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4 个结果
  • 简介:从2006年到2016年,10年时间,从当初的全球首家孔子课堂——岱密中学孔子课堂,发展到如今的15所孔子学院和11个孔子课堂,这就是在泰国从事汉语推广的“孔院人”向世人交出的成绩单。如今已具规模的泰国孔子学院,正整体推进中泰双方精诚合作,开展汉语教学,培训汉语师资,为社会提供汉语教学服务,不断拉动和促成中国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咨询及交流活动。

  • 标签: 汉语教学 汉外华文 信息动态 语言文字事业
  • 简介:字母词在话语中运用,其产生有话语层面的动因,具体表现为屈从动因和捍卫动因。其中屈从动因可以分为外部屈从和内部屈从,捍卫动因可以分为能指捍卫和所指捍卫。动因不同,支配字母词的生成规则也不尽相同。由动因引发的生成规则,生成字母词的“原型”。字母词“原型”在话语中运用时,有时直接以“原型”形式进入语用场;有时则受到汉语本体影响,与某些汉语成分发生一定的联系。通过规则控制,可以圈定字母词的范围,发现字母词的不同用处,为字母词的规范和教学奠定基础。

  • 标签: 字母词 话语 生成规则
  • 简介:某报社编辑在编审一位实习记者的新闻稿时,将该稿中的“粗具规模”改作“初具规模”。文章刊出后,该记者找到那位编辑,说他将“粗”改作“初”是错误的,可编辑回答说自己这样改是对的。记者很倔强,找来《现代汉语词典》,说“词典上就这么写的”。那位编辑当然也不甘示弱,拿来一本《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翻到“初”字头条下,递到这位记者面前,记者一下子就愣住了。原来这本新出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不仅有“初具规模”,而且还是独立的词条!这位记者非常困惑,心里直犯嘀咕:这是怎么回事?这两个词语到底孰是孰非?

  • 标签: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编辑 新闻稿 “粗具规模” “初具规模”
  • 简介:多少世纪以来,书法在中国一直是备受推崇的艺术形式:孩子从小就学写毛笔字;反复抄写也是学校教育的必经之路。书写是门记忆活儿,要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需掌握成千个独特汉字。尽管很难,中国的识字率还是从1949年的约20%提高到现如今的95%强。不过,电脑、智能手机、

  • 标签: 中国人 汉字 忘记 艺术形式 学校教育 智能手机
  • 简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平台成为新词新语衍生和传播的重要平台,称谓词“君”的使用也逐渐发生变化,网络流行构式“x君”中的“君”从对人的尊称发展到富含评价意义的对人和事物甚至是抽象事物的褒称或贬称,又发展成凸显人或事物具有某种典型特征的定位类后缀。本文对流行构式“x君”的形式特征、使用特点、发展阶段、语义特征、语用变化、语境对其的影响以及流行和嬗变的原因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 标签: “君” 发展演变 类词缀 抽象事物 新词新语 网络平台
  • 简介:混沌世……赫尔曼·黑塞浑浑噩噩在形式与表象中只在苦难的日子才感到永恒不变的存在由暗昧的梦境告之欣喜幻象与泡影如同无人引导的瞎子在时空中焦灼地找寻反存永恒的真谛希求解脱与拯救无本质的梦幻天赋里那儿人即神灵参与世纪的创立Wirlebenhin…H...

  • 标签: 赫尔
  • 简介:随着新年脚步声的临近,各种各样的年终总结堆上案头,悠然间意识到,本届中国俄语研究会工作已走过了四个年头,真想从纷杂的公务中抽出片刻闲暇,对研究会四年的工作进行认真的总结和思考。

  • 标签: 《中国俄语教学》 期刊 编辑 出版 2008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荣辱篇》云:“鲦(鱼本)者,浮阳之鱼也,胠沙而思水,则无逮矣。”①文中的“胠”字,就我们所见,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解释。其一是如杨倞所说:“胠与祛同。扬子云《方言》云:‘祛,去也,齐、赵之总语。’去沙,谓失水去在沙上也。《庄子》有《肤箧篇》,亦取去之义也。”其二是以为文字发生了讹误,王引之就认为“肤”当为“俗”字之讹。俗,倦也,穷困之谓。其三是如俞樾所说,他认为“胠”当读为“陆”,陆是依山谷形势作遮捕野兽的栏圈,陆沙,“言遮阑沙”也。俞樾的意见得到了王先谦的肯定,广为学者接受,《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也纷纷采用俞说。

  • 标签: 《荀子》 “胠于沙” 汉语 词义研究
  • 简介:语言学家、山西大学中文系教授靖嘉先生,因病医治无效,2006年12月4日在太原逝世,享年97岁。

  • 标签: 逝世 语言学家 山西大学 中文系
  • 简介:首届传佛教高峰论坛2月18日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开幕,来自多个国家的高僧大德、近百名中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学者赴会研讨传佛教发展策略,共建传佛教国际文化交流平台。

  • 标签: 汉语教学 海外教育 资讯动态 新闻报道
  • 简介:本文认为,《诗经》中“雅”、“颂”、“”之称,本为乐器与地域名。“”之本义为初生之竹,在商末周初,实指南方流行的乐钟。得益於现代诸多音乐考古学家的研究成果,本文能够就乐钟的类型及分布有一粗浅的认识,通过对“(甚土辶)(六阝)”编钟铭文的重新解释,本文提出《诗经》中的“”一名,与“雅”相对而言,所代表的是具有地方色彩的乐式。此外,本文并从“二”诗的语言和诗的内容等角度,进一步讨论“二”诗所产生的地域等问题。

  • 标签: 乐钟 《诗经》 雅音 编钟铭文 文学评论
  • 简介:<正>不同的应用领域会对自然语言处理系统提出各种不同的要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希望系统处理的是自然语言,是大规模的真实文本。国际计算语言学界把这一要求确定为未来一个时期的战略目标,还是近两三年的事。本文以谈话方式介绍了这个要求的含义,以及它给语言文字研究带来的巨大影响。影响之一是语料库语言学的崛起,它反映了现代语言学研究中经验

  • 标签: 真实文本 语料库语言学 词性标注 词库 自然语言处理系统 入句
  • 简介:摘要方位词“东、西、、北”作为基本词汇,在现代缅甸语中有其自己的词义,并且它们的组合搭配遵循一定的规律。同时,缅语的方位词“东、西、、北”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缅语中方位词的研究,不仅加深了词义的理解,也可以了解到缅甸社会的世界格局观念的形成,这有助于对缅甸民族文化的认识。

  • 标签: 缅语,方位词,语义,组合搭配,文化内涵
  • 简介:<正>《幽风·七月》:“一之日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献豜公。”“貉”二字,毛传:“谓取狐狸皮。”郑笺:“往搏貉。”朱熹《集传》:“谓往取狐狸也。”陈奂:《传疏》:“取貉皮。”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貉,通假作貌。《说文》:(豸舟),似狐,善睡兽。《论语》:狐貉之厚以居。”现代各家或继承古注,或释“貉”为动词,“”为动词词头。诸注皆将“貉”释为“狐”,或似狐之兽,或变其体。我们认为,若如此训释,则《诗》义将和《周礼》等古代文献不合,恐怕不是诗人作诗的本意。唯王夫之《诗稗疏》曾提及:

  • 标签: 《七月》 诗稗 狐狸皮 词头 诗经 王先谦
  • 简介:<正>一丁声树同志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号梧梓,河南邓县人,生于1909年3月9日。1932年在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后,进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助理员、编辑员、副研究员、专任研究员。1944年至1948年在美国考察,参加过美国语言学会,并兼任哈佛大学远东语言部研究员、耶鲁大学研究院语言学部研究员。解放后,一直在中国

  • 标签: 词典编辑 现代汉语词典 事业 历史语言研究所 语言学家 研究员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