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s,BMPs)最初是作为一种可在异位诱导骨和软骨形成的蛋白发现的。现在已知,除了它们在胚胎形成和发育以及骨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以外,某些BMPs在不同器官(例如肝脏)的发病机理中也发挥一定的作用。BMPs信号通路控制着发育和成熟组织中一些细胞程序。本文能将就BMPs的结构和生物学作用、BMP信号通路及BMPs的临床研究和未来发展趋势做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糖化白蛋白(glyeatedalbumin,GA)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患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8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作产前检查的健康孕妇组50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白蛋白,对两组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HbA1c、GA水平及HbA1c、G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A阳性率都高于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1c、GA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筛查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HbA1c、GA联合使用,可提高GDM检出率,降低妊娠期并发症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尿蛋白联合尿β2-微球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及附属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作为实验组。选取7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受检者尿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并比较它们的阳性检测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尿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健康体检者明显升高,且其阳性检出率也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的阳性检出率和含量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参考指标,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β-455G/A(FGB-455G/A)基因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Fg)、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经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的LEDVT患者153例为病例组,同期我院体检及住院患者中无LEDVT者262例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基因,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区分FGB-455G/A基因多态性,并经测序分析证实;应用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FGB-455G/A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分布不同;455AA+AG基因型在LEDVT组分布频率高,A-455等位基因在LEDVT组分布频率高(P<0.05);血浆Fg浓度在FGB-455G/A基因型之间有差异(P<0.05),455AA+AG组Fg浓度高于455GG组;多元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其他因素的作用后,Fg(OR=1.718)和455AA+AG(OR=1.739)基因型进入最后的方程。结论血浆Fg浓度升高可能是LEDVT的独立危险因素;455AA+AG基因型携带者血浆Fg浓度高,A-455等位基因与血浆Fg浓度升高相关;FGB-455G/A基因多态性与LEDVT有关,455AA+AG基因型携带者LEDVT易感性增加,A-455等位基因可能是LEDVT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及产生原因,以指导临床能够正确及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避免因输血不良反应未能及时给予输血治疗而产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方法对我院2011年8月—2012年9月以来的4218例输血病例,以临床回报我科的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作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共78例占总1.8%。所有输血反应均为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其中由红细胞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为32例;由血浆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为41例;由血小板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为5例。按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分主要有过敏反应,为36例;发热反应为42例。结论在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病例中,主要以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为主,且均为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输血反应的种类和特点,以找到减少输血反应的方法和措施。方法从24556例次输血患者的“输血记录单”和“输血反应回报单”中发现有输血反应的68例次,对这68例次输血反应的发生情况、类型、发生比例进行分析。结果24556例次输血患者中,共有68例次输血患者发生输血反应,输血反应总的发生率为0.28%。其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6例次,其发生率为0.11%;过敏反应42例次,其发生率为0.17%。首次输血患者7624例次,发生输血反应的有9例次,其发生率为0.12%;反复多次输血患者16932例次,发生输血反应的有59例次,其发生率为0.35%。输血浆的有13452例次,发生输血反应的有45例次,其发生率为0.33%;输悬浮红细胞的有8754例次,发生输血反应的有20例次,其发生率为0.23%;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有1497例次,发生输血反应的有1例次,其发生率为0.07%;输血小板的有763例次,发生输血反应的有2例次,其发生率为0.26%。结论我院发生的输血反应基本上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输血次数和血液制品种类不同是影响输血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以输注血浆的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最高。
简介:摘要中药是我国传统的医学瑰宝,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当代中药注射剂产生于特定的历史年代,突破创新中药新剂型,其在疑难重症、危急抢救、慢性疾病等方面起效快、作用强,在临床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由于中药材不确定性大,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基础研究薄弱,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低,可控性差,临床使用不合理和疗效安全性评估等因素,造成了临床安全性问题频频遭到质疑,如何预防、避免和减少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中发挥日益强大的作用。本文就此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