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双环醇对环素引起小鼠脂肪肝保护作用相关机制。方法:ICR小鼠给予双环醇75、150、300mg/kg,连续三次。末次药1h后腹腔注射环素200mg/kg。采用生化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脏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线粒体渗透性转换(MPT)、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I&IV(MRCI&Ⅳ)、线粒体酰基辅酶A脱氢酶(ACD)、过氧化酶体乙酰辅酶A氧化酶(AOX)、微粒体CYP2E1活性,HE染色检测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应用LC/MS联用方法检测肝微粒体CYP4A活性。应用RT-PCR法检测过氧化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α(PPARa)、LCAD、AOX、CYP2E1、CYP4A10、CYP4A12mRNA表达。结果:双环醇对环素引起小鼠脂肪肝有明显保护作用,表现为降低升高ALT、AST水平,减少肝脏TG、CHO堆积,减轻肝细胞水样变性和空泡变性等病理学改变。双环醇可抑制环素引起MDA升高,调控GSH水平及SOD活性,改善MRCI&IV活性及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异常。

  • 标签: ICR小鼠 肝保护作用 四环素 双环醇 脂肪肝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 简介:目的观察小枝玫瑰BranchletsRosarugosaThunb.提取物对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及糖耐量影响.方法采用氧嘧啶造模法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小鼠分为8组,分别为模型组,小枝玫瑰水提物高、中、低剂量(3.70、1.85、0.93g/kg)组,小枝玫瑰醇提物高、中、低剂量(2.75、1.37、0.70g/kg)组和盐酸二甲双胍(阳性药,200mg/kg)组,另取正常小鼠为对照组,造模成功3d后开始药,每天ig药1次,共30d.造模后0、10、20、28d血糖试纸法测定空腹血糖;造模后30d,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各组小枝玫瑰提取物均能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改善其糖耐量,且呈一定量效关系,其中以醇提物高剂量效果最好,但不及阳性药盐酸二甲双胍.结论小枝玫瑰提取物可以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对糖尿病小鼠糖耐量有改善作用.

  • 标签: 小枝玫瑰 四氧嘧啶 糖尿病小鼠 血糖 糖耐量
  • 简介:本文介绍了液相色谱-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LC-Q-TOFMS)技术近年来研究进展,综述了该方法在药物中有关物质分析、非法添加化学成分鉴定分析、代谢组学及中药学4个主要方面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 标签: 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 药物分析 应用
  • 简介:渭源县人民医院李彩摘要目的浅析骨肽注射液联合接骨七厘片治疗肢骨折临床疗效。方法挑选出我院收治肢骨折患者共280例,时间选定2013年6月~2018年6月。按照“计算机表法”进行每组均匀划分,参照组(n=140例)选择骨肽注射液治疗;分析组(n=140例)选择骨肽注射液、接骨七厘片联合治疗方案。结果分析组治愈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值<0.05);疗效92.55%高于参照组65.52%(P值<0.05),最终分析价值显现。结论骨肽注射液、接骨七厘片联合治疗方案辅助治疗肢骨折患者中可明显提高外伤骨折愈合率,实现治愈时间以及总有效率改善,值得临床运用。

  • 标签: 骨肽注射液 联合 接骨七厘片 四肢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早期肢体肿胀采用中药贴敷联合桃红物汤加减治疗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阶段内所有的分析对象均来源于我院,即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时间跨度内收治90例患者,均为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为了更加深入分析主题中治疗方法使用及效果,本次试验以对比类型研究为主。因此,为了分组公平,排序后单数分到参照组并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双数分到研究组并使用药贴敷联合桃红物汤加减治疗。不同治疗方法必然会产生不同效果,所以本研究对相关结果进行详细统计,同时对其加强分析,记录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效果,对患者接受治疗后症状缓解情况进行统计,对以上数据逐渐分析,并逐个进行组间对比。结果:对研究中数据统计分析后得出以下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人数42例,参照组有34例,以上统计后数据进行组间逐一比较,(P<0.05)说明数据之间有十分明显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各项症状缓解情况与参照组相比有显著优势(P<0.05),说明数值之间区别较为显著,还表示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使用桃红物汤加减治疗联合中药贴敷方法进行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治疗,能够起到良好效果,对患者病情改善有着积极作用,可在今后治疗中加大应用和推广力度。

  • 标签: 中药贴敷 桃红四物汤 骨折 早期肢体肿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左氧氟沙星联合联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取自我院2021年3月-2022年4月间收治肺结核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参照组60例患者运用联抗结核药物治疗,研讨组60例患者运用左氧氟沙星联合联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主要就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用药后研讨组患者C反应蛋白、白介素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值低于参照组患者,研讨组患者不良反应率5.00%低于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23.33%,对比符合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联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得以证实,有利于患者康复,具有可行性。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四联抗结核药物 肺结核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采用五音疗法对舒缓患者焦虑临床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随机筛选了56例接受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采用电脑随机选取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添加五音疗法,详细对比两组护理模式取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期间焦虑情绪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手术应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开展五音疗法护理,可进一步提高患者手术期间身心舒适度,使患者精神放松,消除紧张和焦虑情绪,从而能够减少手术期间应激反应,提高手术效率及安全性,促进患者术后身体恢复。

  • 标签: 四肢骨折 五音疗法 围手术期焦虑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抗幽门螺杆菌联疗法在消化内镜基础上,治疗患者胃溃疡出血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开展抽取患者均已确诊为胃溃疡出血,将其基于双色球随机抽样法拟定2组,即:参照组(抗幽门螺杆菌联疗法)、实验组(抗幽门螺杆菌联疗法+消化内镜),样本入院时间始于2022.12,止于2023.12,总例数为90,各组收纳45例。结果:统计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实验组数据低,P<0.05;各症状改善以实验组时间值短,P<0.05。结论:抗幽门螺杆菌联疗法在消化内镜基础上,治疗患者胃溃疡出血效果显著,可推行、应用。

  • 标签: 胃溃疡出血 消化内镜 抗幽门螺杆菌 四联疗法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骨科下肢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应用桃红物汤效果。方法:研究主要从医院随机选取2023年1月-2024年收治60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凝用药预防,研究组加以桃红物汤加减口服,观察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凝血功能指标改善效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下肢手术患者经桃红物汤术后加减口服后,可以预防深静脉血栓,改善凝血功能。

  • 标签: 桃红四物汤 骨科下肢手术 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帕洛诺司琼不同药方式对于妇科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防治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妇科手术并行术后镇痛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其中A组仅在麻醉前静脉给予帕洛诺司琼75μg;B组仅在镇痛泵中加入帕洛诺司琼75μg;C组在麻醉前静脉给予帕洛诺司琼75μg,并且在镇痛泵中加入帕洛诺司琼75μg。记录术后12、24、36、48h时静止和咳嗽时疼痛VAS评分;同时记录0~12、12~24、24~36、36~48h时间段内恶心、呕吐发生次数以及术后48h内发生头痛头晕、便秘、腹泻、嗜睡、口干、皮疹及锥体外系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结果组内不同时间点和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0~12、12~24和24~36hA组和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均无头痛头晕、便秘、腹泻、嗜睡、口干、皮疹及锥体外系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术前单次静脉注射帕洛诺司琼75μg能够较好预防妇科手术术后48h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

  • 标签: 帕洛诺司琼 给药方式 妇科外科手术 术后恶心呕吐
  • 简介:Chandrasekran-Paul(1982)对药物由骨架系统中释放,提出下列表达式Mt=Cs√D/K[(Kt+1/2)erf√Kt+√Kt/πe^kt]本文在常见实验时间及适当K值范围内对上式作了简化,药物释放累积量与时间平方根直接成比例,但方程中带有一截距项,即,Mt=B"√t-A"硝苯地平贴剂及普萘洛尔贴剂二者释放行为都符合上述方程,其相关系数良好,氢化可的松乳膏释放数据(据Shah,1989),也可用相同方程来描述,该方程与Higuchi方程相比较,多出一个截距项,这可能与药物溶出特性有关。

  • 标签: 骨架型透皮给药装置 扩散-溶出控释 HIGUCHI方程 Chandrasekran-Paul方程
  • 简介:目的:分析某院100例哮喘和慢性阻基}生肺病(COPD)患者吸入药装置用药情况,为合理正确使用吸入药装置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时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呼吸科就诊并使用吸入药装置哮喘和COPD患者100例,从吸入药装置7个操作步骤(装药、呼气、咬紧、吸气、屏气、重复和漱口等),分析其用药情况。结果:药中,漱口、呼气、吸气与屏气用药操作错误率较高,分别为43.00%、42.00%、34.00%和25.00%;单药用药错误发生率为噻托溴铵95.74%、沙美特罗一替卡松273.33%和布地奈德一福莫特罗260.87%。结论:哮喘和COPD患者在使用压力定量吸入药装置时,操作步骤多而复杂,患者不易掌握其用药技巧,药师需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以提高吸入药装置用药正确率。

  • 标签: 哮喘 COPD 吸入给药装置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分析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causesanalysis,RCS)在病区患者药错误不良事件管理中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6月间医院住院病区患者药错误不良事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比较根本原因分析法应用前后药错误发生率。结果:通过分析,根本原因分析法应用前药错误错误发生率为1.089‰(29/26632),应用后发生率为0.153‰(4/26217),后者优于前者经组间数据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应用前用药错误原因分析上,主要是未落实查对制度、不熟悉药理知识、医嘱处理不规范、患者多和工作量大、交接班不仔细等。结论: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病区药错误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与管理,能够使各项药问题得到及时发现与纠正,提高用药安全,降低病区患者药错误发生率,这是保障病区患者药准确重要举措。

  • 标签: 根本原因分析法 不良事件 病区管理 给药错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关于阿奇霉素不同药途径在儿科临床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不同药途径阿奇霉素应用我院儿童临床治疗中,研究选择时间在2019年6月-2021年6月,研究人数为100例需要接受阿奇霉素治疗患儿,并同时将100例患儿分成不同药途径两个组,一组使用口服阿奇霉素方式进行治疗,二组使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方式进行治疗,分组后分别观察两组患儿在不同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详细记录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治疗方式药后,发现一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之间数据对比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关于阿奇霉素不同药途径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实施,本研究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说明在对患儿进行治疗时,要提前做好相关应对措施,根据患儿自身机体情况,为患儿选择适当药方式,以减少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标签: 阿奇霉素 不同给药途径 儿科临床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主要对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式药进行研究,分析其应用于产妇分娩过程中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50例产妇进行研究分析,把50例产妇平均分为两组(甲组为研究组,乙组为参照组)甲组实施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式药,乙组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镇痛效果和产程时间。结果 甲组患者药方式效果显著,对产妇镇痛效果明显,总有效率为96%,且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用时较短,P

  • 标签: 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式给药 分娩 过程中 疗效 安全性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镜下电凝止血联合奥美拉唑胃镜药治疗急性胃出血效果进行临床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期间本院接收治疗急性胃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资料,单盲法分组,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一组30例,研究组给予胃镜下电凝止血联合奥美拉唑经胃镜药治疗,对照组予胃镜下电凝止血联合奥美拉唑经静脉滴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止血时间、再出血率、输血量、转手术率、不良反应及住院时间,评估两种治疗方案效果和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再出血率、转手术率、不良反应概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镜下电凝止血联合奥美拉唑胃镜药治疗方案,在急性胃出血患者治疗当中应用,疗效更好,患者各项临床治疗指标更加优良,患者临床治疗安全性水平更高。

  • 标签: 胃镜下电凝止血 奥美拉唑 胃镜给药 静脉滴注 急性胃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阿奇霉素不同药途径在儿科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进行诊治儿科患者82例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药途径,观察组采用静脉滴注药途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总体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发热、胃肠反应、过敏性皮疹种。对照组为口服药物,共有19例(46.3%)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为注射药物,共有10例(24.4%)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不同药途径均会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相比较口服与注射两种途径而言,口服药物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时还需要结合患儿自身体质、病情等因素,合理用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阿奇霉素 儿科 不良反应 给药途径
  • 简介:目的通过对川省2002~2004年上报抗菌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系统分析,为临床药物治疗中药品不良反应(ADR)防治提供有益参考依据和对药物安全性做出合理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川省2002~2004年上报抗菌药品ADR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女性患者ADR发生率仅略高于男性,其中以31~50岁患者所占比例最高(占35.30%).发生ADR药物以喹诺酮类最多(占34.78%).药途径以注射最高(占76.64%).ADR评价中"可能"最多(占50.66%).ADR转归中治愈343例,好转415例,有后遗症和死亡均为2例.所有ADR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9.24%.结论抗菌药品ADR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需进一步进行ADR监测,探讨抗菌药物发生ADR易感因素,以达到更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抗菌药品,减少ADR发生.

  • 标签: 抗菌药品 回顾性研究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 简介:由中国药理学会数学药理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与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联合主办,北京大学/辉瑞定量药理学高级人才培训中心承办,并获得国际定量药理学会(InternationalSocietyofPharmacometrics,ISoP)、定量药理学与系统药理学杂志(ClinicalPharmacology&Therapeutics:Pharmacometrics&SystemsPharmacology,CPT:

  • 标签: 北京大学药学院 中国药理学会 国际 国家重点实验室 定量药理学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