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何谓通假?凡本有其字,不用本字,而借用与本字音同音近者以代之,统称之为通假。如此有意背离汉字以形见义的特色的“怪”现象,在我国历史悠久,原因复杂。不自量力,试就通假起源及其发展、通假规律及如何探索通假本字等问题,作些探索,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简介:<正>字的通假义通假是古汉语书面语言中音同音近意义无关的字的通用。它是汉字特有的一种现象。字典编纂工作中常会遇到这个问题,也是一个棘手的难题。不同辞典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分歧比较大。人们对它的认识也不一致。一、古代文献里经常发现通假现象。越古的文献这种现象越多。从近些年出土的竹简帛书和同书的传世刻本相比较可以证明这点。比方把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帛书抄本和今本《老子》比较,帛书使用的通假字比传世刻本多出了10倍①。
简介:古人写作时,不用原字或“仓猝无其字”而写成了另外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这种借用的字就是通假字。例如:
简介:摘要通假字成因较为复杂有以简单易写字替代笔画繁难的;有抄写之误,以讹传讹的;有以委婉代粗俗的;有追求古雅而刻意存古的。文字通假是汉字趋向表音化、简化的真实纪录。
简介: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常常遇到一些通假字,决不要望文生义,而要掌握一些辨识方法,并且积累一些常用的通假字,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准确地理解词义,读懂文言文。
简介:<正>《语言文字学》1990年第一期,载有马玉山同志的《古音通假商兑》一文(以下简称“商兑”),对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中的古音通假定义、区分标准,及其所举例字提出了异议。笔者不敢苟同,故撰本文略陈固陋,以就教于诸位学者同仁,同时兼与“商兑”一文的作者商榷。(一)王力先生在他主编的高校通用教材《古代汉语》中说:“所谓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汉
简介:<正>误将异体字判为通假字。《辞源》修订本谓“翊”通“翌”(第三册第2505页),误。“翊”与“翌”,同在立部,从羽,是音与义均同之一字异体,只是这两个构成形声字之两大部件摆的位置不同而已。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云:“昱,日明也。”清段玉裁注:“‘日明’,各本作明
简介:<正>阅读古文经常遇到通假字问题,掌握判断通假字的方法,对于疏通文义,理解古代作品的思想内容,极为重要。清代学者王引之说过:“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通假。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就是说阅读古文要善于探求通假字所代替的本字,按照本字的词义去训释,才能正确地把握文义。
简介:《汉语大词典·羽部》“翩”的义项释为:“通‘谝’。参见‘翩翩’”;而“翩翩”的义项则释为:“花言巧语。翩,通‘谝”’。其以“谝”释“翩”的立论依据是清代马瑞辰对毛诗的训释。《诗经·小雅·巷伯》:“缉缉翩翩,谋欲谮人。”通释云:“翩翩即谝谝之假借。”(罗竹玉《汉语大词典》5587页,
简介:通假不仅存在于古代汉语中,而且在现代民俗活动中仍然广泛地运用着,如欢庆春节、结婚生子、升官发财、祝寿祈福等。它具有地域性、多向性、随机性、约定俗成性等特点。
简介:
简介:本文是对《试论古字通假》一文的商榷意见。文章指出对通假例字的误解和对假借概念的错觉,并对古字通假和六书假借字的性质、作用、现状作了对比分析。
简介:本文从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教材和我国古代文献中选取大量字例.较为细致地分析和论述了通假字与异字同义的区别.即如果两个字形体不同,意义相同或相关,声音相同、相近或不同,这两个字属异字同义;如果两个字形体不同,意义不同,声音相同或相近,古人就用甲字代替乙字,这两个字属通假字.
简介:狮子大王下了命令:为了提高动物王国公民们的古文修养,每个月的11号所有动物都要聚在橡树节爷家门口,学习古文。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动物王国的成员们都在议论狮子大王颁布的这道命令。不管大家有什么意见,这个月的11号已经到了。
简介:通假字是古汉语中存在的普遍现象。由于其用字的特殊性,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对于中学生来说,通假字更是个拦路虎。如何识别通假字,找出其本字是训沽学家长期研究的问题。清代学者王念孙说:“训沽之旨,在乎言。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发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这说明了语音是通假字和本字联系的纽带,也告诉我们通假字要按照本字的音读,按照本字的意义理解。然而由于声韵的变化,古音与现代汉语的读音有很大的差别,中学生难以把
简介: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上册《语文》之《核舟记》中,有“文日‘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一句。对于其中的“甫”字,课文是这样注释的:“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后。”而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必修第二册《语文》之《游褒禅山记》中则有“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一句。
简介:<正>1.说同“悦”(yue),愉快。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2.女同“汝”,(ru),你。例:诲女知之乎?(同上)
简介:楚简《老子》所用文字属战国楚系文字,其间存有大量文字通假现象。本文在参照马王堆帛书甲乙本及通行本的基础上,对楚简《老子》使用的、《汉语大字典》中未收录的通假字,进行了考辨和增补。
简介:古今字的产生途径可以归纳为八种情况,通假字根据通假后的沿变可以归纳为七种情况,其中有十二种可以构成六组对应关系,另有三种不能对应。古今字着眼于字际关系,通假字着眼于字词关系,古今字与通假字之间有错综交叉的关系。对各种用字现象在注释时应视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
简介:马玉山同志在《“古音通假”商兑》一文中谈到:从时代上区分“借”与“别”,“盘桓”是后起字“徘徊”的借字。本文认为通假是得到社会公认的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与别字无关。并以此与马文商榷,同时也谈了连绵字的借字和别字的问题。
通假简论
字的通假义
浅说“通假字”
通假字成因初探
怎样辨识通假字
古音通假之再认识
辞书通假误注事例
浅谈通假字的辨识
“翩”与“谝”无通假说
论通假在民俗中的运用
浅谈文言中的通假字
试论“通假字”与“假借字”
谈通假字与异字同义
跳“蚤”死了——“早”的通假字
利用字形结构掌握通假字
通假字:须辨清“本”与“借”
初中古诗文通假字汇编
郭店楚简《老子》通假字研究
论古今字与通假字之关系
就《“古音通假”商兑》谈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