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对于脑中风患者而言,因血管淤堵等问题造成的身体上的行动受限,对于正常生活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尽可能的减少脑中风的后遗症,进行有效的调理是当下医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吕氏蜞针活体靶向综合疗法》通过中医原理,主张通过中医手段排除脑中风患者体内的风、寒、湿、热;利用水蛭疗法化解脑中风患者出现的血管淤堵;利用水蛭素修复断裂细胞,对于脑中风患者的预防、调理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火针疗法治疗结节性痒疹效果。方法:从2022年5月-2023年8月该时间段,随机选择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结节性痒疹患者,分别纳入到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纳入34例病例。在临床治疗中给予对照组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给予观察组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火针疗法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皮损评分情况,治疗前两组情况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4d、治疗28d观察组评分分别为(8.00±2.12)分、(4.24±2.03)分,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情况更佳(p<0.0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情况,观察组中仅有1例无效,总有效率是97.06%,和对照组的79.41%相比,观察组情况更佳理想(p<0.05)。结论:在结节性痒疹治疗中利用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火针疗法治疗具有确切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皮损情况,治疗有效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揿针疗法在胃肠镜治疗术后缓解腹胀中的护理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研究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胃肠镜术后存在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联合揿针疗法。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腹胀/腹痛程度、围术期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合中医理论,分析揿针疗法的疗效机制。结果:实验组在腹胀/腹痛程度、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揿针疗法在缓解胃肠镜术后腹胀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其机制与调节脾胃功能、促进肠蠕动、改善局部微循环等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益气消痞中药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动力的影响。方法遵循随机分组的原则,将6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分为针药结合组30例、单纯针刺组30例,两组予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皮下注射等常规降糖处理,半个月为1个评估疗程,观察3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胃排空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胃排空率均较前有提高(P<0.05),治疗后针药结合组胃排空率显著优于针刺组(P<0.05);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83.33%,针刺组总有效率64.29%,两组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具有明显改善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胃动力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药熨联合皮内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骨科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男54例,女36例,年龄18~8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观察1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中药药熨腰部;观察2组在观察1组的治疗方案上运用皮内针刺肾俞、大肠俞、委中、腰阳关、足三里等穴。观察并对比3组腰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及活动度、临床疗效。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1组、观察2组腰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分别为(2.5±0.3)分、(2.1±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0.8)分,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41、0.032);观察2组VAS评分低于观察1组。观察1组、观察2组日本骨科协会改良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分别为(14.6±1.6)分、(13.19±2.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7±1.2)分,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31、0.025);观察2组ODI评分低于观察1组(P<0.05);观察1组、观察2组、对照组临床疗效分别为80.00%(24/30)、93.30%(28/30)、66.67%(20/30);观察1组、观察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5、0.037);观察2组与观察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药熨联合皮内针刺穴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明显缓解疼痛症状,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提高腰椎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药复合麻醉在肺切除术中抗应激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拟行肺切除术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针药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指标水平。结果T0时两组HR、SBP、DBP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观察组HR、SBP、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复合麻醉可减少肺切除患者麻醉用量,并控制术中的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针药结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6年8月所收治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4)与观察组(n=44)。对照组采用针灸+中药治疗,观察组需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手法治疗内容。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由本次研究可知,在临床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81.82%<97.7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具有极佳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针结合药物治疗对特发性震颤患者独立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58例特发性震颤患者随机配对分为两组,每组79例。治疗组给予电针治疗,同时口服普萘洛尔;对照组单纯口服普萘洛尔。治疗60天后分别通过震颤评分及功能独立性评价量表(FIM)进行评分,观察康复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1%,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5.68,P<0.01);两组治疗前后震颤评分及功能独立性评价量表(FIM)评分进行自身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电针结合药物对特发性震颤患者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优于单纯服用药物,大大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