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双能CT双期增强扫描联合虚拟平扫对肾脏透明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临床怀疑为肾脏透明细胞癌患者68例,分别行单纯CT双期增强扫描(对照组)和双能CT双期增强扫描联合虚拟平扫(研究组),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肾脏透明细胞癌的诊断符合率及患者接受单期X线辐射剂量与总辐射剂量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诊断符合率为92.65%,对照组诊断符合率77.94%,且虚拟平扫的单期辐射剂量与总辐射剂量均比常规平扫低(P〈0.05)。结论双能CT双期增强扫描联合虚拟平扫可有效提高肾脏透明细胞癌的诊断符合率,降低辐射剂量。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肝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及CT假阳性病灶的病理特征,提高肝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的104例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及CT假阳性病灶的病理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的104例患者,总共病灶118个,其中表现为癌灶的患者98例,假阳性患者10例,而4例为胆管细胞与肝细胞混合癌细胞。所有肝癌患者的病灶存在着明显的不均匀强化,肝癌癌灶呈现不同程度的坏死,门脉期呈现不均匀低密度化。结论采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可以对肝癌患者的病症作出正确的诊断,因此,肝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及CT假阳性病灶的病理分析有重要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CT临床表现。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我院19例经手术切除病理或者体外穿刺活检证实属于胰腺肿瘤的患者,通过对其临床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结合胰腺组织病理切片以及影像学的表现,探索螺旋CT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重要作用,为相关疾病的明确诊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其中CT临床表现为浸润实变型的为4例,网织结节或小结节型的为3例,肿块或结节型的为9例,混合型的有3例。病灶在胰腺头部的有4例,病灶在胰腺体部的有4例,病灶在胰腺尾部的有11例。其中有11例患者胰腺的病灶部位处于外周组织,有4例患者胰腺的病灶部位处于中央位置,而有4例病灶的分布呈现不规则状态。19例研究对象均未见腹腔积液。结论在胰腺肿瘤的临床的诊断中,CT扫描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但最终确诊还需要病理切片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二期CT增强扫描及三期CT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肝脏占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三期CT增强扫描,将三期图像同二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二期和三期图像显示病灶情况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期扫描图像血管显示情况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期图像肿块定性诊断中,三期诊断效能显著优于二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脏占位病变诊断中,同二期扫描相比,三期扫面虽然在病灶和血管显示方面无显著差异,但是有效提升了肝脏肿块的定性价值,因此需合理选择检查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级护理预防双源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效果。方法研究类型为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1—8月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CT室接受双源CT增强扫描检查的受试者1 64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94例,女752例,年龄(48.30±8.65)岁;将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接受双源CT增强扫描检查的受试者1 682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912例,女770例,年龄(48.38±8.79)岁。对照组实施常规双源CT护理流程,研究组根据受试者的年龄、近3个月化疗次数、高血压、近1周静脉血管穿刺次数、糖尿病状况确定造影剂外渗风险分级,并执行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检查者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造影剂外渗所致损伤分级、CT图像质量评价。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研究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59%(10/1 682)比1.40%(23/1 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1,P=0.019)。研究组造影剂外渗所致损伤分级:轻度9例,中度1例;对照组造影剂外渗所致损伤分级:轻度12例,中度11例,重度1例;研究组造影剂外渗所致损伤分级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9,P=0.031);研究组CT图像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7±0.45)分比(2.75±0.43)分](t=1.297,P=0.295)。结论分级护理在双源CT扫描受试者中应用可降低造影剂外渗发生率,减轻造影剂外渗所致损伤严重程度分级,且CT图像质量无明显变化,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的多层螺旋CT(MSCT)双期增强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经手术、CT引导穿刺病理和临床证实的HCC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表现进行分析肝细胞性肝癌多层螺旋CT。结果80例共发现病灶96个,平扫80个病灶中低密度75个,5个病灶呈稍高密度,44例伴有肝硬化及腹水表现,动脉期96个病灶中高密度强化31个,不均匀强化、中心低密度区强化不明显58个,低密度病灶7个,5例有肿瘤包膜,门静脉期89个病灶呈低密度75个,等密度5个,高密度2个,25例可见到门静脉、下腔静脉侵犯及癌栓。结论MSCT双期增强扫描能充分反映HCC的特征,对HCC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动脉期的时间与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心率、血压等一系列生理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找出肝动脉期的规律。方法对60名胸腹部增强扫描的患者,获得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心率、血压等生理参数,固定强化时的药物浓度、注射速度和注射剂量。对其中30例固定动脉延迟时间25秒,扫描腹腔动脉起始部腹主动脉内的平均CT值,分析CT值变化与各生理因素的相关关系;对另外30例在腹腔动脉起始部腹主动脉内固定CT值120HU为激发扫描预定值,研究达到此值时的时间与生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得出结论之后将结果在单排螺旋CT机上使用,经过100例实验证明其结论的实用性。结果固定时间扫描组CT值最小值为70.70HU,最大值为275.00HU,平均值为189.69HU,标准差为46.54HU。男性平均168.22HU,女性平均211.17HU。与CT值变化相关的变量有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动脉期时间相关的变量有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P<0.05),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和身高无明显相关(P>0.05)。经过100例验证,准确率100%,成功率为100%。结论肝脏动脉期为(23.25±10.88)s,与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有关,体质量越大,时间就越长。利用时间—体质量公式和时间—体质量指数公式可以求出肝动脉期时间。使用CT的激发扫描功能控制曝光时间能得到更准确的肝动脉期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28层CT双期增强扫描病灶CT值的倾向性变化在腮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择取我院2019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65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腮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128层CT检查,且予以平扫、双期增强扫描,观察不同类型腮腺肿瘤的CT平扫特征、双期增强扫描病灶CT值的倾向性变化情况,并对观测到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腮腺淋巴瘤男性发病率、发病年龄、吸烟室比例均高于腮腺多形性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扫中发现,腮腺淋巴瘤和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病灶最大径、浅叶和深叶分布比例、边缘清晰比例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淋巴瘤跨叶分布比例、肿瘤不均匀比例均高于腮腺多形性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双期增强扫描中发现,腮腺淋巴瘤平扫、动脉期、静脉期CT值均高于腮腺多形性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淋巴瘤动脉期CT值高于平扫、静脉期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多形性腺瘤平扫CT值低于动脉期、静脉期CT值,动脉期CT值低于静脉期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层CT双期增强扫描在腮腺肿瘤的诊断中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但可以通过平扫发现不同类型肿瘤的特征,还可根据不同期CT值的倾向性变化进一步明确,诊断价值比较高,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上双排螺旋CT双期扫描结果报告对胰头癌的诊断效果,进而提高胰腺癌的诊断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05月至2012年05月就诊经各种检查诊断属于胰头癌的28例病例,收集双排螺旋CT双期扫描的影像图文报告。结果本肝内外胆管不同程度扩张的约占71%,有20例;不同程度主胰管扩张占42.9%,胰头肿块可见局限性实质肿块占68%,胰管呈串珠样扩张,即“双管征”的占64.3%。胰周脂肪层消失占60.7%,合并胰腺炎占28.6%。结论双CT双期增强扫描技术可以做到对胰腺病变密度变化的更好观察,从而做到对胰腺癌的早发现早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分析在肝脏成像当中采用双源CT双能量虚拟扫描与常规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从本院肝脏成像患者中选取50例,研究时间从2018年1月-2019年1月,对50例患者分别采用双源CT双能量虚拟扫描(以下简称虚拟平扫)与常规扫描,所有患者均采用上腹部平扫加增强的方式,对比在两种不同扫描方式下的成像结果。结果对比两种不同扫描方式下的CT值,统计得知,动脉期与门脉期患者的虚拟平扫CT值较常规扫描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同扫描方式下的SNR,统计得知,动脉期与门脉期患者中,虚拟平扫的SNR值较常规扫描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动脉期与门脉期患者虚拟平扫下的CT值与SNR,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在肝脏成像中,采用双源CT双能量虚拟扫描的成像效果优于常规扫描成像效果。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诊断腮腺肿瘤中,MSCT双期增强扫描+彩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7~2021.5期间我院62例疑似腮腺肿瘤患者为例,全部患者均接受MSCT(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CDFI(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以及病理诊断,将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MSCT+CDFI、MSCT对腮腺肿瘤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结果:本次研究中的62例疑似腮腺肿瘤患者,50例被确诊为腮腺肿瘤;经实践得出采用MSCT+CDFI检查腮腺肿瘤时,敏感性为80.00 %,特异性为66.66%。采用超声检查法,对于腮腺肿瘤检查的敏感性为62.00%,特异性为25.00%。两种方式的敏感性、特异性比较,MSCT+CDFI更高,(P<0.05)。MSCT+CDFI诊断法对腮腺肿瘤诊断率明显高于MSCT,(P<0.05)。结论 :MSCT双期增强扫描+ CDFI可提升腮腺肿瘤检出率,且特异度与敏感度也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