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替罗非班预防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后急性、亚急性支架血栓的疗效,以及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住院的2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冠心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人治疗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基础上予替罗非班负荷量,后维持量24h;对照组100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规基础上,术后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3d。观察两组支架血栓及出血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冠状动脉病变中B2、C型病变分别为63例、37例,对照组为70例、3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植入支架的数量及植入支架的总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1±1.3)枚vs.(2.9±1.2)枚,P〉0.05;(32.4±13.8)mmvs(33.2±12.7)mm,P〉0.05]。治疗组急性支架血栓形成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了意义[2%(2/100)vs7%(7/100),x2=45.82,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12/100)vs.9%(9/100),x2=5.18,P〉O.05]。结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CI治疗后使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且降低了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发生率。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替罗非班 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前导联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3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均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常规心电图心前导联ST段压低≥1.0mm分为STV1-4压低组(17例)与STV1-6压低组(21例),比较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之间的关系.结果STV1-4段压低是下壁ST段抬高的对应性改变(P<0.01),STV1-6段压低证实合并明显的前降支病变(P<0.01),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88%、90%、83%.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STV5V6压低是合并前降支病变证据.

  • 标签: ST段压低 冠状动脉 心肌梗死 心电图
  • 简介: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和(或)左主干病变患者心脏超声三维斑点整体应变指标与SYNTAX评分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8例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和(或)左主干病变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冠心病)患者,采用心脏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进行心肌运动分析,超声仪自动计算左室整体短轴(GRS)、长轴(GLS)、圆周(GCS)与面积(GAS)应变,采用Simpon法计算LVEF。根据SYNTAX评分标准对纳入患者进行评分。分析三维斑点整体应变指标与SYNTAX评分及LVEF的相关性。结果心脏超声三维斑点整体短轴应变与SYNTAX评分呈负相关(r=-0.508,P〈0.05),整体面积应变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r=0.569,P〈0.05),整体长轴及圆周应变与SYNTAX无相关性(P〉0.05)。左心室整体短轴、长轴、圆周与面积应变值均与LVEF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42、-0.747、0.739、-0.689,P均〈0.01。结论心脏超声三维斑点整体应变指标与LVEF及短轴应变、圆周应变与SYNTAX评分具有相关性。

  • 标签: SYNTAX积分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 整体应变
  • 简介:目的探讨抑制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对改善.型糖尿病大鼠左心室重构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饮食加一次性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mg/kg)建立。型糖尿病模型。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n=10)、糖尿病组(DM组,n=10)、糖尿病+伊班膦酸钠组(DM+IB组,n=10)。建模成功后DM+IB组SD大鼠连续16周每天皮下注射5微克/千克剂量伊班膦酸钠溶液,control和DM组大鼠在相同位置注射相等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实验。1周后分别对3组SD大鼠行心脏超声和血流动力学测定,HF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形态横截面大小,Masson。复合染色检测心肌组织胶原纤维沉积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M组大鼠左心室内径增大、室间隔及左心室后壁显著增厚、心功能降低、心肌细胞明显肥大、心肌间质及心肌血管周围胶原纤维沉积显著增多(P<0.01);DM+IB组大鼠虽出现上述结构及功能改变,但与DM组相比上述情况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抑制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左室重构与心脏功能。

  • 标签: 糖尿病心肌病 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 伊班膦酸钠 左心室重构
  • 简介:目的观察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fattyacid-bindingprotein,H-FABP)的峰值浓度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入院距发病时间2h以内的AMI患者60例,于入院即刻至发病10h期间,每2h测定1次血浆H-FABP的浓度。根据H-FABP峰值水平的平均值将患者划分为H-FABP高值组和低值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后1个月、1年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靶病变血管重建)的发生率。结果与H-FABP低值组相比,H-FABP高值组发病后1个月、1年,MACE及严重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MACE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FABP酶峰水平的升高对AMI患者严重心力衰竭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不良心脏事件 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肺动脉导管(PAC)和经胸心脏超声(TTE)测量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后心排量(CO)的偏差和一致性.方法应用PAC和TTE检测265例OPCABG后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根据Bland-Altman法分析两方法测量CO结果的一致性,最后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造成两方法测量CO结果偏差的原因.结果两种方法在相同患者同一时间点下测量CO的相关系数为r=0.68,偏差值为(1.82±1.27)L/min,95%置信区间为(-0.67~4.31).射血分数<40%、外周血管阻力<700或>1400dys·n^-1·cm^-5,可以直接影响两种方法测量CO的一致性,并且测量时若并发心房颤动、左室游离壁及室间隔节段运动异常、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和主动脉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均可造成两方法测量CO结果的较大偏差.结论综合分析PAC与TTE的检测结果,才能更好地评价OPCABG后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

  • 标签: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肺动脉导管 心排量监测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LA)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脏扩大及心功能不全的临床关系。方法14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于发病1周行PCI手术,3个月后测定抗心磷脂抗体,复查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LA)、左心室(LV)、射血分数(EF)、二尖瓣E峰峰值流速/二尖瓣A峰峰值流速(E/A)等值。结果AcLA—I蜘和ACLA—IgM水平,无心脏扩大心梗组为0.90±0.22和0.98±0.2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80±0.38和0.84±0.36(P〈0.05);有心脏扩大心梗组为1.16±0.31和1.29±0.34,显著高于无心脏扩大心梗组(P〈0.05)。有心脏扩大心梗组AcLA阳性率为71.43%,显著高于无心脏扩大心梗组的40.45%(P〈0.05)。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脏扩大患者存在自身免疫机制,测定ACLA对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脏扩大以及心功能不全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PCI术后 抗心磷脂抗体 超声心动图检测
  • 简介:目的评价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ofmicrocirculatoryresistance,IMR)对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的预测价值并分析IMR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NSTEMI)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错过时间窗(〉12h以上)15d以上仍有症状的患者84例,择期行PCI治疗后,对其IMR进行测定。以IMR=25U为界值将入组患者分为:微循环正常组(n=38),微循环异常组(n=46),比较两组PCI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并对可能影响IMR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微循环异常组中糖尿病患者比例、侧支循环不良患者比例、高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脑钠肽、肌酐浓度明显高于微循环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敏C反应蛋白是影响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危险因素(OR=2.365,95%CI:1.852~6.025)。微循环正常组PCI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增加,微循环异常组PCI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MR能够可靠地预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择期行PCI治疗后左心室功能恢复情况,高敏C反应蛋白可以预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患者是否有微循环功能障碍。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微循环指数 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分析血清脂联素(APN)、血红素加氧酶-1(HO-1)含量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ACS患者78例作为ACS组,根据冠脉病变程度进一步分为单支病变组(15例),双支病变组(37例)和多支病变组(26例),另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非冠心病人员72例作为非冠心病对照组,检测各组的血清APN、HO-1含量,分析血清APN、HO-1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冠心病对照组比较,ACS组血清APN[(15.27±2.31)mg/L比(5.73±0.88)mg/L]、HO-1[(55.09±8.63)μg/L比(23.17±3.09)μg/L]含量显著降低(P均〈0.01)。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双支、多支病变组的血清APN[(9.72±1.13)mg/L比(7.05±0.93)mg/L比(4.23±0.52)mg/L]、HO-1含量[(38.16±7.52)μg/L比(28.17±5.31)μg/L比(20.32±3.28)μg/L]显著降低,且多支病变组的显著低于双支病变组的(P〈0.05或〈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PN、HO-1含量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B=-2.869,-2.742,P分别〈0.05,〈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APN、HO-1含量显著降低,且其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有助于对患者的病情判断及治疗指导。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脂联素 血红素加氧酶-1
  • 简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能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研究表明正常人血清中的VEGF的含量是很少的,但当组织缺血缺氧的状态下可以促进VEGF的表达,使得VEGF的含量升高。其VEGF的水平变化能判断心肌缺血程度[1]。目前关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冠心病(CHD)单支病变患者血清中VEGF变化的报道较少。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心电图的QRS波宽度及aVR导联抬高幅度对冠状动脉左主干/三支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06例NSTE-ACS患者的体表心电图QRS波宽度及aVR导联ST段抬高幅度,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研究其对诊断左主干/三支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相关性.结果QRS波宽度及aVR导联ST段抬高是左主干/三支病变的独立预测因子,OR值分别为9.04(95%CI,4.88~16.7)、7.10(95%CI,4.91~76.2);QRS间期≥90ms和aVR导联ST段抬高≥0.5mm预测左主干/三支病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8%、76%及88%、86%.结论QRS波增宽及aVR导联ST段抬高是NSTE-ACS患者左主干/三支病变较为灵敏的预测因子.

  • 标签: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左主干 三支病变 QRS波宽度 AVR导联 冠状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肌缺血的发生机制,为预防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提供防治依据.方法选择69例接受非心血管病手术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分为缺血组(23例)和非缺血组(46例),于入院时、术晨和术后第1天晨进行12导联心电图、血压、心率、体温、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检测,同时观察心肌缺血症状,术中监测心电图.结果缺血组19例表现为无症状心肌缺血,4例有症状;与非缺血组比较,缺血组患者术后的心率收缩压乘积(RPP,收缩压以毫米汞柱计算)、体温、AngⅡ、ET、cTnT、CK及CK-MB显著增高,而N0显著下降;缺血组患者术晨的RPP、AngⅡ显著高于入院时;术中RPP较术晨显著增加;术后RPP、体温、AngⅡ、ET、cTnT、CK及CK-MB显著高于术晨,而NO显著下降.结论围手术期心肌缺血大部分为无症状心肌缺血,相关心肌损伤的血清标志物水平升高;围手术期心肌缺血患者心肌耗氧量增加,血浆ET、AngⅡ增加,NO减少,上述异常可能为围手术期心肌缺血的发病机制.

  • 标签: 心血管疾痛 心血管外科手术 手术期间 心肌缺血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中陆肾上腺素受体(β3-AR)表达的变化以及卡维地洛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4周后存活大鼠被随机分为心力衰竭(HF)对照组、美托洛尔(MET)组、卡维地洛(CAR)组3组,另有10只大鼠行假手术(Sham组)。MET组给予美托洛尔6mg/kg·d,CAR组给予卡维地洛3mg/kg·d。Sham组、HF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再次饲养8周后所有存活大鼠行血流动力学检查,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心肌β3-ARmRNA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HF组心率(HR)显著增快(P〈0.01),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o/dr)显著降低(P〈0.01),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显著升高(P〈0.01);与HF组相比,MET组、CAR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得到显著改善(P〈0.01或〈0.05),且以CAR组更为明显。与Sham组相比,HF组β3—AR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HF组相比。MET组β3-AR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而CAR组β3-ARmR—NA表达率显著下降(P〈0.01)。结论:心力衰竭大鼠心肌中β3-ARmRNA表达增加,卡维地洛能降低β3-ARmRNA的表达,从而改善心功能。

  • 标签: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受体 肾上腺素能Β3 卡维地洛 大鼠
  • 简介:目的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晚期心脏形态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4月于湖北省公安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并分为3组:妊娠期高血压组(A组,21例)、轻度子痫间前期组(B组,19例)和重度子痫间前期组(C组,20例);另选同期30例正常妊娠者为正常妊娠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收集心功能及左室构型指标。结果A、B和C组左室构型异常例数分别为22.7%、27.3%和50.0%,3组的左室构型异常比例增高,无差异(P〉0.05)。心脏形态:与正常妊娠组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T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房收缩末期内径(LA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明显增高(P〈0.05);与A组相比,C组IVSTd、LVPWTd、LVDd、LAD和LVMI明显增高(P〈0.05);与B组相比,C组LVDd明显增高(P〈0.05),A、B和C组3组RWT无差异(P〉0.05);与A组相比,B组IVSTd、LVPWTd、LVDd、LAD和LVMI有增高趋势,但无差异(P〉0.05)。左室功能:与正常妊娠组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A峰增大(P〈0.05),E/A和RFF减少(P〈0.05),与A组相比,C组的A峰明显增高(P〈0.05),E峰、E/A和RFF明显降低(P〈0.05),正常妊娠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左心室壁增厚,左室舒张功能异常,重度子痫前期的左心室壁增厚和左室舒张功能异常明显。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心脏形态 心功能
  • 简介:目的调查北京部分社区年龄≥55岁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情况。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城乡3个区(宣武、大兴、怀柔)中各选出一个社区,选取1557人(男706人,女851人)年龄≥55岁的人群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筛查。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1mm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开始的标志)、斑块、血管狭窄或闭塞等病变,记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发生情况。结果①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检出率为88.4%。其中单纯IMT增厚、单发斑块、多发斑块、至少一处存在狭窄或闭塞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22.7%、21.3%、38.9%和5.6%。②单纯IMT增厚、多发斑块及狭窄或闭塞病变的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且男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91.3%比84.5%;40.1%比28.7%,7.7%比3.9%),均P〈0.01。按每5岁为一个年龄段,男性65—69岁年龄段检出率增长最快,女性则为70~74岁年龄段。③城市居民颈动脉IMT增厚、多发斑块及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分别为90.9%、37.7%和7.4%,高于乡村居民的87.1%、31.9%和4.7%,P〈0.05。④城市居民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血脂的发生率(57.4%、22.2%、20.5%和34.1%)均高于乡村(39.6%、8.6%、12.1%和13.0%),而吸烟的比例低于乡村(15.5%比30.4%),均P〈0.01。结论北京地区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较高,男性高于女性,且发病年龄早于女性。城市居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出率及严重程度高于乡村。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疾病 超声检查 横断面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早期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并已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07年1月~2009年6月我院住院的合并MDV并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318例,根据治疗策略分为2组,对照组192例,仅在急诊PCI时干预罪犯血管;治疗组126例,完成早期完全血运重建。比较2组患者术后12个月和60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差异。结果术后12个月,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MACE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7.9%vs16.1%,P=0.033;4.0%vs10.4%,P=0.037)。术后60个月,对照组和治疗组MACE发生率分别为31.3%与21.4%,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组全因死亡率及心源性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vs14.6%,P=0.023;4.8%vs12.0%,P=0.029)。结论对于接受急诊PCI且合并MDV的STEMI患者,与仅干预罪犯血管比较,早期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完全血运重建策略是安全的,可能会降低12个月的MACE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并减少60个月时的全因死亡率和心源性死亡率。

  • 标签: 心肌梗死 药物洗脱支架 休克 心源性 预后
  • 简介:目的评价冠状动脉靶病变远端经微导管注射和直接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中“无复流”的作用。方法选择PCI治疗中存在“无复流”现象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1例入选普通组,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200斗g;23例入选改良组,经微导管注射硝普钠至靶病变远端:12例为对照组,经微导管注射O.9%氯化钠溶液至靶病变远端。10min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评定冠状动脉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分级及校正TIMI帧数(correctedtb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framecount,CTFC)。结果3组均可改善PCI治疗后的“无复流”现象。普通组12例靶血管血流恢复TIMI3级,CTFC帧数由用药前的(83.2±8.3)帧降至(38.1±7.5)帧;而改良组21例血流恢复TIMI3级,CTFC帧数从(85.6±6.9)帧降至(27.3±6.8)帧;对照组1例血流恢复TIMI3级,CTFC帧数从(84.3±7.4)帧降至(50.8±8.2)帧。改良组疗效明显优于普通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I治疗中,冠状动脉靶病变远端经微导管注射和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均能改善“无复流”现象。经微导管注射硝普钠至靶病变远端比经指引导管注射能更有效地改善PCI治疗中“无复流”现象。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无复流现象 硝普钠
  • 简介: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bloodpressurevariability,BPV)及血尿酸浓度联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经冠脉造影确诊的AMI患者72例为AMI组,另选取30名同期行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动态检测两组血压并计算其白天、夜间和24h的舒张压变异性(dDSD、nDSD、24hDSD)及白天、夜间和24h收缩压变异性(dSSD、nSSD、24hSSD),酶比色法检测两组血尿酸浓度,采用冠脉造影检查所得的Gen-sini积分评价其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并统计AMI组28d病死率。比较Gensini积分〈30分和Gensini积分≥30分患者的BPV和血尿酸浓度以及不同预后情况患者的BPV和血尿酸浓度,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BPV和血尿酸浓度联合预测AMI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的BPV及血尿酸浓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28d病死率、Gensini积分〈30分患者比例和Gensini积分≥30分患者比例分别为15.28%、55.56%和44.44%,且死亡患者的BPV和血尿酸浓度均较存活患者高,Gensini积分≥30分患者的BPV和血尿酸浓度均较Gensini积分〈30分患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PV和血尿酸浓度联合预测AMI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价值良好。结论BPV及血尿酸浓度联合预测AMI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价值良好,联合检测血BPV及血尿酸可能作为其病情和近期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病变 血压变异性 血尿酸 联合 预测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DM)和非糖尿病(NDM)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病变的分布特征。方法连续纳入121例行全脑DSA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是否有2型糖尿病史分为糖尿病(57例)和非糖尿病(64例)两组。采用双盲法对颅内外动脉(2662段)管腔进行评估。狭窄率I〉30%者纳入研究。结果①121例中,82.7%(100/121)有血管狭窄,其中DM组为89.5%(51/57),NDM组为76.6%(49/64),P〉0.05。@2662段动脉中,有狭窄的占14.0%(372/2662),其中颅外段动脉为11.3%(150/1331),颅内段动脉为16.7%(222/1331),P〈0.01。@372段有狭窄的动脉中,DM组为16.0%(201/1254),NDM组为12.1%(171/1408),P〈0.01。DM组颅内段动脉狭窄阳性率高于NDM组(22.3%对11.6%),P〈0.01;颅外段动脉狭窄阳性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NDM组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阳性率高于DM组(27.3%对14.0%),而DM组的颈内动脉颅内段(17.5%对4.7%)、椎动脉颅内段(22.8%对12.5%)、大脑后动脉狭窄阳性率(47.4%对12.5%)高于NDM组,P〈0.05或P〈0.01。⑤2型糖尿病使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的危险性降低(OR=0.407,95%CI:0.209~0.792);使颈内动脉颅内段(OR=4.326,95%CI:1.671~11.199)、椎动脉颅内段(OR=2.068,95%CI:1.045~4.093)及大脑后动脉狭窄(OR=6.230,95%CI:3.262~11.897)的危险性升高。结论与NDM患者比较,2型DM患者缺血性脑动脉病变多表现为多水平、多节段的动脉病变,且更多累及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及椎动脉的颅内段。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脑缺血 脑血管障碍 缩窄 病理性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