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幼儿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例幼儿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1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13、16个月;致伤原因均为汽车碾压伤.损伤情况:1例女性患儿右髂骨骨折、右耻骨上下支骨折、左骶髂关节脱位,伴有失血性休克和右股骨转子间骨折;另1例男性患儿耻骨联合分离,左髂骨骨折,伴有左股骨干骨折.2例患儿骨盆骨折按Torode-Zieg分型均为Ⅳ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分别为5、18d.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本组2例患儿手术时间分别为300、36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0、400mL.2例患儿术后分别获48、19个月随访.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标准评定:2例均为优.2例患儿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0、12周.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分别为91、95分,疗效评定均为优.末次随访时2例患儿双下肢均等长,行走无疼痛,下肢无旋转,步态良好.结论儿童骨盆骨折临床并不多见,<2岁的幼儿更是极其罕见.对于移位明显且伴有耻骨联合分离及骶髂关节脱位的幼儿骨盆骨折患者,尽早行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内科护理中的一些因此危险因素,给出一些解决对策,避免其发生。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神经内科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临床护理中的一些隐藏危险因素,制定安全措施防止其发生。结果神经内科护理中不稳定因素主要有意外跌伤、坠床、烫伤、舌咬伤、意外拔管、压疮、窒息、输液外渗等,发生率为17.14%(120/700),其中,压疮、意外地上、舌咬伤、坠床、输液外渗是最主要的不稳定因素。实施处理干预措施前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1.59%(84/389),实施后意外事件发生率降低为11.58%(36/311)。结论神经内科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提升服务能力,加强管理,避免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安全可靠的护理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05月—2013年05月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68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骨折患者分为C1组(干预组34例)与C2组(对照组34例)。针对C2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针对C1组患者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骨盆骨折患者完成护理后的临床效果表现。结果在焦虑程度以及抑郁程度的表现方面,C1组优于C2组患者极其明显(P<0.05)。在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方面,C1组低于C2组患者极其明显(P<0.05)。结论针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对其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可以成功缓解患者内心产生的焦虑感以及抑郁感,患者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也得到了极其显著的降低,成功提高了患者临床的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小夹板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1年4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给予外固定支架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的骨折复位维持情况(桡骨前倾角、尺偏角、缩短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情况,放射学Lidstrom分级,腕关节功能Gartland_Werle评分分级。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桡骨前倾角、尺偏角、缩短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放射学Lidstrom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artland_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745,P<0.05)。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复位后外固定支架的早期固定牢固可靠,骨折愈合相对稳定时改用小夹板固定可有效解决患肢的早期功能锻炼问题,两种固定手段相结合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稳定性心绞痛PCL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36例,均伴有焦虑、抑郁情绪表征,随机分成两组,给予常规药物和护理的6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设为比对组;在比对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焦虑药物和心理护理干预的6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设为观察组。评价两组患者在6周连续服药和心理干预半年后的疗效。结果经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与比对组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心肌缺血改善效果明显优于比对组,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发作心绞痛的次数明显优于比对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的情绪可成为不稳定性负面躯体化行为的障碍,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观察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人。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的方法,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8.0%,经过西药治疗的对照组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0%,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越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有明显的疗效,具有安全可靠性,值得在临床上使用以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14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73例。观察组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全面系统护理,对照组采用介入治疗后无系统护理。结果两组患者1年内发生心绞痛、AMI、猝死的人数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91.8%明显好于对照组7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I治疗全面系统护理明显好于无系统护理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效果好,远期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介入手术的全面系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