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无预先存在合并症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经 螺旋CT肺动脉成像能否预测其临床结果。方法 分析肺动脉栓塞病人的CT检查和临床资料,研究患者右心室/左心室直径比值(RVd/LVd)与其首次CT检查之后30 d 随访期主要及次要事件之间的联系,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统计模型比较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 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67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中,螺旋CT检出右心室功能障碍的有44例,它与年龄、性别及一些危险因素无明显关系;在随访过程中,经螺旋CT检出右心室功能障碍患者中有2例死亡,临床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4.09%;而无右心室功能障碍患者中无死亡病例,临床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6.09%;两组间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无预先存在合并症的急性肺栓塞病人,多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检出有或无右心功能障碍不能作为预测患者临床结局的独立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剂型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给予研究,研究时间:2021.1月-2021.12月。使用抽签法的方式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均有26例。对照组采用50μg/250μg的剂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研究组采用50μg/500μg的剂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呼吸困难、咳嗽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容积(FVC)、一秒用力呼吸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肺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存在差异。结论:对该患者采用高剂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有着良好效果,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症状与肺功能。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应用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的疗效。方法:收录2021.5——2023.2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共计5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做分组处理,就不同组别实施差异性治疗,组别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样本量组间纳入相当,对应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结果:评测两组疗效,观察组评测值96.43%高于对照组评测值75.00%,P<0.05。就治疗前后两组血气指标进行测定,治疗前差异较小,治疗后组间指标差异均以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基础上联用噻托溴铵治疗,对促进患者症状缓解、改善其血气指标的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院前急救护理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胸痛缓解率、心肌梗塞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 2016年 1月到 2018年 9月的 10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给予常规护理,院前急救护理组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开展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胸痛缓解率;急救的总时间;护理前后情绪状态;心肌梗塞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院前急救护理组胸痛缓解率、情绪状态、急救的总时间、心肌梗塞并发症及死亡率对比常规护理组有优势, P< 0.05。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和改善心功能,缩短急救时间,提高胸痛缓解率,减少心肌梗塞并发症及死亡率。
简介:目的探讨无症状脑梗死(SCI)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128例SCI患者分为内膜.中层厚度(IMT)正常组(35例)、IMT增厚组(50例)、稳定斑块组(24例)和不稳定斑块组(19例),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浆LPA、MMP.9水平,并比较。结果IMT正常组、IMT增厚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血浆MMP.9和LP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2.31±21.79)、(219.62±32.51)、(279.11±36.83)、(382.43±41.92)μg/L比(96.54±21.34)μg/L和(1.91±0.42)、(2.15±0.39)、(2.69±0.51)、(3.27±0.48)μmol/L比(1.69±0.2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且在IMT正常组、IMT增厚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中,血浆MMP-9和LPA水平逐渐升高,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浆MMP.9和LPA水平与颈动脉IMT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713,P〈0.01;r=0.679,P〈0.01)。结论血浆MMP-9和LPA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颈动脉IMT程度及斑块的稳定性,并为SCI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分析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接受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5月-2021.5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抽签分两组,实验组接受应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n=30)。比较两组分别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长以及硝酸甘油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而治疗有效率上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时,采取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心血管介入导管室接受桡动脉入路PCI术治疗的罹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5月至2021年3月期间内收入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8例,对其施以随机分组,以对照组和观察组展示,均为4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基于此基础予以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就此对两组患者的护患纠纷事件、风险事件及护理管理满意度加以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患纠纷事件和风险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接受桡动脉入路PCI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血管介入导管室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理想,可有效降低护患事件和风险事件的发生风险,此外,还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可积极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基于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模式的延续护理的开展对患者疾病认知、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于2019.3--2021.5 期间收录的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样本,共计68例,基于护理措施分组,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34例,属于对照组成员;行IKAP模式延续护理干预的患者34例,属于干预组成员,对比分析组间调研数据。结果:干预组发生率较之对照组低,数据有意义(P<0.05);干预组疾病认知评分较之对照组存在差异,病理原因、治疗效果、并发症预防等分值均明显更高,数据有意义(P<0.05);干预前组间心理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干预后数据分析中,干预组SAS、SDS评分数据较之对照组更低,组间数据分析有意义(P<0.05);干预组躯体功能、情绪表达、社会功能、生活能力四项分值较之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数据有意义(P<0.05)。讨论: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护理干预中,基于IKAP模式的开展,延续护理措施的实施更好地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且能更好地帮助患者提升健康认知,促进患者心理情绪改善,有着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福模特罗、噻托溴铵联合肺康复训练对重度、极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炎症、肺功能及心理卫生的影响。方法 收集宜宾市第六人民医院 2020年 12 月至 2021 年 12月门诊就诊的老年稳定期COPD 病人,将患者按肺功能GLOD分级分为重度、极重度,共120例,再将患者使用SPSS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2吸/次,2 次/d;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1吸/次,1次/d,实验组患者在吸入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予以肺康复训练。持续治疗 3 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测定患者血IL-6、TNF-α及SOD水平、肺功能FEV1及FVC 水平、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试。结果 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IL-6、TNF-α较对照组下降(P<0.05)。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清SOD较对照组上升(P<0.05)。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肺功能FEV1、FVC较对照组上升(P<0.05)。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布地奈德福模特罗、噻托溴铵联合肺康复训练可抑制慢阻肺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炎症反应、可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及呼吸困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