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再次肝移植的病因、临床特征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器官移植科接受肝移植治疗的1 024例患儿(<18岁)的临床资料,其中再次肝移植25例(26例次)。二次肝移植24例,三次肝移植1例。25例患儿中,男13例,女12例。再次移植手术时中位年龄[M(QR)]为12.9(20.5)个月(范围:5.8~134.8个月),体重为8.0(5.6)kg(范围:5.0~30.0 kg),儿童终末期肝病(PELD)评分为17.0(21.3)分(范围:0~45分)。再次肝移植的病因:胆道并发症(7例次)、移植肝原发无功能(5例次)、抗体介导排斥(4例次)、肝动脉血栓形成(3例次)、门静脉血栓形成(3例次)、肝动脉血栓形成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2例次)、下腔静脉闭塞(1例次)、窦状隙梗阻综合征(1例次)。按两次移植间隔时间30 d为界线,早期(≤30 d)再移植8例次,晚期(>30 d)再移植18例次。比较两组患者再次肝移植的病因、术前PELD评分、与前次肝移植间隔时间、手术情况、主要并发症生存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进行比较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本组病例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6.8(30.2)个月(范围:1 d至85.7个月),再次肝移植的发生率为1.9%(19/998)。早期再移植组手术时间为(439.8±151.0)min,供肝重量与受者体重比为5.0(1.8)%(范围:3.6%~6.1%),再移植病因主要为移植肝原发无功能及血管并发症;晚期再移植组手术时间为(604.4±158.0)min,供肝重量与受者体重比为3.4(2.1)%(范围:1.4%~5.3%),再移植病因主要为胆道并发症、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血管并发症。早期再移植受者术后3个月、1年、2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均为62.5%;晚期再移植受者术后3个月、1年、2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93.8%、9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血管并发症、胆道并发症、移植肝原发无功能及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是儿童再次肝移植的主要原因。早期再次肝移植患儿的PELD评分较高,晚期再次肝移植手术相对困难。晚期再次肝移植与首次肝移植受者的术后生存率无差异,优于早期再次肝移植。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儿童再次肝移植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

  • 标签: 肝移植 儿童 再移植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即墨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患者肺部细菌感染发病的原因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12月34例呼吸内科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细菌性肺病感染率为10.5%,绿脓杆菌(55.8%)是内肺部细菌感染最常见的基础疾病。肺部细菌感染的症状变化较大,主要与细菌感染住院感染有关。症状为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或血痰,伴或不伴胸痛。确诊需结合胸部X线,痰液培养和临床表现来确定。结论引起肺部细菌感染的因素有多种,有效的抗细菌治疗外,积极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细菌感染的治愈率。

  • 标签: 细菌性肺病 内科 抗生素 真菌感染 胸部x线 一般性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106例儿童反复咳嗽的病因,并观察其预后。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106例反复咳嗽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进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53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孟鲁司特钠组)53例,将106例患儿反复咳嗽的病因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免疫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06例患儿中家族过敏史、春冬季反复呼吸道感染者比例较高,另外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免疫指标也好于对照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家族过敏史、春冬季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导致儿童反复咳嗽的重要因素,对其加用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其预后

  • 标签: 反复咳嗽 病因 治疗效果 儿童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我院曾因昏迷急救的患者 82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 2017年 2月 -2019年 1月,对患者的昏迷原因进行分析,询问患者有无其它病史,对患者身体进行检查后,对病例报告进行深入研究。 结果:对所有因昏迷入院的患者进行抢救后,有 70例患者抢救成功,成功率为 85.36%,抢救无效死亡的为 12人,所占比重为 14.63%。通过对所有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间以及昏迷程度进行分析,男性患者共 40人,抢救无效死亡有 9人,所占比重为 2.25%,女性患者抢救无效有 10人,所占比重为 2.38%,两组数据差异性不大,无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年龄在 50岁以上的人数为 38人,有 12人抢救无效,概率为 31.57%,年龄在 50岁以下的患者有 44人,有 8人抢救无效,死亡率为 18.18%,两组数据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患者入院时间与昏迷程度不同,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的概率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结论:造成患者出现昏迷的因素较多,要想达到良好的预后效果,在病情发现后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 标签: 昏迷患者 病因 预后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急诊科患者200例,并分析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发现脑血管疾病、中毒、创伤严重程度以及合并并发症都是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而患者年龄、疾病状态、昏迷程度是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此给出管理对策,可以在极大程度上降低对患者的伤害,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降低医患之间的矛盾。

  • 标签: 急诊内科 昏迷患者的病因 预后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青年人脑出血病因、危险因素预后。方法选取2005年01月至2017年03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25例青年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患者脑出血病因、危险因素预后。结果125例患者中,男性76例(60.80%),女性49例(39.20%),男性多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例患者中,96例(76.80%)有明确病因,其中高血压42例(33.60%),动静脉畸形35例(28.00%),内科疾病12例(9.60%),血液系统疾病6例(4.80%),妊娠状态2例(1.60%);29例(23.20%)原因不明。125例患者中,饮酒因素76例(60.80%),吸烟因素36例(28.80%)。125例患者中,显效34例(27.20%),有效49例(39.20%),无效22例(17.60%),死亡20例(16.00%)。结论高血压、动静脉畸形是引发青年人脑出血的重要因素,临床症状较为严重,经恰当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所以,一定要尽早诊断、尽早治疗。

  • 标签: 青年人 脑出血 病因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立性腹腔积液胎儿的产前检查特点、病因诊断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6月22日至2018年9月28日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经超声检查首次诊断为胎儿孤立性腹腔积液的孕妇36例,其中34例为单胎妊娠,2例双胎妊娠为双胎之一出现腹腔积液,共纳入孤立性腹腔积液胎儿36例。行侵入性产前诊断分别取胎儿脐血、羊水和胎儿腹腔积液,进行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生化检查,并评估胎儿侵入性操作对于新生儿预后的影响。分析胎儿孤立性腹腔积液的产前检查特点、病因与其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妊娠≥28周首次出现腹腔积液的胎儿与妊娠<28周者的1岁婴儿生存率分别为13/15、9/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6例胎儿中,产前病因诊断率为31%(11/36),病因总诊断率为53%(19/36),病因不明者为47%(17/36)。产前病因诊断的病例特点为:8例消化道相关疾病胎儿的超声表现为肠管回声增强、肠管扩张、羊水过多;2例巨细胞病毒感染胎儿脐血中的血小板计数均<100×109/L;1例尿道狭窄胎儿的超声表现为巨膀胱泌尿系统积水。产后明确病因的病例包括:3例乳糜腹胎儿产前表现为持续性腹腔积液;3例消化道相关病因分别为直肠重复畸形并感染、肠系膜狭窄、小肠闭锁;其他病因包括Pierre-Robin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各1例。(3)新生儿的总体活产率为72%(26/36),1岁婴儿生存率为61%(22/36)。9/10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新生儿结局良好。盆腹腔因素所致腹腔积液的胎儿中,13/16的预后良好。结论孤立性腹腔积液胎儿的妊娠结局主要取决于其原发病因,消化道疾病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排除染色体异常、宫内感染行超声检查排除胎儿结构异常后,随着妊娠进展,腹腔积液减少甚至消失者胎儿的结局良好。

  • 标签: 腹水 胎儿疾病 产前诊断 婴儿,新生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双侧脑梗死临床特点病因分型和预后。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根据脑梗死部位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入院NIHSS评分、病灶分布情况、病因分型以及预后。结果:双侧组多以男性居多,且在年龄、吸烟史、血脂异常、心房颤动、入院NIHSS评分、前后循环与后循环发生率上要高于单侧组(P<0.05)。结论:与急性单侧脑梗死相比,急性双侧脑梗死多以男性为主,且入院时NIHSS评分更高,病情更加危重。

  • 标签: 急性双侧脑梗死 临床特点 病因分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昏迷患者就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昏迷病因进行分析,并以可能出现的预后影响因素为依据分组,总结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主要包括急性脑血管意外、各种休克、血糖相关性昏迷、外源性中毒和其他等;对患者的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发生与患者性别和年龄无明显关系(P>0.05);与患者昏迷程度、发病后入院时间和入院时原发疾病情况相关(P<0.05)。结论临床医学中,医护人员应全面了解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预后影响因素,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指导,急救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预后 急诊内科 影响因素 昏迷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内科昏迷的48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其昏迷的病因以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急诊内科昏迷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和患者发病后的入院时间以及昏迷程度有密切的联系,发病后1h内入院的患者预后情况显著优于1h后入院的患者预后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轻度昏迷的预后情况显著优于重度昏迷患者的预后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内科患者昏迷的主要病因是脑血管疾病,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是患者的昏迷程度以及发病后的入院时间。

  • 标签: 急诊内科 昏迷 病因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是非常常见新生儿血液系统急性病症,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具有起病急速、发展迅速和病因复杂特征,症状比较轻患儿具有自限性,部分重症患者会出现严重消化道和肺部出血问题,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就会给患者生命严重威胁。根据研究发现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感染因素和缺氧因素导致,随着时间发展会诱发病症不断严重需要进一步对于新生儿血小板病症进行合理治疗。

  • 标签: 新生儿 血小板 发病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通过对我院在急诊内科收治的昏迷的患者,通过对这些患者的观察体温、血压和脉搏等生命体征等基本病情进行判断、诊疗的过程以及治疗的结果等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研究,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并提出更加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案,为更好的治愈患者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打好保障。通过对患者的病因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患者出现少尿、无尿。高热等临床表现时患者的死亡率较高。

  • 标签: 急诊内科 昏迷 预后 影响因素 致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曾因昏迷急救的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17年2月-2019年1月,对患者的昏迷原因进行分析,询问患者有无其它病史,对患者身体进行检查后,对病例报告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对所有因昏迷入院的患者进行抢救后,有70例患者抢救成功,成功率为85.36%,抢救无效死亡的为12人,所占比重为14.63%。通过对所有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间以及昏迷程度进行分析,男性患者共40人,抢救无效死亡有9人,所占比重为2.25%,女性患者抢救无效有10人,所占比重为2.38%,两组数据差异性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的人数为38人,有12人抢救无效,概率为31.57%,年龄在50岁以下的患者有44人,有8人抢救无效,死亡率为18.18%,两组数据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患者入院时间与昏迷程度不同,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的概率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结论造成患者出现昏迷的因素较多,要想达到良好的预后效果,在病情发现后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 标签: 昏迷患者 病因 预后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肝衰竭(PALF)的病因预后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并确诊为PALF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预后进行分析,并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2组生化指标,根据不同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Wilcoxon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0例PALF患儿中,男68例,女52例;婴儿36例,幼儿34例,学龄前期22例,学龄期28例。病因方面:脓毒症20例(16.7%)、遗传代谢性疾病19例(15.8%)、中毒18例(15.0%)、病毒感染12例(10.0%)、药物6例(5.0%)、胆道息肉1例(0.8%)、肿瘤性疾病1例(0.8%)和病因不明43例(35.9%)。在已知病因中,婴儿以感染和遗传代谢性疾病为主,幼儿以感染和药物/毒物为主,而学龄期和学龄前期以药物/毒物和遗传代谢性疾病为主;PALF患儿病死率为50.0%;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脓毒症、希特林蛋白缺乏症和酪氨酸血症合并PALF病死率高;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总胆红素(TB)[159.00(73.05,274.00) μmol/L比62.75(2.65,221.75) μmol/L]、结合胆红素(DB)[83.00(41.43,160.00) μmol/L比38.74(10.98,128.75) μmol/L]、凝血酶原时间(PT)[39.60(24.93,62.60) s比24.65(21.43,29.83) 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3.40(2.30,6.74)比2.09(1.85,2.84)]、血氨(NH3)水平[109.50(85.25,149.75) μmol/L比80.00(60.25,102.75) μmol/L]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清蛋白(ALB)[(28.72±5.88) g/L比(33.69±4.96) g/L]、丙氨酸转氨酶(ALT)[586.50(223.25,1 082.00) U/L比1 434.00(615.00,3 334.50) U/L]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827.50(545.00,2 024.00) U/L比1 663.50(821.00,4 886.75) U/L]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血糖和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PALF病死率高,不同年龄段病因不同,TB、DB、PT、INR、NH3水平升高肝性脑病发病率升高,ALB、ALT和AST降低提示预后不良。

  • 标签: 儿童 急性肝功能衰竭 病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的病因以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445例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病因、临床特征、治疗方案等,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445例患者中,男性261例,女性184例,年龄(54.66±18.21)岁;肾性因素为主,共有253例(56.85%),肾毒性药物导致的急性肾损伤有119例(26.74%);肾前性因素共有123例(27.64%),感染尤其是急性胃肠炎占比比较大;肾后性44例(9.89%),病因多为泌尿系结石肿瘤晚期压迫,另有产源性16例(3.60%),不明原因9例(2.02%)。病因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衰竭器官个数、休克、机械通气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药源性肾前性急性肾损伤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年龄、衰竭器官个数、休克、机械通气是急性肾损伤预后的危险因素。对于此类患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

  • 标签: 急性肾功能不全 药物毒性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