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为掌握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制定防治措施,降低感染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藤县户籍的HIV/AIDS中国疾病预防控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报告数据和干预前后目标人群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藤县2014年新发报告HIV/AIDS病例151人,报告病例中以男性青壮年居多,20~59岁115例,占报告病例76.15%,60岁及以上老年人36人,占23.84%;以农民居多,124人,占82.12%;报告显示感染途径主要为异性性传播,占88.74%,其次分别为注射吸毒传播(9.94%)、同性传播(1.32%)。结论在藤县艾滋病控制中,必须加大宣传与综合干预力度,同时重视检测与治疗,实现“早发现、早管理、早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比较。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40例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7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3%,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实验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不良反应较少。
简介:摘要目的对荣县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为农村县级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策略依据。方法以疫情报告国家核定数据为准,采用SPSS13.0软件,对荣县近4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荣县近4年共报告手足口病700例,年均发病率为25.17/10万;发病高峰5-6月、11-12月;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占96.29%;发病数、发病率居前三位的乡镇均处于城乡结合部;散居儿童416例、占59.43﹪,托幼儿童256例、占36.57﹪;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发病率差别较大,x2=30.116,p<0.05、x2=467.047,p<0.05,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结论提示农村县级防控工作应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城乡结合部为主,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并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五味消毒饮加减预防糖尿病皮肤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3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皮肤病的发生。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五味消毒饮加减,患者每周口服五味消毒饮加减汤一次。研究持续三年,三年后观察和检测两组患者干预期间的糖尿病皮肤病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皮肤真菌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带状疱疹的发生率和皮肤病合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口服五味消毒饮加减能有效降低糖尿病皮肤病的发生,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县2009-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宁海县2009-2014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4年宁海县手足口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79.65/10万;男性为559.76/10万,女性为393.46/10万,男女性别比为1.531;4-7月报告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51.98%;散居儿童、幼托儿童报告手足口病病例数分别占全部发病总数的58.42%和38.75%;1-4岁年龄组报告发病数占发病总数82.41%。结论宁海县2009-2014年手足口病疫情处于高流行态势,发病存在明显的性别、年龄、人群和季节差异,该地区应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人群对手足口病的防范意识;强化疫情流行趋势监测,做好高发趋势预警与手足口病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防止疫情蔓延。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福州地区IT(InformationTechnology)人员人体成分的均衡情况,积极防范亚健康。方法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对892名IT人员进行人体成分的测定与分析。结果男IT人员体脂百分比显著低于女IT人员(P<0.01),而身体质量指数及肥胖程度显著高于女IT人员(P<0.05),并且男女IT人员均以下肢脂肪含量最高,躯干次之,上肢最低。以体脂肪百分比(BF%)评价肥胖,男性肥胖率为11.15﹪,女性肥胖率为43.30%,女性显著高于男性。以身体质量指数BMI评价肥胖,男性超重率为42.10﹪,女性为22.34﹪;男性肥胖率为10.65﹪,女性为9.28﹪。结论福州地区IT人员的超重、脂肪含量超标应加以足够的重视,需合理膳食,劳逸结合,注意锻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用于小儿腺样体手术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2011年实施腺样体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和对照组(七氟醚麻醉组),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置管时、术中30min,SBp、DBp、HR、SpO2的变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拔管后1min内,对照组SBp、DBp高于观察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麻醉诱导时间大致相同,而苏醒时间观察组略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呼吸道梗阻或屏气、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适用于小儿腺样体手术的全身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