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问卷调查法追踪考察了童年早期到中期母亲教养方式的稳定性和变化,以及童年早中期母亲教养方式对11岁儿童学业成绩和学校适应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儿童从2岁到7岁,母亲教养方式在保护担忧、控制两个维度上出现了显著变化.在其余维度上没有发现显著变化。儿童2岁和7岁时,性别能显著预测其11岁时的学校适应问题。儿童2岁时,母亲鼓励和控制的教养方式能显著预测11岁时儿童的学业成绩及害羞焦虑、挫折耐受性、同伴交往等行为和社交问题。儿童7岁时,母亲保护和控制的教养方式能显著预测儿童11岁时的学业成绩、学习问题及害羞焦虑、挫折耐受性、果敢社交等行为和社交问题。

  • 标签: 童年期 母亲教养方式 学校适应
  • 简介:目的:探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父母依恋、同伴依恋的关系。方法:以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IPPA)对598名初中生进行测试。结果:MHT总分父亲疏远、母亲疏远、同伴疏远呈正相关,父亲信任、母亲信任、同伴信任、父亲交流、母亲交流、同伴交流呈负相关;同伴疏远、父亲疏远对MHT总分有正向预测作用,母亲信任、父亲信任对MHT总分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父母依恋、同伴依恋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初中生 依恋 心理健康
  • 简介:已有关于信任修复的研究多从违背方角度分析信任修复努力修复效果的关系,对信任方特质的关注相对较少,更少有研究采取双向视角考察信任修复的影响因素。本研究立足于企业员工违约跳槽的信任违背情景,以38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取2(信任方内隐人格理论:实体论vs.渐变论)×2(违背方道歉方式:内归因vs.外归因)的被试间设计,通过角色扮演法,考察了信任方的内隐人格理论和信任违背方的道歉方式如何共同影响信任修复效果。结果显示:相对于外归因的道歉方式,内归因的道歉方式的修复效果更好,且这在当信任方是实体论者时更突出。本研究结果支持了信任修复效果的跨文化差异,对丰富信任修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有一定启发意义。

  • 标签: 信任修复 内隐人格理论 道歉
  • 简介:基于目标导向理论和内隐认知理论,探讨了团队目标导向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以及内隐协调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分析参加浙江省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的100个团队的有效数据,得出团队学习目标导向和团队绩效趋向目标导向能够正向影响团队创造力,团队绩效规避目标导向能够负向影响团队创造力;团队学习目标导向和团队绩效趋向目标导向对内隐协调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内隐协调分别在团队学习目标导向和团队绩效趋向目标导向团队创造力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的结果。

  • 标签: 团队目标导向 内隐协调 团队创造力
  • 简介:道教作为一种信仰共同体具有社会心理的性格特征,其中道士是该共同体的核心人员,在内群认同外群认异的两端都具备明确的道教群体身份资格。道士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道教的整体性格。此项研究以道教界最高学府中国道教学院师生为研究样本,对比当代大学生样本,通过迈尔斯-布里格斯个性分析指标(MyersBriggsTypeIndicafor,MBTI)等工具测量其性格,并结合历史文献梳理,呈现道教文化认同性格相互作用的基本心理机制。

  • 标签: 道教 性格 认同
  • 简介:以670名小学生和初、高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以及亲子关系(亲子依恋、父母教养方式)对于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母依恋父依恋均与攻击性行为及其各个维度有显著的负相关。(2)父母教养方式除了F4(父亲偏爱被试)、M5(母亲偏爱被试)攻击性行为及其各个维度没有相关外,其他各个维度攻击性行为及其各个维度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3)亲子关系对于攻击性行为的预测上,M3(母亲拒绝、否认)、F1(父情感温暖理解)、M2(母过分干涉保护)、M4(母亲惩罚、严厉)这4个维度能预测攻击性行为23%的变异量。

  • 标签: 攻击性行为 亲子关系 青少年.
  • 简介:采用问卷,调查了在澳大利亚的144名中国留学生的文化认同、社会取向及主观幸福感.结果显示,随着文化融入的进程,中国留学生对澳大利亚主流文化认同增强,对中国文化认同减弱;文化融入进程对个体取向没有显著影响,但通过主族和客族文化认同间接地减弱集体取向;中国留学生的文化认同和社会取向均可直接影响其幸福感;文化融入进程可直接影响中国留学生的幸福感,并可通过文化认同和社会取向对其幸福感产生间接的影响.

  • 标签: 中国留学生 社会取向 主观幸福感 文化认同 融入 中国文化
  • 简介:探讨员工生活满意度、工作投入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有效的提高员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运用问卷调查法测量了滨州某公司共235名员工的工作投入、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结论:(1)工作投入、生活满意度的得分在男女性别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得分显著高于男性;(2)生活满意度工作投入成显著的正相关,工作投入生活满意度均与症状自评呈现显著的负相关(3)不同工作年限的员工在工作投入、生活满意度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4)工作投入在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

  • 标签: 员工 工作投入 生活满意度 中介效应
  • 简介:为了探究反生产行为的产生机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压力-情绪”模型为基础,使用相关分析以及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考察了心理契约违背、负性情绪以及反生产行为之间的密切关系.结果发现,心理契约违背负性情绪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心理契约违背和负性情绪反生产行为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负性情绪在心理契约违背反生产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心理契约违背 负性情绪 反生产行为
  • 简介:本研究采用标准化量表,对1085名2-6岁儿童的气质特点与其母亲抚养困难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气质的活动水平、注意分散程度、心境、活动强度、活动阈限及适应性等方面母亲抚养困难的各个方面均有显著相关,表明儿童气质母亲抚养困难关系密切;(2)不同气质类型儿童母亲抚养困难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困难型儿童和敏感-退缩型儿童的母亲抚养困难程度显著高于容易型儿童的母亲;(3)气质类型不同的儿童其母亲在抚养困难各具体感受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儿童 气质特点 母亲 抚养困难
  • 简介:本研究采用情境故事法,对154名9-16岁儿童的合作倾向合作意图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着年级升高,儿童的合作倾向逐渐减小,初二到高一之间是儿童的合作倾向发展的转折期,同伴关系是影响儿童合作倾向的稳定因素;儿童的合作意图随年龄增长日趋复杂和分化,维系良好的同伴关系的意图随年龄增长变化不大,自利意图逐渐减弱,利他意图逐渐增强。

  • 标签: 9-16岁 儿童 合作倾向 合作意图 同伴关系 自利意图
  • 简介:在北京社区方便取样,共招募有效被试599名,平均年龄为67.50±5.1岁,平均婚龄为41.9±6.5年。要求被试完成限时5分钟的自传体记忆快速提取访谈和《老年人夫妻依恋问卷》。从时间分布、情绪效价和依恋风格的影响几个方面考察了老年人婚姻相关自传体记忆的数量特征。研究结果发现:(1)老年人提取的积极婚姻自传体记忆事件的时间分布曲线近似U型,存在新婚效应和近期效应;消极事件的分布则不存在近期效应;(2)被试回忆的总积极事件数显著大于消极事件数,从新婚期到空巢期各婚姻阶段的积极事件数也都显著大于消极事件数,即在婚姻自传体记忆的提取中,老年人对积极事件存在偏好;(3)依恋风格不同的个体在婚姻自传体记忆的数量上存在差异:依恋风格为安全型、专注型和冷漠型的个体回忆的积极事件均显著多于消极事件,恐惧型个体则无显著差异。

  • 标签: 自传体记忆 老年人 婚姻 时间分布 情绪效价 依恋风格
  • 简介:运用元分析的方法.探讨在中外研究中工作记忆容量第二语言水平的相关性和影响二者相关的潜在调节变量。通过文献搜索和筛选,共选择63项研究进行分析,时间跨度为1992—2014。结果发现,工作记忆容量第二语言水平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效应值为0.358。调节效应检验发现文化背景、工作记忆测量方法、测量内容、测量语言有调节作用。结论:工作记忆容量第二语言水平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文化背景和工作记忆测量调节二者之间的相关。

  • 标签: 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容量 第二语言 元分析 调节作用
  • 简介:领导在组织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探讨LMX对员工组织情感承诺的影响。引入心理授权作为中介变量,组织支持感作为调节变量。对于四个企业的423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相关、回归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心理授权对于LMX影响情感承诺的中介作用显著,POS对于LMX影响情感承诺的调节作用不显著。领导作为组织员工的纽带,对于增加员工对组织的情感依赖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领导—成员关系 组织支持感 心理授权 情感承诺
  • 简介:身体自我是个体对自己身体有关的自我意识,它包括对自己身体的认知评价(身体自我概念、身体意象)、由此产生的对身体的满意度和个体对自己身体的管理三个方面。女性着装行为身体自我的关系密切,本文从三方面分析了二者关系的研究进展现状。未来研究应明确着装的暴露度合身度的影响,探究服装选择行为的理论和机制,重视着装行为身体自我的调节因素,并加强实验研究和跨文化研究。

  • 标签: 着装行为 身体自我 身体意象 身体不满意 自我客体化
  • 简介:本文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40名住院神经症患者进行了测查,结果发现艾森克人格问卷所测查的四种人格维度E(内、外向)、L(掩饰或社会性幼稚水平)、N(神经质)和P(精神质或倔强、讲求实际)得分分别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如严厉惩罚、过度干涉和过分保护、拒绝与否认以及偏爱被试等因子分呈显著的相关关系。

  • 标签: 神经症 人格特征 父母教养方式
  • 简介:3-9岁儿童的自我意识社会性发展冉乃彦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一、前言国外对自我意识和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有较长的历史。尤其是50年代以后,皮亚杰、科尔伯格对自我意识做了有价值的探索;前苏联心理学家除对自我意识的本质、结构进行研究外,对自我评价、自我调节...

  • 标签: 自我意识发展 儿童社会性发展 自我认识 去自我中心化 自我情感 社会化过程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成就目标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成就目标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整群抽样调查247名大学生。结果:①来自乡村的大学生的掌握目标显著高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女生的成绩回避目标显著高于男生。②掌握目标积极情感显著正相关,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成绩接近目标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显著正相关;成绩回避目标消极情感显著正相关。③掌握目标正向预测积极情感,负向预测消极情感;成绩接近目标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成绩回避目标正向预测消极情感,负向预测积极情感。结论:掌握目标和成绩接近目标有利于主观幸福感,成绩回避目标不利于主幸福感。

  • 标签: 大学生 成就目标 主观幸福感
  • 简介:以来自河南省农村的207名农村留守儿童为被试,主要探讨流动养育者、留守养育者儿童问的亲合水平在降低儿童偏差行为上的直接作用及其对日常烦恼偏差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儿童经历的日常烦恼越多,其偏差行为越高;流动养育者、留守养育者儿童的亲合水平越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偏差行为越低。(2)流动养育者一儿童亲合能够显著调节日常烦恼儿童偏差行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了压力抵抗效应:在低亲合条件下,日常烦恼偏差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在高亲合条件下,二者之间的关联不再显著。(3)留守养育者一儿童亲合能够显著调节日常烦恼偏差行为之间的关系,在单亲外出儿童群体中表现出了保护稳定性,在双亲外出儿童群体中表现出了保护的扩大化。这表明,养育者儿童之间的紧密情感联系是降低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重要保护因素。

  • 标签: 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养育者 流动养育者 亲子亲合 偏差行为
  • 简介:目标性意图和执行性意图作为目标的不同形式,对情绪调节的影响有待探讨。本研究试图考察目标性意图和执行性意图表达抑制相结合之后,在调节情绪反应方面的作用。实验采用主观报告和生物反馈的方法对5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执行性意图组被试在观看负性和中性图片时对自身情绪唤醒度的评价均显著低于目标性意图组,在观看负性图片时其情绪唤醒度也显著低于控制组。(2)执行性意图组被试在各项生理反应指标上均显著低于目标性意图组和控制组,主要表现为形成执行性意图的个体在皮肤电导增加量、皮温降低量和指脉增加量上均显著低于形成目标性意图或不形成任何意图的个体。上述结果表明,相较于仅仅给出情绪体验下调目标的目标性意图,表达抑制结合在一起的执行性意图能有效下调个体的负性情绪反应。

  • 标签: 执行性意图 目标性意图 表达抑制 情绪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