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破裂动脉瘤解剖学特点与动脉瘤破裂的相关性,从而探寻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96例破裂动脉瘤的三维CT脑血管造影资料,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瘤体最大径,瘤体长度、瘤体宽度及动脉瘤的位置做记录,计算其瘤体长与宽之比,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破裂动脉瘤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年龄多集中在中年,53.1%的破裂动脉瘤最大径在5~10mm之间,76%的瘤体长与宽之比>1.5,61%的动脉瘤呈分叶状改变或有小泡样凸起,后交通动脉瘤占33.3%。结论动脉瘤最大径、动脉瘤的瘤体长宽比与动脉瘤的破裂有一定相关性;不规则性动脉瘤可能更容易破裂出血;位于血管分叉部位的动脉瘤可能更容易破裂。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耳穴埋豆治疗动静脉内瘘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肾衰行动静脉内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n=40)和对照组B组(n=40),治疗组在术前2h用耳穴探针点压耳部穴位找出相应配穴,用生王不留行籽和6*6mm橡皮胶以压丸法压贴在选用的穴位上,术后6~8h待麻醉剂作用逐渐消失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镇痛药物使用情况。采用可视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12、24、36、48h的VAS疼痛评分值,进行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治疗组VAS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使用镇痛药物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耳穴埋豆对内瘘术后疼痛疗效确切,可以明显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率。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试验,探讨手术内固定疗法在治疗创伤性连枷胸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8月~2014年12月接受治疗的连枷胸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保守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术内固定疗法治疗。结果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分别有4例及5例患者死亡,该统计结果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通过对两组患者ICU停留和住院时间、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患者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情况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术内固定治疗后,术后这些症状及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胸壁畸形发生率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有18例出现胸壁畸形,而观察组无一例该情况出现;患者术后出院三个月后,对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以上统计结果,P<0.01,两组统计结果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手术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连枷胸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对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2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110位患有鼻息肉的患者,并根据临床分型进行分组,有37位患者为Ⅰ型组、有49位患者为Ⅱ型组,有24位患者为Ⅲ型组。都采取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息肉,在手术以后进行6个月的随访,对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其疗效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的完成了手术,Ⅰ型组的患者要比Ⅱ型组和Ⅲ型组的治疗效率高,P<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近些年来,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息肉技术得到了完善,在对患者的鼻腔结构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手术治疗能避免手术以后发生并发症,能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锁定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经锁定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骨折的复位与愈合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随机抽取同期采用传统普通钢板螺丝钉、克氏针、钢丝捆扎内固定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主要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6%和76.0%,术后观察组患者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患者发生肩关节功能障、切口感染、骨不连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0%,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比较,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锁定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固定牢固,稳定性好,并且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创伤小,对骨组织的血运破坏程度低,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的复位愈合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给予不同时期肠内营养,观察患者的生存率、1周内撤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变化,探讨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对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即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对照组即非早期肠内营养组(非EEN组)。实验组24小时内评估患者条件,及时行肠内营养;对照组在机械通气24小时内行静脉营养,24小时后再评估条件,行肠内营养。对比两组30天死亡率、1周内撤机成功率、VAP、并发症、机械通气时间。结果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在VAP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减少,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减少患者胃肠道并发症以及VAP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