.32±3.51

79.56±4.01

P


P<0.05

P<0.05

2.2牙周疾病发生率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牙周疾病发生率更低(P<0.05)(如表3中所示)。

表3 牙周疾病发生率比较

分组

患者(例)

牙龈炎

牙菌斑

牙周疾病发生率

观察组

43

1

0

2.33%

对照组

43

4

2

13.95%

P值




<0.05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更优(P<0.05)(如表4中所示)。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分组

患者(例)

功能评分

社会评分

情感评分

观察组

43

68.58±8.37

71.35±11.21

66.31±6.52

对照组

43

51.98±6.81

53.34±5.41

48.31±6.44

P值


<0.05

<0.05

<0.05

  1. 讨论

牙齿作为人体咀嚼食物的关键工具器官,对人们的正常生活至关重要[1]。在临床中将牙齿收到阻挡而不能正常萌出称之为阻生。上前牙埋伏阻生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疾病特点为患者牙齿完全埋于骨内,进而引发牙列不齐、牙齿生长畸形[2-3]。上前牙埋伏阻生不仅影响患者外观的美观形象,还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和不变。因此临床中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十分重视。

手术治疗是上前牙埋伏阻生的常规治疗方法。目前在临床实践中,部分患者在手术治疗后会出现牙列不齐、咬合力差的情况[4]。针对这种临床现状,将手术治疗与口腔正畸治疗结合治疗上前牙埋伏阻生往往可取得较好疗效。口腔正畸治疗是一种利用矫器械将牙齿牵引固定在合适位置的牙齿矫正方法。有研究指出,采用口腔正畸治疗联合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术后的牙齿整齐度及咬合力[5]。本研究中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牙齿美观程度及咬合程度评分更高,牙周疾病发生率更低,生活质量更优。

综上所述,针对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结合口腔正畸治疗对提高疗效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涛.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埋伏阻生的临床效果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2):36-37.

[2] 邵元春.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 2019,11(20):77+79.

[3] 李涛.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埋伏阻生的临床效果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2):36-37.

[4] 王小芳,贾培增.上前牙埋伏阻生运用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04):58-59.

[5] 孙梅.应用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埋伏阻生的临床效果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04):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