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手术治疗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因翼状胬肉在我院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患者100例(120只患眼)和2011年1月-2012年1月因翼状胬肉在我院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并佩戴治疗性博士伦纯视的治疗性角膜接触镜患者110例(130只患眼),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术后角膜上皮恢复时间为3~7d,平均4.65天,术后观察随访6~19个月,有11只患眼复发,复发率为9.2%;佩戴治疗性博士伦纯视的治疗性角膜接触镜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术后角膜上皮恢复时间为1~3d,平均2.12天,观察随访6~19个月,有4只患眼复发,复发率为3.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并佩戴博士伦纯视的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的临床疗效优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可缩短术后角膜上皮的修复时间,可有效降低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手术后佩戴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可缓解术后因角膜上皮缺损导致的异物感及眼痛等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接触镜应用于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眼科就诊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术的患者100例(128眼),其中28例为双眼,随机分为2组角膜接触镜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64眼)。角膜接触镜组在手术结束时角结膜表面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术后3d取下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对照组术后当天包扎术眼,两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滴眼液和促进角膜创面修复眼药水点眼,观察术后患者角膜创面恢复情况及眼部刺激症状。比较术后2h、6h、24h、48h、72h2组患者疼痛程度、术后3d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及角膜上皮缺损面积的差异,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为P<0.01);术后3d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5);观察组患者角膜上皮缺损面积、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随诊2~6个月,观察组术后复发率4%,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为10%,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92,P<0.05);两组均未见感染、移植片愈合不良、结膜下囊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角膜接触镜能加速翼状胬肉术后角膜创面的修复,减轻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疼痛反应,促进角膜上皮愈合,并能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生姜陈皮粥联合艾灸防治化疗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患者,依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应用生姜陈皮粥联合艾灸足三里穴治疗,在患者化疗前1天开始实施防治,7天为一个疗程,在此期间患者如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时予甲磺酸托烷司琼注射液干预。而对照组仅在化疗后出现恶心呕吐时,给予甲磺酸托烷司琼注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情况及KPS评分,综合评价生姜陈皮粥联合艾灸防治化疗性恶心呕吐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实验组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恶心等症状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的恶心发生程度及迟发型呕吐,可采用生姜陈皮粥联合艾灸进行防治,可使患者腹胀、嗳气、泛酸、反胃等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并使止吐药引起的相关症状得到减轻,且安全性较高,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养血化斑汤治疗斑块型银屑病血燥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来我院治疗的斑块型银屑病血燥证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给予甲组患者养血化斑汤治疗,给予乙组患者消银胶囊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严重程度指数评分。结果甲组患者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明显低于乙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VEGF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和VEGF水平均有所改善,且治疗后甲组明显优于乙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养血化斑汤治疗斑块型银屑病血燥证,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80例作为酒精性肝硬化组,并选取同期治疗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80例作为肝炎后肝硬化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不同的防治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特征分析肝硬化患者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且在酒精性肝硬化组中,男性患者为62例,肝炎后肝硬化组中,男性患者为38例,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碱性磷脂酶、肝掌、肝大的发生率、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方面,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时,在结合各自相关临床特征的基础上给予明确的防治措施,可以取得极佳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泸州叙永县中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与5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比对两种病症患者临床特征差异,继而探究相应防治策略。结果两种病症患者肝硬化临床特征、肝功能分级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显著,肝炎后肝硬化防治主要以消除肝炎病毒或控制在2000IU/ml以下是治疗的关键;而酒精性肝硬化则需要戒酒、调整患者肠道菌群为主,中医治疗方案则对上述两种病症均显示出效果确切及无毒副作用优势,成为肝硬化保守治疗的首选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辅助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实验组由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确诊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79例患者组成,对照组由8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组成,对所有纳入对象的血清同时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水平,综合统计分析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缺血修饰白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率分析可见,患者单独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6.1%和88.6%,联合两项指标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96.2%,单项检测分别与联合检测阳性率结果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联合两项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为0.96。结论缺血修饰白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都是辅助诊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疾病的有效指标,联合两项指标检测可以有效提高阳性检出率,降低漏诊率,适用于疾病的筛查,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