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新斯的明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合并腹内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8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治疗且符合标准的42例SAP合并腹内高压(intra-abdominalhypertension,IAH)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2组的一股资料具有可比,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如禁食、胃肠减压、静脉滴注奥美拉唑镁钠和奥曲肽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肌肉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1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腹内压、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腹胀缓解时间、改良Marshall评分、APACHE-Ⅱ评分、SIRS评分、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住院期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drome,MODS)发生率、中转手术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3、4、5天腹内压为(14.25±1.03)、(13.52±1.23)、(12.73±1.14)mmHg(1mmHg=0.133kPa),显著低于对照组(15.14±1.12)、(14.60±1.11)、(13.84±1.08)mmHg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7.24±1.35)d,首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11.33±1.51)d、(8.36±1.63)d,腹胀缓解时间均(13.62±2.26)d,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9.56±1.17)d、(13.42±1.26)d、(10.45±1.54)d、(16.75±3.0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改良Marshall评分、APACHE-Ⅱ评分及SI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发生MODS率、中转手术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斯的明可显著降低SAP合并IAH患者腹腔压力,改善麻痹肠梗阻的症状,促进肠道的排气、排便,但对SAP合并IAH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 标签: 新斯的明 急性重症胰腺炎 腹内高压
  • 简介:患者女,62岁。因“突发右上腹痛7d”于2010年4月1913收入我科。腹痛呈持续绞痛,并向右侧肩背部及上腹部两侧条带状放射,随体位改变不能缓解,伴腹胀、嗳气、呕吐数次,呕吐物为黄色胃内容物,非喷射。门诊实验室检查:血淀粉酶405U/L,血糖9.6mmol/L,总胆红素10.5μmoL/L。B超示胰腺增大、主胰管扩张、胰头显示不清;胆囊泥沙样结石;肝脾未见明显异常。患者10余年前曾有一次急性胰腺炎发作史。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黏液性囊腺瘤 文献复习 并发 右上腹痛 实验室检查
  • 简介:目的评价血清CA19-9水平在胰腺癌术前可切除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52例术前影像学提示有手术切除可能并经手术活检或术后病理确诊的胰腺癌患者术前血清CA19-9水平,以手术能否切除为金标准,绘制CA19-9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以敏感度和特异度之和最大点即曲线左上方作为相应截断点测CA19-9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阴性预测值。结果52例胰腺癌患者中手术切除29例(55.8%),未切除23例(44.2%)。手术切除组患者血清CA19-9水平为(159.6±170.9)U/ml,未切除组患者为(944.4±773.4)U/ml;CA19-9的ROC曲线下面积0.918(〉0.9),P〈0.01,95%可信区间0.843~0.992,左上方截断点CA19-9值为353.2u/ml。以此为标准,敏感度93.1%,特异度78.3%,阳、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4%和90.0%。结论术前血清CA19—9水平可作为影像学提示有手术切除可能的胰腺癌患者进一步评估的辅助指标。

  • 标签: 胰腺肿瘤 外科手术 CA19-9 ROC曲线
  • 简介:患者男,78岁。因“进行消瘦1月余伴发热2周”,2007年9月17日门诊拟“胰腺癌”收治入院。体检:T38.5℃。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膨隆,未见腹壁静脉曲张,上腹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莫菲征阴性,肝区、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胃镜见胃体黏膜粗糙,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胰腺癌 误诊 腹壁静脉曲张 进行性消瘦 浅表淋巴结
  •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慢性阻塞肺部疾病(COPD)并多器官衰竭(MOF)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59例老年COPD并MO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COPD并MOF的发生率为75.0%,病死率为31.4%,发生衰竭的器官依次为肺、心、脑、肾、肝、胃肠和血液,出现肾功能衰竭和弥散血管内凝血(DIC)者全部死亡.pH值越低、氧分压越低、二氧化碳分压短期内迅速上升、器官衰竭数目越多,病死率越高.结论老年人COPD并MOF发生初期应重点防治肺、心两个器官,病死率随着器官衰竭数目的增加而上升,与器官衰竭的种类、严重程度有关.

  • 标签: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多器官衰竭 诱发因素 抗生素 心肺监护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测定老年患者超声引导下以0.2%罗哌卡因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膝关节松解术后镇痛的半数有效背景量。方法选取宣武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行膝关节僵直手法松解术患者22例,年龄65~79岁,体质量58~90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Ⅰ~Ⅲ级,静脉全身麻醉下手法松解后行超声引导下经臀下入路定位,定位成功后置入连续刺激导管,采用Dixon序贯法0.2%罗哌卡因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开始背景流量为5ml/h,如术后24、48h患者阻滞效果完善,则下一例患者背景量减少0.5ml/h;如果阻滞效果不完善,则下一例患者背景流量增加0.5ml/h。结果超声引导经臀下入路0.2%罗哌卡因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背景量为4.3ml/h,95%可信区间为4.0~4.6ml/h。结论0.2%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用于老年患者膝关节手法松解术后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半数有效背景量为4.3ml/h。

  • 标签: 老年人 连续坐骨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半数有效背景量
  • 简介:目的探讨维拉帕米在经桡动脉心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安全.方法60例经桡动脉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从桡动脉局部注入维拉帕米5mg,观察注入前、后心率、血压、局部和全身的变化及术中是否出现桡动脉痉挛.结果60例患者注药前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有一定程度变化,但无显著差异,术中未出现桡动脉痉挛,无心衰和新的房室传导阻滞出现.结论在经桡动脉心脏介入治疗时,局部注入维拉帕米5mg,可预防桡动脉痉挛,且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有效.

  • 标签: 维拉帕米 桡动脉 心脏介入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缺血性结肠炎及溃疡结肠炎临床特点与组织病理学的差异,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2013年20例缺血性结肠炎及30例溃疡结肠炎患者性别、病程、年龄、基础疾病史、临床表现,肠镜结果及病理特点等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发病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起病急,病程短,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溃疡结肠炎以中青年患者为主,病程长,伴随基础疾病较少见,前者临床表现以腹胀、呕吐多见,后者以黏液血便及里急后重症状较多见。缺血性结肠炎肠镜下病变较少累及直肠,多出现黏膜水肿,溃疡多呈纵行,溃疡结肠炎常累及直肠,常合并炎假息肉,溃疡以地图状为主,病变部位呈连续。病理上,缺血性结肠炎以血管扩张充血、间质水肿及血管壁增厚多见,而炎细胞浸润及隐窝脓肿较少见。结论结合年龄、既往病史、临床症状及内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有助于缺血性结肠炎与溃疡结肠炎的鉴别诊断。

  • 标签: 缺血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 对比分析 鉴别诊断
  • 简介:佘××,女性,70岁,住院号:91188。主因心慌胸闷头昏1周,晕厥15分钟于2003年7月14日人院。既往有高血压病20年。晨起时发病,短暂意识丧失,伴失语、恶心呕吐1次,出汗多,测血压80/60mmHg(1mmHg=0.133Kp)。发病前饮食不振,口服北京降

  • 标签: 北京降压0号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药物不良反应 降压药
  • 简介:目的评估肥厚梗阻心肌病外科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2002年1月至2014年12月,连续623例肥厚梗阻心肌病患者在阜外医院成人外科中心接受外科治疗。根据回顾资料和随访结果,建立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术前变量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8例(1.3%)患者院内死亡。593例(95.2%)患者完成随访,平均随访32±30个月(3~150个月),1年、5年、8年生存率为98.3%、90%、87.4%;75例患者出现终点事件(肥厚型心肌病相关死亡,因缺血性脑卒中、快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再住院,心脏移植)。1年、5年、8年终点事件免除率为94.6%、77.6%、68%;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左室射血分数〈55%(HR=6.65,P〈0.001),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HR=2.91,P=0.014),术前房颤(HR=2.53,P=0.001),严重冠心病(HR=1.98,P=0.025)和年龄≥50岁(HR=1.88,P=0.018)影响预后。结论除了先前报道的年龄≥50岁和术前房颤外,本研究显示射血分数〈55%、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和严重冠心病也是肥厚型梗阻心肌病患者行外科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外科 不良事件 风险因子
  • 简介:<正>治疗8例,置换液流量2500~3200ml/h,每日置换液量20~30L。结果:接受连续肾替代治疗(CRRT)时间早、衰竭器官少的4例均治愈,而接受CRRT时间晚、衰竭器官多的4例均死亡。示CRRT能纠正危重病人的液体失衡,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部分替代肾脏的功能,还能清除炎症介质,阻止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向纵深发展,可早期应用提高存活率。表1参5

  • 标签: CRRT 置换液 危重病人 炎症介质 电解质紊乱
  • 简介:益生菌是一类能使其宿主获益的活体微生物,应用广泛,但目前并没有大数据支持其临床应用。很多临床研究证实了不同益生菌防治抗生素相关腹泻(AAD)的有效,但基于近年的数据,回答益生菌是否可降低老年人AAD发生率的科学依据尚显薄弱。总的来说,益生菌有着非常好的安全记录,特定人群包括AAD患者使用益生菌将会获益,但需要个体化。

  • 标签: 老年人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益生菌
  • 简介:目的肥胖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冠脉三支病变是冠心病患者中的特殊人群,病变复杂而且死亡率高。冠脉搭桥是冠脉三支病变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肥胖和超重是否能增加冠脉搭桥术后三支病变患者的死亡风险尚未有明确的结论。不同的BMI(体重指数)对冠脉三支病变患者行冠脉搭桥术后的预后有何影响目前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探讨。方法本研究入选了2004~2011年在阜外医院住院的行冠脉搭桥治疗的冠脉三支病变的患者2681例,收集基线资料,平均随访7.1年。将入组的患者依据不同的BMI分为体重过轻组(〈18.5kg/m2)、正常体重组(18.5~23.9kg/m2)、超重组(24~27.9kg/m2)、轻度肥胖组(28~31.9kg/m2)重度肥胖组(≥32kg/m2)。比较不同的BMI组别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的差别。结果体重过轻组相对于体重正常组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加(HR:2.53;1.09~5.88)。相对于正常体重组,超重和轻度肥胖组全因死亡有减少的趋势(HR:0.80;0.61~1.09)、(HR:0.85;0.58~1.23),重度肥胖组全因死亡风险有增加的趋势(HR:1.66;0.87~3.15),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对于体重正常组,超重组的心血管死亡风险显著降低(HR:0.57;0.36~0.92),轻度肥胖组心血管死亡风险有减少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HR:0.84;0.46~1.53),重度肥胖心血管死亡风险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HR:2.17;0.82~5.73)。体重过轻的患者相对于正常体重组心血管死亡风险无显著差别(HR:0.87;0.12~6.53)。结论在行冠脉搭桥术后的冠脉三支病变患者中,相对于正常体重患者,低体重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超重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减少。

  • 标签: BMI 冠脉搭桥 三支病变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比较慢性阻赛件肺疾病(COPD)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和(或)不同强度康复训练对其BODE指数及其分项、急性发作次数、运动耐力、H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疗效。方法:根据是否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将329例COPD患者(其中Ⅲ级211例、Ⅳ级118例)分成无创呼吸机+康复训练组和康复训练组。再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高、中及低强度亚组,完成无创机械通气和(或)不同强度康复训练共20周,观察其对BODE指数及其分项[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预计值(FEV1%)、6min步行距离(6MWD)、改良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体质址指数(BMI)]、急性发作次数、运动耐力[主观用力计分(RPE)]、ADL的疗效。结果:Ⅲ级COPD患者在康复干预20周后,不同强度组的BODE指数、急性发作次数、RPE、ADL自身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高强度组在FEV1%、MMRC、BODE、急性发作次数、RPE、ADL,中强度组在MMRC、BODE、急性发作次数、RPE、ADL,低强度组在BODE、RPE,无创通气亚组较非无创通气亚组明显好转(均P<0.05)。Ⅳ级COPD患者在康复干预20周后,不同强度组的急性发作次数、RPE、ADL自身比较有明显改善(均P<0.05)。高强度组在FEV1%、6MWD、MMRC、BODE、RPE、ADL,中强度组在RPE、ADL,低强度组在FEV1%、MMRC、BODE、RPE、ADL方面,无创通气亚组较非无创通气亚组明显好转(均P<0.05)。结论:采用无创机械通气和高强度有氧训练对COPD患者的BODE指数、运动耐力、ADL的疗效最佳。对于非无创机械通气的Ⅲ级COPD患者高强度训练疗效最佳;Ⅳ级则低强度训练最佳。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机械通气 康复 强度
  • 简介:目的观察游离肠系膜上动脉、切除肠系膜根部的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累及肠系膜根部胰腺钩突癌的手术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为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30—72岁)累及肠系膜根部的胰腺钩突癌患者施行了合并游离肠系膜上动脉、切除肠系膜根部的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手术方法、手术安全及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施行了肠系膜根部切除的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例同时施行了肠系膜上静脉的切除和重建。平均手术时间(4.2±1.1)h,术中出血量(1635±1362)ml,术中输血量(1609±1462)ml。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6例出现轻至重度腹泻,术后住院天数9—30d。病理示,肿瘤直径3~8cm,合并淋巴结转移13例(57%),神经浸润20例(87%),22例手术切缘均为阴性,11例血管切除患者中有10例血管内膜浸润。随访5—42个月,4例发生肝转移,3例局部复发,1年、2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7.2%和42.5%。结论通过游离肠系膜上动脉,对肠系膜根部组织、肠系膜上动脉周围神经以及广泛后腹膜组织的切除可以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钩突癌的手术彻底有效降低肿瘤残留,减少局部复发。手术方法是安全的。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肠系膜上动脉
  • 简介:目的:研究重叠综合征(OS)患者血浆内皮肽1(ET-1)水平,探讨其与OS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相关以及OS合并PH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吸烟男性患者155例,其中正常对照组30例。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组45例,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组40例,OS组40例。记录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等临床参数,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占预计值百分比(FEV,%)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0%时间占监测总时间的百分比(TS90%)、夜间最低spO2、觉醒SpO,等多导睡眠图(PSG)参数。超声心动图评估肺动脉压.检测血浆ET-1水平。比较4组间ET-1水平,分析0S组ET.1与PSG指标相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0S合并PH的危险因素。结果:①OS组ET-1水平高于OSAHS组及COPD组。②0S组PH发生率显著高于OSAHS及COPD组。③OS合并PH者较未合并PH者ET-1水平升高。④0S组ET.1水平与AHI、TS90%呈正相关,与夜间最低SpO,呈负相关。⑤夜间最低SpO2[比值比(OR)=1.683,P〈0.051和TS90%(OR=3.425,P〈0.05)是OS合并PH的危险因素:ET-1浓度〉120ng/L者合并PH的相对危险度是〈120ng/L者的2.546倍。结论:OS患者血浆ET.1显著升高,合并PH者尤其明显,血浆ET-1水平与夜间缺氧程度有关。夜间最低SpO2、TS90%与高ET-1水平(〉120ng/L)可能是OS合并PH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重叠综合征 肺动脉高压 内皮肽1 夜间低氧
  • 简介:过敏哮喘的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immunotherapy)是用逐渐增加剂量的变应原提取物对过敏患者进行反复接触,提高患者对此类变应原的耐受,从而控制或减轻过敏哮喘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特异性免疫治疗在结束后数年仍能够发挥其免疫耐受的临床疗效,这也是其有别于传统药物治疗之处,所以患者接受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经济负担明显低于传统的药物治疗[1-2]。

  • 标签: 特异性免疫治疗 过敏性哮喘 脱敏治疗
  • 简介:慢性阻塞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s,COPD)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逐年降低相比,其死亡率在近年来反而有所增加。COPD出现不完全可逆、呈进行发展的气流受限,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是患者反复入院的主要原因。近一半的COPD急性加重是由于呼吸系统的细菌感染导致的。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流感嗜血杆菌 急性 PULMONARY DISEASES 疾病死亡率
  • 简介:目的评价卡维地洛治疗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方法46例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经过清洗期后,每日口服卡维地洛片12.5mg,如血压不达标,增加剂量12.5mg/2周,直至8周结束观察。结果46例患者服药2周末舒张压即明显下降,治疗8周末平均剂量为25mg/d,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低19.66mmHg和14.31mmHg,总有效率为76.41%,总显效率为65.2%,服药后心率在正常范围内下降2.76次/min,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明显改变,血糖在正常范围内轻度升高。不良反应主要是头晕,头疼,困倦,但均较轻微,停药后消失。结论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日口服卡维地洛片12.5~37.5mg安全有效

  • 标签: 卡维地洛 原发性高血压 安全性 老年人群
  • 简介:目的研究白介素10基因-592A/C多态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及吸烟-基因的交互作用。方法2005年,在北京社区整群随机抽样人群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询问病史及吸烟等生活方式相关危险因素,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白介素10基因启动子区域-592A/C位点基因型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共1296例无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病史者进行分析,-592A/A、-592A/C和-592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1.9%、46.5%和11.7%,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417)。单因素、多因素及分层分析发现-592A/C与作为连续变量的IMT及作为分类变量的IMT增厚均无显著相关关系。单因素分析显示,-592A/C在显性、共显性和隐性模型中与颈动脉斑块患病率均无显著,但调整年龄和性别后,-592C/C基因型在隐性模型中对颈动脉斑块起显著保护作用(OR=0.7,95%可信限:0.45-0.98),分层分析发现吸烟与-592A/C对斑块危险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48),-592C/C的保护作用仅出现在从未吸烟人群中(OR,0.5,95%可信区间:0.3-0.8),戒烟及现吸烟人群中关联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结论白介素10基因-592C/C基因型对动脉粥样硬化起到保护作用,而且这种保护作用与吸烟状况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 标签: -592A/C 白介素10 颈动脉斑块 吸烟 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