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度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34例重度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患者作为受试对象,均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统计治疗结局,并对比存活患者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左室射血分数(LVEF)、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分(APACHE2)变化。结果本组患者中,有3例死亡,其中死于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者各1例,死亡率为8.82%;治疗后存活患者HR、RR、MAP和APACHE2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心力衰竭合并肾衰竭患者死亡风险较高,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能够稳定生命体征,改善心功能和生理学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作频度对后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首次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5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脑梗死前是否预先发生同侧的TIA分为无TIA组和TIA组,其中TIA组120例,无TIA组438例;TIA组根据发作频度分为1次组、2~3次组和>3次组3个亚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trokescale,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评分标准,于入院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于病程3周时对各组进行ADL评分,比较各组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TIA不同发作频度及其他影响因素与后继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有TIA发作组在神经功能轻度缺损及Ⅰ级预后中所占比例72.5%(87/120)、73.3%(88/120)高于无TIA组61.9%(271/438)、61.6%(270/438),在中度神经功能缺损13.3%(16/120)及Ⅱ级预后26.7%(32/120)中所占比例低于无TIA组23.5%(103/438)、38.4%(168/4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发作2~3次组在神经功能轻度缺损及Ⅰ级预后中所占比例90.6%(29/32)、96.9%(31/32)高于无TIA组61.9%(271/438)、61.6%(270/438)、1次组33.3%(2/6)、33.3%(2/6)及>3次组33.3%(2/6)、67.1%(55/82),在中度及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及Ⅱ级预后所占比例6.3%(2/32)、3.1%(1/32)、3.1%(1/32)低于无TIA组23.5%(103/438)、14.6(64/438)、38.4%(168/438)、1次组33.3%(2/6)、33.3%(2/6)、66.7%(4/6)及>3次组13.4%(11/82)、18.3%(15/82)、32.9%(27/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有关的因素为TIA发作频度、家族史、房颤史、吸烟史(均P<0.05),其中,TIA发作2~3次为保护性因素(OR<1.000);与预后情况有关的因素为TIA发作频度家族史、房颤史、饮酒史(均P<0.05),其中,TIA发作2~3次为保护性因素(OR<1.000)。结论TIA对后继脑梗死有保护作用,且其具有一定的缺血耐受条件。对于缺血耐受的产生机制及相关的基因、蛋白等的一系列调控仍有待于深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激性胃溃疡患者治疗中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的应用价值。方法择选2016年1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应激性胃溃疡患者67例,作为研究主体。以治疗方式差异作为分组依据,划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4)。将西咪替丁应用于对照组,将奥美拉唑应用于观察组。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效果、止血时间及其血清胃泌素水平上,与对照组展开比对,改善效果均显著(P<0.05)。结论奥美拉唑代替西咪替丁应用于应激性胃溃疡患者治疗环节中,对于降低血清胃泌素水平,缩短止血时间,促进其临床疗效的提升,意义非凡,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价国产安图2000与西门子CentaurXP在检测血清总绒毛膜性腺激素结果中的可比性,降低检验成本,确保检验质量的可靠性;方法同时在两台仪器上检测40份标本,进行回归分析比对;结果两台仪器的检测结果相关性(r2>0.95);结论国产安图2000与西门子CentaurXP在检测血清总绒毛膜性腺激素中,其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可比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在病情诊断过程中检测血清KL-6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活动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非活动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健康体检人群资料各57例,分别定义为研究1组、研究2组、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KL-6水平进行测定,对比测定结果和检测结果阳性率。结果研究1组研究对象的KL-6水平高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研究对象的KL-6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研究对象的KL-6水平检测结果阳性例数多于研究2组和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研究对象的KL-6水平检测结果阳性例数多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血清K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病情越严重,该指标的异常程度越大,这一特征可以作为临床对该病进行诊断和疗效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及胸腔积液调节性T细胞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56例(肺癌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0例(对照组),均抽取外周血液样本及胸腔积液样本,分析其外周血及胸腔积液T细胞表达情况。结果肺癌TNMI+II期外周血CD4+/CD8+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0.05);肺癌组III期及IV期外周血CD4+、CD4+/CD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肺癌TNMI+II期、III期及IV期CD25+CD4/CD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肺癌组(合并胸腔积液)外周血及胸腔积液CD3+、CD4+、CD4+/CD8+、CD4+CD25+/CD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及胸腔积液CD4+CD25+/CD4+细胞异常高表达与肿瘤细胞病情进展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诊断性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60例,其中40例室间隔缺损、8例房间隔缺损、5例动脉导管未闭、5例右室双出口,主动脉缩窄与主动脉弓离断各1例,为患者提供强心、利尿、选择性扩张肺动脉的药物治疗方法。选取相同时期的20例患者当做对照组,提供强心、利尿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47例(78.33%)围手术期死亡2例,未出现远期死亡的患者。对照组手术6例(30.00%),远期死亡1例。观察组的压力和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药物实现对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实现诊断性的治疗,可以准确的判断出肺动脉高压的性质,有效判断手术指征,减少手术死亡几率,临床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在尿毒症血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的88例尿毒症患者,分别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左卡尼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接受治疗后的Hb、Hct以及Alb水平依次为(123.5±7.5)g/L、(30.2±1.2)%和(39.5±3.2)g/L,均优于对照组的(109.5±8.3)g/L、(19.2±2.0)%和(30.8±4.7)g/L(P<0.05);实验组总贫血治疗有效率为93.2%,高于对照组的72.7%(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左卡尼汀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同时减轻其贫血症状,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价值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本次68例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8月-2017年7月接收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以上所选患者均采用头颈部CT动脉血管造影进行检查,之后分析检查结果。结果6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有25例患者造影结果为阴性,概率为36.76%,4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病变,其中12例患者血管病变超过2处。43例血管病变患者一共有56支血管出现脑动脉狭窄。56值狭窄血管中有25支颅内血管狭窄,31支颅外血管狭窄;非频发率为45.67%(37/81),频发率为54.33%(44/81),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CT动脉血管造影能够将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颅内外血管状况清楚地显示出来,为血管狭窄位置、斑块性质以及狭窄状况的判断提供依据。除此之外,根据CTA检查结果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方法,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减少反复发作次数,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综合治疗青光眼性是神经萎缩的效果。方法择取2016.04-2018.08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划为两组各50例。即使用西医治疗的患者,为西医组;使用中西医综合治疗的患者,为综合组,对比患者治疗效果和眼压情况。结果综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组,即98.00%>84.00%,即各组患者数据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西医组患者眼压为(18.8±2.8)mmHg、综合组患者眼压为(16.2±3.0)mmHg。即各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患者中,中西医综合治疗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还可降低眼压,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7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四组,28例患者采用鼻胃管治疗为对照Ⅰ组,26例患者采用肠梗阻导管治疗为对照Ⅱ组,26例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联合鼻胃管治疗为对照Ⅲ组,27例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为观察组。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中转手术情况、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结果在腹胀痛缓解时间和恢复排气时间上,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观察组依次呈现出了明显的递减趋势;在胃肠减压量上,对照Ⅱ组、观察组、对照Ⅰ组、对照Ⅲ组依次呈现出了明显的递减趋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转手术情况上,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观察组依次呈现出了递减趋势(P=0.032),观察组的中转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在患者满意度上,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观察组依次呈现出了递增趋势(P=0.004),观察组和对照Ⅲ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Ⅰ组;在临床疗效上,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观察组依次呈现出了递增趋势(P=0.03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征,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进退行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后路手术治疗的17例病患的资料,从而对腰及腿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椎前凸角、侧凸Cobb角的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对十七例的病人进行随访,随访时间7~21个月,平均(13.47±2.69)月。术前患者平均VAS评分(6.78±0.93)分,ODI评分(68.84±7.14)%,Cobb角(21.51±9.49)°;术后随访患者平均VAS评分(2.39±0.94)分,ODI评分(30.74±9.12)%,Cobb角(5.31±3.44)°,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改善优良率为82.35%。在随访期间,没有出现椎间隙高度丢失,融合器移位,内固定断裂情况,且植骨融合率100%。结论对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进行后路减压、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以有效的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
简介:摘要目的在中上腹顽固性癌性内脏痛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双侧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对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探究。方法从我院中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8月进行保守治疗疗效欠佳,并接受过CT引导下双侧腹腔神经丛毁性阻滞治疗的中上腹顽固性癌性内脏痛患者共20例,最终对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不良反应发生了率、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采用双侧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对中上腹顽固性癌性内脏痛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感,而与之相关的吗啡用量也有所降低。另外,疼痛的缓解会持续六个月或者直到患者的死亡。同时,在所有患者中有7例患者出现了轻微的腹泻,有8例患者出现了低血压,有1例患者出现了一过性下肢无力,并没有出现于手术相关的死亡情况。结论在CT的引导下采用双侧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对中上腹顽固性癌性内脏痛进行治疗,不仅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感,而且减少了药物的使用量,具有疗效佳、安全性高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