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患者尿路感染诊断与治疗中微生物检验的临床价值与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期间,将我院的96例尿路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病例数均为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检查方式,依据检查结果给予患者对症治疗;观察组采取微生物检验方式,依据检验结果给予患者个性化治疗。比较两组诊断结果、治疗结果。结果:对照组误诊、漏诊的概率较观察组高,准确率较观察组低(P<0.05);85.42%为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患者尿路感染诊断治疗中采用微生物检验方式,其诊断准确率更高,治疗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和脂质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在我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32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取两组研究对象的空腹肘静脉血,测定并比较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hsCRP)、尿酸(UA)和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sCRP、UA和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观察组患者的三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三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和血脂的检测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和预后的判断。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护士静脉采血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急诊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我院急诊室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期间收治 8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 CRP检测予以诊断和评估,观察组检测 PCT进行诊断和病情评估,比较两种指标敏感性、特异性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 结果 观察组出现 2例漏诊、 4例误诊,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 95%、 90.0%,其中敏感性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后时间为( 12.5±4.1)天,明显比对照组短( P< 0.05);并发症发生率为 7.5%,对照组为 22.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病死率分别为 10.0%、 15.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是一种简便、高效检测方法,可实现早期确诊,为治疗争取时机,同时对疾病情及变化情况进行评估,提供指导以改善预后,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早期监测下肢长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血清PCT和IL-6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下肢长骨开放性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创口有无污染以及化脓进行分组,即分为化脓组、污染组、无污染组,各20例,同期选择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4组对象均进行血清PCT和IL-6检测。观察对比4组血清PCT和IL-6检测结果。结果化脓组与污染组的血清PCT、IL-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无污染组与对照组血清PCT、IL-6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监测下肢长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血清PCT和IL-6,对于其预防细菌感染,以及实施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加速骨折、创口愈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NP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和晚期再灌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根据PCI治疗时间分为早期再灌注组与晚期再灌注组,选择我院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与健康人群的BNP水平;早期再灌注组与晚期再灌注组BNP水平;BNP与左室射血分数、室壁运动分数指数的相关性。结果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与健康人群的BNP水平比较有差异(P<0.05);早期再灌注组与晚期再灌注组BNP、左室射血分数、室壁运动分数指数水平比较有差异(P<0.05);BNP与左室射血分数、室壁运动分数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48、0.714,均为正相关(P<0.05)。结论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在人群中有很高发病率,通过测定BNP水平可以评价左室功能恢复情况,预测治疗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对川崎病患者急性期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意义进行分析,从而为川崎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6年8月-2018年8月前来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川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PCD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在研究过程中,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将所有患者按照损伤程度的不同分为两个不同组别,即冠状动脉损伤组和无冠状动脉损伤组,同时根据是否存在胃肠道症状将患者再次进行分组,并对患者之间的PCT水平差异性进行对比。结果在患者发病急性期,患者治疗前PCT水平异常的患儿共有60人,在经过治疗后,其PCT水平有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中,伴有胃肠道功能损伤的患者38人,其与无胃肠功能损伤的患者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化特点和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的PCT水平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反应患者的炎症程度,但水平升高与患者肝功能异常情况的发生不成正比,但与胃肠功能损伤有一定关联。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士静脉采血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急诊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急诊室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8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CRP检测予以诊断和评估,观察组检测PCT进行诊断和病情评估,比较两种指标敏感性、特异性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出现2例漏诊、4例误诊,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90.0%,其中敏感性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后时间为(12.5±4.1)天,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22.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分别为10.0%、15.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是一种简便、高效检测方法,可实现早期确诊,为治疗争取时机,同时对疾病情及变化情况进行评估,提供指导以改善预后,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脂肪酶(LPS)和淀粉酶(PAMY)联合检测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正常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检测,统计单独淀粉酶检测的阳性率,单独脂肪酶检测的阳性率及脂肪酶联合淀粉酶检测的阳性率,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血清淀粉酶和血清脂肪酶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血清脂肪酶及单独检测血清淀粉酶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脂肪酶和血清淀粉酶可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血功能检测项目在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治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来我院骨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80例,其中在围手术期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有40例,设为研究组,在围手术期未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测项目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1天的APTT、TT、PT值均明显比对照组的更低,FIB、D-D和FDP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的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测项目在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临床上对骨外科手术患者可以通过凝血功能检测来评估和判断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简介: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血清中CD44和CD54含量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生发展的关系,寻找一个稳定的早期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生物学指标.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ELISA)检测38例结直肠癌和2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以及40例健康成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CD44和CD54含量,并比较血清中CD44和CD54含量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结直肠癌肝转移组和结直肠癌组血清中CD44和CD54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结直肠癌肝转移组较结直肠癌组含量也明显增高.结直肠癌肝转移组和结直肠癌组治疗后的血清CD44和CD54含量比治疗前下降.结论CD44和CD54可以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生物学指标,同时也可以作为监测结直肠癌和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的客观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收治的患者304例,根据患者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分两组,对照组(152例)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观察组(152例)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两组患者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进行检测、比较。进一步将HP感染的患者进行胃癌筛查,胃癌组53例,非胃癌组99例,对两组患者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结果血液指标测定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G-17(16.32±4.08VS12.18±3.41pg/mL)、PGⅠ(146.53±31.51VS121.98±32.83μg/L)、PGⅡ(15.71±4.11VS11.84±4.78μg/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HP感染患者中胃癌组与非胃癌的G-17、PGⅠ、PGⅡ进行比较,HP感染的癌症患者血清G-17(17.74±4.12VS15.25±3.57pg/mL)、PGⅠ(154.89±32.75VS139.56±30.25μg/L)、PGⅡ(16.54±4.59VS14.93±4.23μg/L)水平均高于非癌症患者(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致患者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升高,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的变化与HP感染、胃癌有关。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在卵巢肿瘤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5月间医治的 159例卵巢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病理诊断, 159例卵巢肿瘤患者中患有原发性肿瘤的有 131例患者, 131例原发性肿瘤中表面上皮一间质性肿瘤的患者有 53例, 34例生殖细胞肿瘤患者, 24例患者诊断为性索 -间质肿瘤, 20例患者为非特殊性软组织肿瘤;余下的 28例患者诊断为转移性肿瘤。结论:免疫组织化学在卵巢肿瘤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value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ovarian tumor. Methods: 159 patients with ovarian tumor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8 to may 2019 were selected in this study and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according to pathological diagnosis, 131 of 159 patients with primary ovarian tumor, 53 of 131 with superficial epithelial stromal tumor, 34 with germ cell tumor, 24 with sex cord stromal tumor, 20 with nonspecific soft tissue tumor, and the remaining 28 with metastatic tumor were diagnosed. Conclusion: immunohistochemistry has high medical value in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ovarian tumor, 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抗体和血清总IgE检验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提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肺炎患儿以及同期来我院体检的40例健康小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40例。对所有样本小儿进行血清支原体抗体、总IgE检测,对比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小儿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小儿,且MP抗体浓度越高,患儿的总阳性率越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研究组患儿的血清总IgE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小儿,且MP抗体滴度越高,血清水平越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肺炎支原体抗体和血清总IgE检验对小儿肺炎进行诊断,其有效预防患儿疾病的恶化,且在治疗小儿肺炎过程中具有辅助作用,适用于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胃癌组织中CAⅨ、HIF-1 α、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40例、2020年1月~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患者纳入观察组,并取同期收治的40例胃镜检查正常者纳入对照组,对比CAⅨ、HIF-1 α、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的CAⅨ、HIF-1 α的阳性表达率及E-cadherin、β-catenin异常表达率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CAⅨ、HIF-1 α在胃癌组织中呈阳性高表达,E-cadherin和β-catenin呈异常表达。加强上述指标检测,有利于胃癌的疾病确诊及预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