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手术治疗方法治疗翼胬肉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因翼胬肉在我院行翼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患者100例(120只患眼)和2011年1月-2012年1月因翼胬肉在我院行翼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佩戴治疗性博士伦纯视的治疗性角膜接触镜患者110例(130只患眼),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翼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术后角膜上皮恢复时间为3~7d,平均4.65天,术后观察随访6~19个月,有11只患眼复发,复发率为9.2%;佩戴治疗性博士伦纯视的治疗性角膜接触镜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术后角膜上皮恢复时间为1~3d,平均2.12天,观察随访6~19个月,有4只患眼复发,复发率为3.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佩戴博士伦纯视的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的临床疗效优于翼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可缩短术后角膜上皮的修复时间,可有效降低翼胬肉术后的复发率,手术后佩戴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可缓解术后因角膜上皮缺损导致的异物感及眼痛等症状。

  • 标签: 翼状胬肉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眼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翼胬肉头部表面的结膜转埋至下穹窿部结膜下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将216例(297眼)翼胬肉病例,采用翼胬肉整个表层结膜与胬肉体部分离,切除全部胬肉组织,然后将胬肉头部表面的结膜转埋到下穹窿部结膜下,对这种改良式转埋术术后翼胬肉的复发情况进行观察。结果216例(297眼)翼胬肉中,一年后,痊愈212例(292眼),治愈率为98.3%,复发4例(5眼),复发率为1.7%。结论用这种改良式转埋术治疗翼胬肉,术后的复发率大大降低。

  • 标签: 改良式 翼状胬肉 转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冻存温度对树突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为临床树突细胞疫苗的贮存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健康人的外周血分离单核淋巴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成熟的树突细胞置于-80℃和液氮中的温度下贮存。不同的时间复苏,苔盼蓝染色计算树突细胞的存活率。结果在一周之内树突细胞在-80℃和液氮中冻存复苏后,活细胞数85%以上,四周后在液氮中存活的树突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80℃冻存的细胞。结论液氮中适合长期保存树突细胞。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冻存 存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接触镜应用于翼胬肉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眼科就诊接受翼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术的患者100例(128眼),其中28例为双眼,随机分为2组角膜接触镜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64眼)。角膜接触镜组在手术结束时角结膜表面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术后3d取下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对照组术后当天包扎术眼,两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滴眼液和促进角膜创面修复眼药水点眼,观察术后患者角膜创面恢复情况及眼部刺激症状。比较术后2h、6h、24h、48h、72h2组患者疼痛程度、术后3d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及角膜上皮缺损面积的差异,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为P<0.01);术后3d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5);观察组患者角膜上皮缺损面积、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随诊2~6个月,观察组术后复发率4%,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为10%,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92,P<0.05);两组均未见感染、移植片愈合不良、结膜下囊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角膜接触镜能加速翼胬肉术后角膜创面的修复,减轻翼胬肉切除术后疼痛反应,促进角膜上皮愈合,并能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 标签: 翼状胬肉 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 角膜接触镜 角膜上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翼胬肉俗称攀睛,是常见的外眼病。多见于户外劳动者,特别是渔民和农民。中年及老年男性较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通常双眼患病,鼻侧睑裂部较为多见。翼胬肉不仅造成局部组织红肿、疼痛、不适感,而且造成角膜屈光度改变而影响视力,又因伸缩性差,易造成患眼的复视,如术后防护不当,易造成复发,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翼胬肉切除术是否痊愈,与术前准备,术后护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做好翼胬肉切除术患者的健康指导尤为重要。

  • 标签: 翼状胬肉 手术 患者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血气分析主要用于危重病人的监测,通过对动脉血中气体及酸碱度的测定,以了解肺功能情况。我们对20位采动脉血气分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来对比动脉采血器(规格型号BDpresetTm2ml.22GX1“)和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在穿刺操作中的应用。

  • 标签: 动脉穿刺 采血器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生姜陈皮联合艾灸防治化疗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患者,依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应用生姜陈皮联合艾灸足三里穴治疗,在患者化疗前1天开始实施防治,7天为一个疗程,在此期间患者如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时予甲磺酸托烷司琼注射液干预。而对照组仅在化疗后出现恶心呕吐时,给予甲磺酸托烷司琼注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情况及KPS评分,综合评价生姜陈皮联合艾灸防治化疗性恶心呕吐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实验组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恶心等症状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的恶心发生程度及迟发型呕吐,可采用生姜陈皮联合艾灸进行防治,可使患者腹胀、嗳气、泛酸、反胃等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使止吐药引起的相关症状得到减轻,且安全性较高,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生姜陈皮粥 艾灸 化疗 呕心 呕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斑块型银屑病血燥证治疗中,养血化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斑块型银屑病血燥证患者64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2例,分别行消银胶囊与养血化汤治疗,观测两组皮损改善效果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测评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P<0.05)。结论养血化汤具有养血活血,滋阴润燥的功效,故在斑块型银屑病血燥证治疗中效果确切。

  • 标签: 养血化斑汤 斑块型银屑病血燥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氟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2014年之间接受的86例氟牙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烤瓷冠修复技术,观察组采取光固化复合树脂技术实施治疗,以vita比色板为衡量标准,观察脱色前后情况变化,对比两组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是90.70%,对照组总有效率是69.7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光固化复合树脂技术治疗氟牙,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烤瓷冠技术 光固化复合树脂技术 氟斑牙
  • 简介:摘要儿童氟牙患病率是氟中毒研究工作中最简单、最重要的一项指标。本文通过对双辽市氟病区5个乡镇的5~14岁儿童,共10192名儿童的氟牙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饮水含氟量越高,儿童接触高氟的年龄越小;儿童患氟牙的危险性越高。同时随着饮用水含氟量的增加,患氟牙的人数也相应逐渐增加。改饮低氟水能够完全控制地氟病,关键在于要有规范的、专业化的管理制度做保证;研究改水降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乃当务之急。

  • 标签: 氟斑牙 流行病学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养血化汤治疗斑块型银屑病血燥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来我院治疗的斑块型银屑病血燥证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给予甲组患者养血化汤治疗,给予乙组患者消银胶囊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严重程度指数评分。结果甲组患者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明显低于乙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VEGF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和VEGF水平均有所改善,且治疗后甲组明显优于乙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养血化汤治疗斑块型银屑病血燥证,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养血化斑汤 斑块型 银屑病 血燥证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渗透性树脂与氟漆治疗正畸后白垩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进行牙齿正畸后出现白垩的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3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氟漆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渗透性树脂进行治疗,对比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氟漆治疗方式相比,使用渗透性树脂治疗牙齿矫正后出现的白垩的效果更加理想。

  • 标签: 渗透性树脂 氟漆 白垩斑 正畸治疗
  • 简介:摘要胃囊肿属于消化道畸形之一,较为少见,临床表现隐匿,临床上常常容易误诊。本文对我院收治该病患者进行回顾性介绍,同时综述该病种的相关文献分析,旨在提高胃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水平。

  • 标签: 胃囊肿 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80例作为酒精性肝硬化组,选取同期治疗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80例作为肝炎后肝硬化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不同的防治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特征分析肝硬化患者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且在酒精性肝硬化组中,男性患者为62例,肝炎后肝硬化组中,男性患者为38例,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碱性磷脂酶、肝掌、肝大的发生率、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方面,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时,在结合各自相关临床特征的基础上给予明确的防治措施,可以取得极佳的效果。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化 肝炎后肝硬化 临床特征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泸州叙永县中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与5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比对两种病症患者临床特征差异,继而探究相应防治策略。结果两种病症患者肝硬化临床特征、肝功能分级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显著,肝炎后肝硬化防治主要以消除肝炎病毒或控制在2000IU/ml以下是治疗的关键;而酒精性肝硬化则需要戒酒、调整患者肠道菌群为主,中医治疗方案则对上述两种病症均显示出效果确切及无毒副作用优势,成为肝硬化保守治疗的首选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肝炎后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 肝炎病毒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在临床上非常少见,病情危重且容易发生误诊,引起医疗纠纷,在诊疗时一定要高度重视,注意鉴别诊断。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动脉瘤 误诊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辅助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实验组由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确诊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79例患者组成,对照组由8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组成,对所有纳入对象的血清同时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水平,综合统计分析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缺血修饰白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率分析可见,患者单独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6.1%和88.6%,联合两项指标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96.2%,单项检测分别与联合检测阳性率结果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联合两项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为0.96。结论缺血修饰白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都是辅助诊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疾病的有效指标,联合两项指标检测可以有效提高阳性检出率,降低漏诊率,适用于疾病的筛查,值得推广。

  • 标签: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缺血修饰白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