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戎生编钟一组8件,153字(其中合文1,重文9),为保利艺术博物馆所购藏,著录于《保利藏金——保利艺术博物馆精品选》(岭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9月版),同书刊有王世民《戎生编钟》、马承源《戎生编钟铭文的探讨》、裘锡圭《戎生编钟铭文考释》、李学勤《戎生编钟论释》(该文又刊于《文物》1999年9期)、王子初《戎生编钟的音乐学研究》等先生的五篇论文,诸家从不同的角度对铭文作了深入探讨。就笔者所见,除此之外,只有胡长春先生《金文考释四则》(《学术界》2005年6期)涉及了此铭。
简介: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专门的纯律理论,但是在传统乐器古琴的演奏及其大量有关文献中却包含着纯律的实践和理论。琴律的记述年代较晚,未能形成系统的纯律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出土的曾侯乙编钟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已经存在的纯律实践。结合其它材料,文章获得这样一个认识,即纯律的运用并非必然地与复调音乐和功能和声体系共生,在旋律性的单音音乐发展中也同样有所实践。
简介:晋侯稣编钟铭文对研究西周历法及月相词语的含义和所指时间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研究认为,西周金文月相词语所表示的时间是定点的,各表示太阴月中固定而又明确的一日;晋侯稣编钟铭文中的历法关系表现为月分大小,干支相连续;晋侯稣编钟属于厉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46年)器。
简介:~~
简介:时代:春秋中期(公元前620年—前467年)出土时间:1978年出土地点:河南省淅川县下寺2号墓出土尺寸:最大钟通高1204厘米,舞修523厘米,铣间5975厘米,重1528公斤最小钟通高2335厘米,舞修106厘米,铣间1225厘米,...
简介: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在这里先给小意粉们拜个早年!大家对新年是否特别期待呢?穿新衣、走亲戚、给长辈拜年领压岁钱……想想都很激动,对不对?而在除夕之夜,贴完春联,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儿看“春晚”,一同等待零点钟声的响起,那108下钟声提醒着新一年的开始。我们今天的故事就和钟有关,让稀稀奇带大家回到24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一同去见识一下“稀世珍宝”——曾侯乙编钟,大家准备好了吗?
简介:<正>一九七五年,在陕西省歧山县董家村西周铜器窖穴中,发现了一批青铜器,其中一件青铜器上面铸有一篇铭文,共一百五十七个字。
简介:曾侯乙编钟律学研究崔宪曾侯乙编钟的律学,实际上即先秦"钟律"。钟律在历史文献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钟律,是先秦宫廷音乐中乐律理论的总称,包括音阶,均、宫、调体系,乐律关系理论及计算标准,正律器、生律法及其运算方式,十二律旋宫体系等内容。狭义的钟...
简介:《子範编钟》盗出于山西闻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它是春秋晋国时的重要青铜器之一,很多学者对钟铭进行了考释。本文将铭文中的一个疑难字释为“年”。
简介:西周编钟的礼制意义曹玮,魏京武"乐"与"礼"同是西周时期极为重要的制度。它不仅仅是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治的舞乐形式,而且也是区分等级高下、尊卑贵贱的标尺之一,同时通过乐的形式,把人们的思想行为、道德准则纳入统治者所要求的轨道,"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
简介:三、王友华和《先秦大型组合编钟研究》王友华成为我的博士研究生,缘于他原导师韩宝强先生调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考虑到宝强的研究侧重于音乐科技(声学)方面,我最初提议友华重点考虑的学位论题,是以我在山西侯马配合北京大学和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做的晋侯墓地出土编磬的修复实践为基础,以实验的方法研究中国先秦乐器编磬在断裂及修复前后振动发音的变化与规律。
简介:
简介:一觉醒来,秋风早已把世界改变并依旧肆无忌惮地伸着自己的爪牙没有丝毫顾虑和不安此刻是凌晨一点多有悲凉的唢呐声把夜吹碎碎得就像墓地里漫山遍野的铭文。
简介:苏轼作为文学史上少有的大家,研究者从无间断,但是其铭文则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从三个大的方面对苏轼铭文就行了探讨,包括苏轼铭文与赞、颂、笔记、跋文等文体之间的复杂关系;苏轼铭文在想象力、语言、典故等方面的文学性分析;以及苏轼铭文中"三教"思想和他最终形成的豁达的人生境界等问题。这些方面无不有着其自身鲜明的特点,最终使得苏轼的铭文在文学性和思想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这一切又都与其独特的创作观念与人生经历有关。
简介:《礼记·礼运》有云:“陈其牺牲,备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钟鼓,修其祝嘏,以降上神与其先祖,以正君臣。”可知古代先贤们甚明修礼乐可兴邦国之道。周人制定了一套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兴邦定国,以展鸿图。钟、鼎
简介:编钟是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西周至西汉三十六套编钟所悬乐钟数量的考察,发现礼县圆顶山秦宗族编钟等三套秦编钟的数量与同时期中原及各地的编钟数量基本一致,从而得出《周礼》中关于各等级编钟所悬乐钟数量的规定,很可能是秦汉之际或西汉早期才形成的。
简介:清代方苞铭文端砚罗仁忠1987年文物普查期间,在内江县风呜乡访得此砚。1950年减租退押时,从凤鸣乡地主张子谦家收得,后一直保存于本乡政府、现收藏于内江文化馆。该砚面略呈长方形,四角圆转,深褐色端石。砚长18.3厘米,宽15.6厘米,高3.3厘米,重...
简介:《秃鹫碑铭文》约刻于公元前25世纪,为两河流域早王朝时期最重要的王室铭文之一,内容涉及城邦、战争、宗教与艺术等,是研究古代两河文明城邦争霸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自发现之日起,该铭文即受到国外亚述学界的重视,有多种校勘本问世。本文结合各家校勘,从楔形文字原文对该铭文进行迻译与注释,以期提供一份较为可靠的中文译本。
简介:“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海昏侯基,以其墓中的巨大财富和珍奇宝物吸引了全国人的目光。特别是该墓出土的编钟,引起考古界和音乐界的广泛关注。《海昏侯时代的编钟——它们见证了“礼乐”的复古与没落》(王子初著)一文通过对四王墓编钟的研究,认为西汉时期曾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推行过乐悬制度。之后,《试论海昏侯墓的乐钟制度》(张闻捷著)一文对子初先生的文章提出了不同看法。我仔细研读了张文,发现该文对已发表的考古资料和研究成果掌握不够全面,一些观点仍需进一步探讨。故笔者不惴浅陋草就此文,与《试论海昏侯墓的乐钟制度》商榷。
戎生编钟铭文补议
曾侯乙编钟铭文中所体现的中国人早期律学实践
亦谈晋侯稣编钟铭文中的历法关系及所属时代
少女编钟
王孙诰编钟
曾侯乙的大编钟
《■■铭文》简介
曾侯乙编钟律学研究
《子範编钟》补释
西周编钟的礼制意义
我们的编钟考古(下)
曾侯乙编钟(连环画)
秋风是铭文
权量铭文
苏轼铭文探析
西周虢国君王编钟试析
礼县春秋编钟的学术价值
清代方苞铭文端砚
《秃鹫碑铭文》译注
也谈海昏侯墓编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