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选择我院2009年1-12月的13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根据腹部B超结果分为合并NAFLD组70例,不合并NAFLD组60例。结果:与不合并NAFLD组比较,合并NAFLD的2型糖尿病的体重指数(BMI),血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显著增高(P均〈0.05),同时高密度脂蛋白(HLD-L)显著降低(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肥胖,HbA1c升高,血脂紊乱相关,而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程度,年龄不相关,导致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最主要原因为胰岛素抵抗及其所包含的脂代谢紊乱。
简介: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因素、临床特征,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2013年2月-2015年7月,来该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304例,按照是否罹患非酒精性脂肪肝,将患者分为合并组(n=101),对照组(n=203),进行问卷调查、实验室指标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腰臀比、体重指数、血压指标、血脂、血糖与胰岛功能,对比两组2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症与对照组WHR、BMI、FPG、TC、HDL-C、TG、C-P、2h-C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OR=1.094,95%CI(1.035-1.104)]、TG[OR=2.460,95%CI(1.256-4.384)]、HDL-C[OR=0.546,95%CI(0.7167-1.445)]成为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糖尿病眼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分别为23.76%(24/101)、55.45%(56/101)、30.69%(31/101),高于未合并组8.37%(17/203)、35.96%(73/203)、17.73%(36/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影响因素较多,可能与体重指数增加、脂质代谢紊乱有关,患者罹患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也更高.
简介:116例经CT确诊的NAFL合并(LDM)患者,随机分成三组:PGT组予毗格列酮15mg,日一次;二甲双胍(Met)组予二甲双胍0.5g,日三次;对照(Con)组予以除二甲双胍及噻唑烷二酮类以外的其他降糖药物治疗,共6个月。结果治疗后PGT组肝脾CT比值、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脂肪肝消失率最高,MeT组次之,Con组最低。PGT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最低,Met组次之,Con组最高。PGT组和Met组的空腹胰岛素(Fins)明显低于Con组。结论PGT能够治疗NAFL,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疗效优于二甲双胍,对肝功能无明显损害。
简介:62例T:DM合并NAFI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控制饮食、运动治疗,观察组除饮食、运动方案同对照组外,给予阿卡波糖50mg、3次/日,餐时嚼服;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测血清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体重指数(BMI),比较每组患者治疗前后和两组治疗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ALT、AsT、FBG、2hBG、HbA1c、Fins、TG、Tc、BMI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疗效更明显(P〈0.01,P〈0.05),差异有显著性,服阿卡波糖期间患者无明显副作用出现。结论:阿卡波糖治疗T,DM合并N甜玑D安全有效。
简介:对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与2型糖尿病无脂肪肝患者的各种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的超重、肥胖比例显著高于无脂肪肝组。结论:肥胖、胰岛素抵抗及高甘油三酯与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密切相关。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与未合并脂肪肝患者的区别,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相关因素。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180份,分为合并脂肪肝63例与未合并脂肪肝组117例,对比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方面的数据差异。结果在180份资料里,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占资料总数的35.00%。合并脂肪肝组在BMI、TG、TC、Hba1c、LDL-C等水平均高于未合并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DL-C水平上低于未合并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发病率与体重、血脂、Hba1c等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和发展。
简介:目的对该院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和非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二者的病因与预后特点。方法糖尿病性脑梗塞组选择该院2005年1月—2015年1月确诊为糖尿病性脑梗塞的门诊及住院患者50例,非糖尿病性脑梗塞组选择该院同期收治的非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50例,比较两组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病例数。非糖尿病性脑梗塞组采用抗凝药物、他啶类药物、抗血小板凝聚药物、甘露醇进行治疗,糖尿病性脑梗塞组基于非糖尿病性脑梗塞组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降糖治疗。结果1非糖尿病性脑梗塞组治疗有效率达到90%,致残率为10%;糖尿病性脑梗塞组治疗有效率达到50%,致残率为50%。糖尿病性脑梗塞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低,致残率明显更高,P〈0.05。2与非糖尿病性脑梗塞组对比,糖尿病性脑梗塞组患者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异常、感染的病例数明显更多,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非糖尿病性脑梗塞组对比,糖尿病性脑梗塞组患者偏瘫、双瘫、意识障碍、失语、球麻痹的病例数明显更多,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中,有效控制血糖是重点所在,尤其是餐后血糖务必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利于减少糖尿病性脑梗塞的发生,促进预后情况的改善,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同时需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有效地控制,提高胰岛素敏感度,减少血液粘稠度,改善高血脂症,避免感染的发生,保护肾功能,有利于预防和治疗脑梗塞,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20例2型糖尿病NAFLD病人给以太罗4mg/d,40周治疗。结果FiG、Fins、HOMA—IR、ALT、AST、ALP和GGT水平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HOMA—IR(5.64±5.64)的变化值分别与ALIT(60.30±49.16U/L,r^2=0.8535,r=0.9238,P=0.0000),AST(4.15±9.55U/L,r^2=0.5545,r^2=0.7446,P=0.0002),GGT(70.75±70.58U/L,r^2=0.4581,r^2=0.6768,P=0.0010)变化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而和ALP(32.75±33.29U/L,r^2=0.1644,r=0.4054,P=0.0761)变化值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NAFLD时HOMA-IR下降与肝酶水平下降呈直线相关,随胰岛素抵抗下降的同时可使升高的肝酶水平下降。
简介:目的探讨体检人群糖尿病前期非药物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6月—2015年5月期间通过健康体检发现的糖尿病前期客户作为研究对象,共104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客户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建立健康档案,告知客户为糖尿病前期,未来有可能发展成为糖尿病,并嘱咐客户在饮食等方面多加注意,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定期对客户进行随访,邀请客户参加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等,随访两年,观察两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客户的血糖水平、血脂四项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客户的血糖水平、血脂四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正常人数42例(80.77%),转为2型糖尿病患者数为3例(5.77%),对照组血糖正常人数30例(57.69%),转为2型糖尿病患者数为11例(21.1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前期客户及时进行非药物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或者延缓客户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