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血常规在临床检验中的常见误差。方法运用回顾式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予以血常规检验患者68例作为临床分析对象,采集的血液制作成临床标本,在不同的保存温度、采血部位及其标本的存放时间差异等对检验产生的不同结果作出分析,旨意找寻出产生常见误差的真实原因。结果综合患者在血常规的临床检验中其结果产生误差的真实原因分析,主要是保存温度、采血部位以及存放时间等不同,这些误差因素都会令血常规在临床检验中结果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即是P<0.05,在统计学中具有临床分析的意义。结论患者实施血常规的检验之时,要对血液标本中存在多种影响因素进行明确,且严格实施质量控制以便在实施血常规检验时减少误差的产生,在临床治疗中提供更为精准的医学根据,故在临床上具有较强的分析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模式检测血常规对血小板(PLT)、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RBC)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患者120例,对所有患者的静脉血、末梢预稀释血及末梢全血不同模式下进行血常规指标检测,比较血常规各指标的检测精密度。结果静脉血WBC显著低于末梢全血与末梢预稀释血,但PLT、RBC及Hb显著高于末梢全血与末梢预稀释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预稀释血WBC、Hb及RBC与末梢全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LT显著高于末梢全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预稀释血检测精密度显著高于静脉血和末梢全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末梢全血与末梢预稀释血不同检测模式下血常规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临床应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血常规检测模式选择,以提高检测结果的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出现误差的影响因素来源和分布情况。方法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进行血液样本采集并进行血常规检查的150例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不同采血部位、保存温度以及放置时长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静脉血中的红细胞、白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末梢血液的指标,血小板明显高于末梢血液的指标,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取血后立即送检的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放置2h、4h的血液,而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少于放置2h、4h的血液,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而不同温度下血液中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中显示采血部位和血液放置时间对其有明显影响,而放置温度则无明显影响,值得在临床检验中指导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