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比对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患者。结论: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既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又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临床效果确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了解义安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评价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项目高血压患者管理效果,为进一步做好高血压患者管理提供建议。方法选择农村1个乡镇和城区1个卫生服务站,对其正在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血压。结果共调查1183名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41.8%;BMI〈24组的血压控制率高于BMI≥2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高血压药物的血压控制率高于未服高血压药物的;年龄〈50岁的血压控制率低于年龄≥50(P〈0.05),参加锻炼者与未参加锻炼者相比,血压得到更好的控制(P〈0.05)。结论铜陵市义安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年龄、吸烟、是否服药等是影响血压控制的重要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 93.65±2.33)分、依从性( 92.48±1.45)分、满意度( 95.62±1.82)分、 SBP( 132.51±3.25) mmHg、 DBP( 88.52±1.64) mmHg。对照组健康知识( 80.49±2.36)分、依从性( 84.79±3.26)分、满意度( 88.00±1.14)分、 SBP( 148.59±2.82) mmHg、 DBP( 105.52±1.99) mmHg。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改善血压控制效果,预防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以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93.65±2.33)分、依从性(92.48±1.45)分、满意度(95.62±1.82)分、SBP(132.51±3.25)mmHg、DBP(88.52±1.64)mmHg。对照组健康知识(80.49±2.36)分、依从性(84.79±3.26)分、满意度(88.00±1.14)分、SBP(148.59±2.82)mmHg、DBP(105.52±1.99)mmHg。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改善血压控制效果,预防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以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为积极预防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1月-2012年6月就诊于本院门急诊的高血压患者100例,男78例,女22例。病史资料包括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原发性高血压史、吸烟饮酒史、不良饮食习惯如高脂饮食和高盐饮食、运动情况及有否不良精神因素等。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高危因素主要是高盐饮食,以收缩压升高明显,脉压差大。青年患者高血压患者高危因素主要是精神工作压力为主,以舒张压为主,脉压差小于老年组。结论老年人预防高血压老年主要控制高盐饮食的摄取,青年人预防高血压主要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压管理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应用中的风险防控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门诊进行常规检查和随机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产前监管及检测,把孕妇转入高危门诊中。对比分析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和母体以及胎儿不良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降低(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母体以及胎儿不良妊娠结局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风险防控管理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可改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减少母体以及胎儿不良妊娠结局以及护理责任事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动态监测特点及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伴脑卒中患者248例为脑卒中组,同时选取高血压未伴脑卒中患者173例为对照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两组患者24h平均血压、脉压等。结果脑卒中组24h平均收缩压(SBP)为(142.47±13.24)mmHg,脉压为(67.10±10.13)mmH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1.08±14.16)、(58.34±9.18)mmHg(P<0.05);脑卒中组24h平均舒张压(DBP)为(76.14±9.47)mmHg,对照组为(75.98±9.13)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患者昼夜SBP分别为(149.54±10.64)mmHg和(140.24±11.54)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8.87±9.86)mmHg和(129.57±10.6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夜间DBP为(76.04±10.08)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5±9.5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患者SBP和DBP节律分别为(4.24±0.94)%和(5.53±1.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73±1.32)%和(9.07±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均SBP、PP、昼夜SBP和血压昼夜节律与脑卒中的发生可能有相关性,有效控制血压特别是SBP,对脑卒中发生的减少可能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相关性。方法对1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男117例)女(63例),年龄70-89岁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于EH所至靶器官损害(脑血管意外、肾损害、充心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比较。结果(1)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SBP)与上述各项事件有明显相关性,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DBP)亦和上述事件有相关性。(2)动态血压中“杓型变化者”比“非杓型”“反杓型”变化者的EH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降低,血压负荷>25%是心脑血管发病的危险信号之一,“非杓型”患者比“杓型”患者更易发生肾损害。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与原发性高血压所至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随访结果以及血压控制情况,为今后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冠山社区在2014年5月-2015年6月接受相关调查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般资料152例,采用问卷调查、电话随访以及社区随访的方式来掌握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常识、血压控制情况以及用药情况,与此同时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本地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结果。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随访结果显示其中有21.05%(35例)的患者未按照相关医嘱服药基本常识掌握不够,有46.71%(71例)的患者对高血压的基本常识掌握不够,有5.26%(8例)患者不定期进行运动,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2例患者血压波动≤10%的比例为41.4%(63例),>10%的比例为58.6%(89例),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山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结果不太理想,需要相关人员加大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关注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治疗管理情况。方法选择2012.12-2013.12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48例高血压患者,根据《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指南》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对比管理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治疗管理情况。结果管理后,患者血压控制优良率52.03%(77/148)与管理前27.07%(41/148)相比,明显提高,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管理管理前患者用药率为75.68%(112/148);管理后的用药率为91.22%(135/148),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通过规范化管理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得到了好转,且用药率得到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