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64排CT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性TIA的临床应用。方法对72例TIA患者进行头颈部64排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血管减影成像技术,对比剂总量60~70ml,注射流率4.5~5mL/s;重建方法包括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43例行颈动脉超声(US)检查,。结果72例TIA患者中37例(51.4%)可见血管狭窄,其中轻度狭窄37处、中度狭窄9处、重度狭窄3处、血管闭塞2处。共发现斑块58块,其中钙化斑块27块,脂质斑块17块,混合斑块14块。结论64排CT血管造影在评价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颈动脉性TIA提供非常可靠的信息。
简介:摘要探讨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中的技术应用,以及造影对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使用多层螺旋CT对15例心脏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利用多层螺旋CT的后处理功能对冠状动脉影像进行重组,以便更清楚、直观的了解冠状动脉的主枝及分支,促进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结果15例均能成功的显示各主枝及分支。其中13例患者支冠脉有不同程度的硬斑块和软斑块,7例支冠脉伴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结论扫描前,心率大于85次/min的患者,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规整,通过技术控制在心率平稳且小于80次/min的情况下扫描,层共重建冠状动脉三维成像。如扫描中,患者出现心律不稳,将影响重组图像的清晰度,影响临床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成像可逼真、清晰、准确显示冠状动脉细节状况,对冠状动脉病的诊断有积极意义,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电子束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eletronbeamcomputedtomographicangiography,EBA)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联性.方法24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分别行EBA及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CAG),所有EBCT图像均经三维重建显像,按照AHA分段方法进行分段,每套重建显像血管分成左主干(leftmainartery,LM)及前降支(leftanteriordescendingcoronaryartery,LAD)、左旋支(leftcircumflexartery,LCx)、右冠脉(rightcoronaryartery,RCA)各近、中、远三段共10段血管,由2名医生对LM和LAD、LCx、RCA的近、中段共168段血管进行分析,其结果与CAG结果对比,比较EBA与CAG所示冠状动脉狭窄间的关系.结果在168个近段和中段血管中有147段(87.50%)EBA能够清楚显像,其中LAD近段和中段清晰显像的百分比都为95.83%,而RCA近段和中段分别为91.67%和58.33%,LCx近段和中段为91.67%、79.17%,而在168个近段和中段血管中CAG全部清晰显像;如果以>50%狭窄作为有意义狭窄,则EBA与CAG比较发现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83.33%和92.13%,其中LM是100.00%和95.65%,LAD近段是100.00%和75.00%,LAD中段是82.35%和66.67%,RCA近段是80.00%和71.43%,RCA中段是50.00%和100.00%,LCx近段是75.00%和90.00%,LCx中段是33.33%和28.57%.结论EBA是一种无创的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它对LM及LAD近段和中段狭窄诊断的准确性高,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筛选或疗效随访的监测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中护理干预的效果及体会。方法以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3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66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情况及造影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的一次成功率、检查时间在5min以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检查中的心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级图像质量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从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等各个阶段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检查成功率,缩短检查时间,提高图像质量,临床意义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64排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对冠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住院的疑似冠脉狭窄患者50例,均行64排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1周后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证实,并将其作为诊断的“金标准”,综合分析64排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结果 经64排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确诊34例,诊断正确33例,误诊1例,误诊率2.94%,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9.19%、92.31%、97.06%和75.00%。结论 64排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能力,图像清晰,扫描时间短,能有效地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位置和程度,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肋外侧动脉(LCA)的血管造影解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3例咯血患者的血管造影和血管造影CT资料,分析LCA的发出、行程和LCA参与肺内病变供血情况。结果在303例咯血患者中共检出24例30支LCA,其中左侧12支、右侧18支,单侧18例、双侧6例,均是胸廓内动脉(ITA)第一段的第一个分支。LCA从ITA发出点的水平,位于锁骨上方1支(3.3%)、后方27支(90.0%)、下方2支(6.7%)。LCA在第一前肋的后方进入胸内,沿着胸廓前部的内表面,在肋骨和肋间内肌的内侧与胸膜之间(解剖上的胸内筋膜)从内前上方向外下后方向行走,大多到腋中线平面。可用于行程分析的23例28支LCA大致表现为3种形状:⑴弧曲形,共13支(46.4%),显影的LCA较长,呈或浅或深的弧形弯曲;⑵高平形,共11支(39.3%),显影的LCA相对较短、位置较高且较平缓;⑶直斜形,共4支(14.3%),显影的LCA相对较长,以与ITA较小的夹角呈直线状斜向外下。共有10例11支(36.67%)参与对肺部病变供血,其中是咯血的第一、二、三、四、五咯血责任血管的分别为2、5、1、2、1支。结论LCA比较常见,血管造影和血管造影CT能很好显示LCA,认识LCA具有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肋外侧动脉(LCA)的血管造影解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3例咯血患者的血管造影和血管造影CT资料,分析LCA的发出、行程和LCA参与肺内病变供血情况。结果在303例咯血患者中共检出24例30支LCA,其中左侧12支、右侧18支,单侧18例、双侧6例,均是胸廓内动脉(ITA)第一段的第一个分支。LCA从ITA发出点的水平,位于锁骨上方1支(3.3%)、后方27支(90.0%)、下方2支(6.7%)。LCA在第一前肋的后方进入胸内,沿着胸廓前部的内表面,在肋骨和肋间内肌的内侧与胸膜之间(解剖上的胸内筋膜)从内前上方向外下后方向行走,大多到腋中线平面。可用于行程分析的23例28支LCA大致表现为3种形状:⑴弧曲形,共13支(46.4%),显影的LCA较长,呈或浅或深的弧形弯曲;⑵高平形,共11支(39.3%),显影的LCA相对较短、位置较高且较平缓;⑶直斜形,共4支(14.3%),显影的LCA相对较长,以与ITA较小的夹角呈直线状斜向外下。共有10例11支(36.67%)参与对肺部病变供血,其中是咯血的第一、二、三、四、五咯血责任血管的分别为2、5、1、2、1支。结论LCA比较常见,血管造影和血管造影CT能很好显示LCA,认识LCA具有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时间定在2021.1月至2022.1月,研究对象是这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冠状动脉病症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办法分成研究组与常规组。全体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之后将常规护理用于常规组中,将心理护理额外用于研究组,对分别护理后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在护理满意度评分两组对比上,研究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在CTA成像效果比较上,研究组的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运用心理护理,会确保CTA成像结果的精准性,且患者也会进一步提高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行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患者诊断检查中应用细致化护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7月-2024年7月接收的行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患者50例,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25)进行普通护理,观察组(n=25)应用细致化护理,结合患者检查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呼吸配合训练用时和心率控制用时均比对照组数值小(p<0.05);观察组的成像质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行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患者在院按照程序诊断检查,护理人员积极为患者实施细致化护理,利于提升依从性,保证获得高质量成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三维CT动脉血管造影(3D-CTA)技术是采用新型三维重建技术配合连续静脉注射对比剂,以显示动脉血管性病变的检查手段,近年来此项技术在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报道逐渐增多.我院自2003年1月-2004年7月应用3D-CTA技术对9例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诊断性检查,并将其影像结果作为手术依据,施行手术治疗获得良好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的技术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市两家医院2012年1-12月住院患者63例为观察对象,均为颈动脉多普勒超声筛选的颈动脉狭窄及闭塞患者,先行CT平扫再行增强扫描,所有数据应用add/sub软件进行自动减影处理。结果本组63例患者CTA检出I度狭窄36支、Ⅱ度狭窄30支、Ⅲ及Ⅳ度狭窄24支;经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证实I度狭窄42支、Ⅱ度狭窄36支、Ⅲ及Ⅳ度狭窄24支。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能比较准确的判断患者颈动脉狭窄及其程度,有很大的技术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