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合理分娩方式。方法系统回顾2006年-2010年.280例瘢痕子宫孕妇再次分娩方式的选择结果的区别,其中130例选择阴道试产为观察组(1),随机选择同期阴道分娩子宫无瘢痕的孕妇130例为对照组(1),瘢痕子宫150例选择剖宫产为观察组(2),无瘢痕子宫剖宫产150例为对照组(2)。结果观察组130例孕妇阴道试产成功110例,占(84.62%)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产妇与无子宫瘢痕阴道分娩的产妇其新生儿Apger评分、产程、出血量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与无剖宫产史剖宫产比较,其新生儿Apge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中平均出血量以及术中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初次剖宫产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瘢痕子宫妊娠孕妇,再次剖宫产与阴道分娩比较,新生儿Apge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子宫妊娠再次分娩方式的选择应多方面考虑,阴道试产是一种可选择的措施,可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剖宫产率,促进围产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部病房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调查问卷随机对保定市五所综合性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干部病房78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干部病房护士的心理健康在躯体化、强迫及精神病性3项因子方面,都高于一般人群(p<0.05);其他6项因子方面与一般人群无明显差别(p>0.05),其积极应对维度平均分略低于常模组(p>0.05),消极应对维度低于常模组(p<001)。结论干部病房护士心理压力高于一般人群,心理状况差于普通人群,是高压力人群。干部病房护士遇到挫折时能基本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较少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管理者鼓励护士采取积极应对策略,将有利改善及缓解护士心理压力以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纯硬膜外麻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静脉麻醉在妊娠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中的实施效果,探讨适合的麻醉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0月420例我院妊娠高血压疾病剖宫产的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420例剖宫产的产妇中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60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340例,静脉麻醉20例;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单纯硬膜外麻醉在起效慢、麻醉效果不满意;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低血压发生率较高;静脉麻醉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与其它两组相比偏低,但无显著差异。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在妊高征剖宫产手术中的优势明显,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对于各种原因未能成功实施椎管内麻醉及重症产妇,可选择静脉麻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肌松监测下指导老年患者全麻后气管拔管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及术后肌松残余的发生率。方法选择老年患者100例,年龄65-75岁,ASAⅠ~Ⅱ级,实施全凭静脉麻醉。随机分为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组(A组)和传统气管拔管组(B组)各50例。记录各时间点(术前、拔管时、拔管后30min、拔管后1h)的MAP,HR,脑电双频指数(BIS),四个成串刺激(TOF),TOF<0.9为肌松残余。结果肌松监测组MAP,HR指标稳定(P>0.05),拔管后1h的肌松残余(PORC)发生率为0%;传统组MAP,HR均有显著变化(P<0.01),拔管后1h的PORC发生率28%。结论老年患者在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肌松残余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低年资护士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抽取内外科各四个病区低年资(工作年限≤5年)护士50人进行职业倦怠量表(MBI)、应对方式问卷(CQ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的调查,并与杭州市常模进行比较。结果低年资护士职业倦怠中的个人成就感评分低于杭州市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诸多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P<0.01)。结论低年资护士个人成就感较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职业倦怠具有影响作用。护理管理者应消除职业倦怠的压力源、改善组织氛围、增强个体积极应对和社会支持的感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全胃切除术后,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FJI)和SCHLATTER吻合法消化道重建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以选择最佳的重建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8月75例行全胃切除术后,分别行FJI和SCHLATTER吻合消化道重建病人术后1年的进食量、体重、血浆营养参数变化,代胃肠管的储存及排空功能等术后生存质量指标。结果FJI组间置空肠扩张,术后营养状态及生存质量优于SCHLATTER吻合组,且消化道不良症状及胆汁返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结论全胃切除术后,采用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进行消化道重建效果良好,可明显提高病人的术后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全麻诱导方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气管插管过程和冲气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深度指数(CSI)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Ⅱ~Ⅲ级择期手术的30例冠心病70-80岁患者,据诱导药物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l0例),分别为I组用咪唑安定0.04mg/kg,异丙酚l.0mg/kg,芬太尼3g/kg,阿曲溴胺0.4mg/kg;Ⅱ组用依托咪酯0.2mg/kg,异丙酚1.0mg/kg,芬太尼3g/kg,阿曲溴胺0.4mg/kg;Ⅲ组依托咪酯0.2mg/kg,异丙酚1.0mg/kg,芬太尼4g/kg,阿曲溴胺0.4mg/kg。3组患者分别记录.诱导前时(T0)、诱导后2min(T1)、喉镜显露声门时(T2)、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时(T3)、充气腹5min(T4),MAP、HR、CSI。结果与T0相比T1、T2时,各组血压显著下降;T3,T4时,I组Ⅱ组血压、心率显著升高。与I组相比Ⅱ组各时点CSI显著下降,各时点血压心率均无明显变化,Ⅲ组CSI显著下降,T3、T4时,心率、血压显著下降。Ⅲ组与Ⅱ组相比Ⅲ组患者T1、T2、T3、T4时的血压均显著减低;Ⅲ组患者T3、T4时的心率显著下降。结论冠心病患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诱导时应做到(1)麻醉诱导要有一定的麻醉深度;(2)麻醉诱导时可适当加大芬太尼的用量;(3)依托咪酯和异丙酚联合应用血流动力学更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