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4岁女性患者,腰腹部出现红褐色斑疹和斑片6个月。皮肤科情况:腰腹部散在分布直径0.5~2cm红褐色斑疹及斑片,触诊浸润感明显。组织病理检查见皮肤内成熟浆细胞呈团块状浸润;免疫组化显示浆细胞为多克隆增殖。诊断:皮肤浆细胞增多症。治疗:口服雷公藤多苷、外用复方曲安奈德乳膏3个月效果不佳;调整治疗为醋酸泼尼松15mg每日1次、沙利度胺50mg每日2次口服,治疗2个月后,皮损变平,触诊浸润感减轻。
简介:背景:额部纤维化脱发(FFA)是一种获得性瘢痕性脱发,目前被认为是毛发扁平苔藓(LPP)的一种临床变异。本研究旨在调查FF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比较其与LPP的异同点。方法:从8例FFA患者和8例LPP患者的头皮损害处取活检标本行显微镜检。2例FFA和4例LPP皮损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尽管FFA和LPP患者的临床特征明显不同,但两种疾病的组织病理学表现相似。FFA和LPP的普通镜检都显示毛囊峡部及漏斗部炎性淋巴细胞浸润,外毛根鞘存在凋亡细胞,毛囊周围同心圆状纤维变性使毛囊结构毁坏,从而继发瘢痕性脱发。相对LPP而言,FFA显示较少的滤泡性炎症和较多的凋亡细胞。部分LPP患者表皮滤泡间炎性浸润,FFA患者则无此特征。2例FFA患者直接免疫荧光检测阴性,4例LPP患者中2例显示免疫球蛋白和(或)补体沉积。结论:FFA较LPP的凋亡细胞增多而炎症轻微,并伴有少量表皮滤泡。尽管作者未找到FFA与LPP间明确的组织病理学差异,但FAA的组织病理学表现相当有特征性。
简介:背景:银屑病对患者心理和情绪影响很大。依那西普治疗银屑病患者临床症状有效,作者评估了该药对银屑病相关疲劳和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618例中至重度银屑病患者接受安慰剂或依那西普50mg(2次/周)双盲治疗。主要疗效终点:治疗12周时,银屑病面积和严重度指数评分较基线改善达75%(PASI75)或更高水平;次要和其他疗效终点:慢性病治疗疲劳功能评估(FACIT-F)分级、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分级、Beck抑郁列表(BDI)及不良事件。根据分组治疗进行疗效分析。基于实际接受治疗的情况对安全性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
简介:背景:英夫利昔单抗,一种直接针对肿瘤坏死因子-α的鼠-人嵌合单克隆抗体,已证实对中重度银屑病有效,但尚无公开发表的资料提及其在治疗难治性银屑病及与其他抗银屑病联合治疗的情况。目的:报道作者以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参加三级转诊服务的严重难治性患者的经验。方法:所有在2002年至2005年7月间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参加三级转诊服务的严重银屑病患者均纳入该项前瞻性、开放标记研究。用疾病严重性评分[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和临床图片]详细记录整个治疗期间治疗初、第2周、第6周、间隔2个月时的有关疾病的表型、临床过程和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整个研究中共23例患者给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1例患者因患脓疱型银屑病退出研究。患者均为重度银屑病(基线PASI26.5±6.7,x±s,n=22),并且既往曾接受至少两种系统性治疗;16例患者在治疗初期接受一种或一种以上联合治疗。在第10周,95%患者获得基线PASI50%或更大的改善(PASI50),且77%患者获得75%或更大的改善(PASI75)。有效性持续了较长一段时间,10例治疗时间超过11个月的患者中有8例维持至少PASI50。仅1例患者由于缺乏疗效而退出,2例患者出现严重系统性感染包括肺外结核(脾脓肿)和蜂窝织炎,6例患者由于不良反应包括输液反应(2例)、严重血小板减少症(1例)、肝炎(1例)和恶性肿瘤(2例)而终止治疗。结论:来自该开放标记研究的数据提示英夫利昔单抗可快速、有效治疗严重、难治性银屑病,尽管约25%患者由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尚需进行长期随访、持续的药物监督和进一步对照研究,以期完整评价英夫利昔单抗在上述难治人群中的风险。
简介:背景:有经验的皮肤科医师使用临床诊断标准(通常为ABCD规则)早期诊断黑色素瘤的正确率可达64%~80%,诊断黑色素瘤的自动化系统仍被认为是一种实验性方法,只能作为肉眼诊断的辅助措施。为帮助早期诊断黑色素瘤,作者开发了一种图像处理系统帮助鉴别黑色素瘤与黑色素细胞痣,并建立了一种明确黑色素瘤发生率的数字模式。方法:分析132处黑色素细胞皮损(23处黑色素瘤及109处黑色素细胞痣)的数字图像特征,包括几何特征、颜色、颜色纹理。共分析了所有皮损的43个特征变量:几何形状、颜色纹理、边界锐度、颜色变量等。由于任何多阶式变量选择法中存在变量多重共线性均可导致严重错误,因此采用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及“-2loglikelihood”检测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以排除不适当的变量。最初“-2loglikelihood”和非参数Spearmanp选择了5个变量进入多变量预测模式,随后5变量模式被削减为3变量模式,且验证了每种模式的性能。用“jackknife”法验证3变量模式,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图比较其与5变量模式的精确度,结论表明3变量模式的鉴别能力未受影响。结果:并非全部变量均对此模式有用,故逐渐剔除至剩下3个有意义的协变量。合并几何形状、颜色、颜色纹理等独立协变量参数,计算预测性公式,用于黑色素瘤的预测。此模式诊断黑色素瘤的灵敏度为60.9%,特异度为95.4%,总精确度达89.4%(概率水平O.5),有8%的假阴性结果。结论:通过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和发展数字预测模式,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法高精度地鉴别黑色素瘤与黑色素细胞痣是可行的。此模式早期诊断黑色素瘤具有可行性。为预测组织学确诊前未能诊断的黑色素瘤,没有必要使用昂贵或复杂的设备,仅使用价格合适的便�
简介:背景:局限性慢性斑块状银屑病对局部治疗抵抗,可能难以实行治疗。既往已有应用脉冲染料激光(PDL)治疗该病皮损的报道,但PDL与一种有效外用治疗的比较性研究未见报道。目的:为了比较PDL与有效外用疗法对局限性顽固性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用卡泊三醇/倍他米松二丙酸盐(Dovobet)作为有效对照。方法:在这项开放性、自身对照、左一右比较研究中,8例银屑病患者使用PDL(585nm)和卡泊三醇/倍他米松二丙酸盐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记录斑块严重程度评分(总评分)并拍照。患者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记录疼痛程度。结果:患者对两项治疗均能很好耐受,仅1例患者PDL治疗后由于疼痛退出了研究。在PDL治疗12周后,总评分有显著性差异(下降62%vs19%;P〈0.05)。治疗12周时,PDL和卡泊三醇/倍他米松二丙酸盐两组红斑评分均显著下降(P〈0.001)。治疗12周时,PDL组硬结和鳞屑评分显著下降,但卡泊三醇/倍他米松二丙酸盐治疗组统计学上无明显降低。尽管无统计学意义,但疼痛评分随PDL治疗次数增多而降低。结论:当其他外用治疗无效时,可酌情考虑应用PDL治疗局限性顽固性斑块状银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