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对 2017年 10月 -2018年 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100例宫外孕患者中,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 100例宫外孕患者,将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50例 /组)。对照组宫外孕患者给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组宫外孕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宫外孕患者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宫外孕患者阴道流血消失时间和 β-HCG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 0.05。对照组宫外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大于观察组,但是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大于 0.05。结论: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联合用于治疗宫外孕患者效果明显,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良好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毒症脑病患者相关因素及发病率 ,为临床预防尿毒症脑病提供依据。方法:对尿毒症期患者进行尿毒症脑病相关因素评分 ,根据评分分为危险组、高度危险组和非常危险组 ,分析患者尿毒症脑病的发生率,根据患者神经精神症状将其分为尿毒症脑病组和非尿毒症脑病组。结果:危险组 210例 ,均未发生尿毒症脑病;高度危险组 310例 ,发生尿毒症脑病 46例;非常危险组 30例 ,发生尿毒症脑病 16例,三组不同评分患者尿毒症脑病的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剔除相关因素重新对患者进行评分并进行修正分组 ,则得出结果为危险组 190例 ,均未发生尿毒症脑病;高度危险组 380例 ,发生尿毒症脑病 42例;非常危险组 30例 ,发生尿毒症脑病 20例,剔除相关因素后三组不同评分患者的尿毒症脑病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尿毒症脑病相关因素评分得分较高的患者出现尿毒症脑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早期处理高度危险患者 ,有助于预防尿毒症脑病。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营养指导对妊娠性糖尿病(GDM)孕妇血糖控制及巨大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80例妊娠性糖尿病孕妇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孕妇。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观察组给予合理的营养指导。观察对比两组孕妇血糖控制情况及巨大儿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孕妇血糖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巨大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给予妊娠性糖尿病孕妇合理的营养指导,可以有效控制GDM孕妇血糖水平,并有效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毒症脑病患者相关因素及发病率 ,为临床预防尿毒症脑病提供依据。方法:对尿毒症期患者进行尿毒症脑病相关因素评分 ,根据评分分为危险组、高度危险组和非常危险组 ,分析患者尿毒症脑病的发生率,根据患者神经精神症状将其分为尿毒症脑病组和非尿毒症脑病组。结果:危险组 210例 ,均未发生尿毒症脑病;高度危险组 310例 ,发生尿毒症脑病 46例;非常危险组 30例 ,发生尿毒症脑病 16例,三组不同评分患者尿毒症脑病的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剔除相关因素重新对患者进行评分并进行修正分组 ,则得出结果为危险组 190例 ,均未发生尿毒症脑病;高度危险组 380例 ,发生尿毒症脑病 42例;非常危险组 30例 ,发生尿毒症脑病 20例,剔除相关因素后三组不同评分患者的尿毒症脑病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尿毒症脑病相关因素评分得分较高的患者出现尿毒症脑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早期处理高度危险患者 ,有助于预防尿毒症脑病。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fomamide,DMF)车间工作人员肝胆脾肾 超声影像学改变。 方法 选取南平地区某皮革厂2021年-2022年接触DMF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接触组)和无接触DMF(对照组)各190 例,在职业健康检查时使用全数字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超声检查肝胆脾肾,对380例工人进行腹部超声检查,且接触组接触DMF工龄范围在6个月~10年,以分析检查结果。 结果 肝脏病变主要包括肝脏轻度肿大8例,肝实质回声增粗11例,肝脂肪肝样变10例,肝囊肿8例,肝内胆管结石4例,肝血管瘤5例。胆囊病变主要包括胆囊结石3例,胆囊息肉6例。脾脏病变主要表现为脾肿大3例,脾钙化1例。 肾脏病变包括肾囊肿5例、肾结石4例、肾结晶2例。 两组工人肝胆脾肾超声检查比较,接触组肝脏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结果显示胆囊、脾脏和肾脏的病变检出率差异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 长期接触DMF 对作业工人造成职业性肝脏的损害较大,主要包括肝脏轻度肿大、肝实质内回声增粗、肝脂肪肝样变、肝囊肿等。
简介:目的:观察养冲调经膏方治疗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及对子宫内膜下螺旋动脉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本研究诊断标准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的门诊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养冲调经膏方组)30例,对照组(归肾丸加减颗粒剂组)30例。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服药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观测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月经失血图积分、综合疗效、子宫内膜厚度、S/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可增加月经量,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螺旋动脉血流状态且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养冲调经膏方治疗肾虚血瘀型月经进步效果明显优于归肾丸颗粒剂,且服用方便,易被患者接受,在治疗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补肾解毒散结方对大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新生和金属蛋白酶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法,共纳入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大肠癌患者1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1例。治疗组接受化疗联合中药补肾解毒散结方治疗,对照组接受化疗联合安慰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肿瘤转移率、中医证候评分,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观察时间为30月时,治疗组的术后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VEGF、MMP-2、MMP-9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VEGF、MMP-2、MMP-9均下降,对照组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治疗组血清VEGF、MMP-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解毒散结方可有效减少大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术后转移率,降低术后转移风险;可改善中医证候,抑制血清VEGF与MMP-9表达。
简介: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医院内感染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具有检出率高、耐药性强、致死率高等特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所致的肺炎治疗难度大、预后差、病死率高,已成为临床医学抗感染领域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亟待解决。铜绿假单胞菌致病的核心机制之一在于脂多糖通过Toll样受体4信号转导通路激发炎症"瀑布效应",可导致脓毒症,甚至脓毒性休克。肺炎属于中医风温肺热病的范畴,"正气亏虚、热邪炽盛,毒瘀互结"的病机贯穿在风温肺热病的始终。我院热病课题组发现扶正解毒化瘀方切合这一病机,并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所致的肺炎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与该治法方药抑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所致的炎症损伤、促进炎症损伤的修复、延缓或抑制甚至可能逆转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与抗生素协同抑菌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