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治疗应用于不稳定型踝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不稳定型踝关节患者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参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内固定手术治疗,参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两组各有50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60天后骨痂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且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手术治疗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能够明显加快骨折部位的愈合,并且有效促进损伤部位的功能性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接受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对112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试验组使用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临床优良率是91.1%,对照组的临床优良率是75.0%,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试验组并发症几率是7.1%,对照组是23.2%,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取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具有比较好的效果,并发症几率低,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接骨板(ALP)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2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ALP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6个月人工全髋关节疗效评分标准(Harris)评分明显升高,骨折愈合时间、部分及完全负重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与ALP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骨转子间骨折均有较好安全性,但PFNA固定治疗可缩短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万爽力对于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5年4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共计纳入本研究患者的例数为40例,采用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0例,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为患者配合万爽力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在常规用药基础之上为患者选择万爽力进行治疗,可有效的促进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术期康复训练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关节活动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痂生成时间均比对照组短,骨折愈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中采用围术期康复训练护理措施,能缩短患者的关节活动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痂生成时间,提高了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DHS、PFN及FHR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本院骨科住院治疗的189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DHS治疗组、PFN治疗组及FHR治疗组,对各组患者进行相应治疗后,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系统评定各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FHR治疗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髋关节功能上,均明显高于DHS治疗组及PFN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HR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所需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较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是临床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效果及不良事件预防情况。方法收取本次研究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0例,时间为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随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2组心理状态评分、护理效果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概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0.05。观察组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观察组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概率2.5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值得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6例,给予患者替格瑞洛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hs-CRP变化情况,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等均有减少,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的hs-CRP指标均有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7%高于对照组77.2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心绞痛,发生率为4.34%;对照组治疗后有5例患者出现心绞痛,发生率为11.3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皮骶髂螺钉、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治疗价值。方法从本院自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中随机选择86例,组别分类根据固定方法进行,对照组(43例)的固定方法为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观察组(43例)的固定方法为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比较疗效。结果在手术指标(伤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对照组显然差于观察组;在复位优良率上,对照组显然低于观察组,差异较为显著。结论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可以将复位优良率显著提高,疗效显著,推广使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PFNA)、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ALP)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1月收治的90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采用ALP固定术治疗;实验组45例,采用PFNA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低于实验组,部分负重恢复时间、完全负重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高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PFNA固定术治疗效果优于ALP固定术,能缩短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2例,A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者血脂水平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时,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疗效相当,但瑞舒伐他汀的降血脂效果更为明显,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胸腰椎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手术中的脊柱稳定性重建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08年2月——2013年7月,胸腰椎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患者26例,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肿瘤所在的部位采用一次性切除手术方法,对于肿瘤偏向后侧或外侧者,采用后正中入路,行全椎板切除,显露椎管内肿瘤。对于肿瘤位于脊髓的前侧,则侧方扩大手术切除范围,显露椎管内、外的瘤体。对于病变界限清楚的,而且尚未完整包膜的肿瘤,给予完整切除。病变界限不清楚的,与硬膜蛛网膜粘连,则连同少许硬膜一并切除。手术中应尽量避开脊髓较粗的滋养血管,防止损伤。对于后柱结构破坏较多的患者,有16例患者在其肿瘤切除同时行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手术过程中无死亡病例发生,术后所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对同时行固定植骨融合术未发生脊柱失稳现象。结论髓外膜内肿瘤切除方法不仅仅局限于某种手术方法,而应根据患者肿瘤所在椎管的位置及瘤体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术后必须进行脊柱重建,这样才能真正确保治疗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舒适护理应用于不稳定型的骨盆骨折病人护理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37例不稳定型的骨盆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全部患者采用骨盆骨折的一般护理,对于观察组全部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并发症出现共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对照组并发症共37例,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3.6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为97.06%,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仅为79.71%。将两组满意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采用舒适护理,不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病人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中医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90例进行研究分析,其中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研究组患者进行中医护理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45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后,护理总有效率以及临床满意度结果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中医护理后其护理总有效率以及临床满意度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比较存在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中医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并显效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尽早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因此该护理干预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术期护理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休克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中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间收治的86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就诊顺序分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4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围术期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护理方案。根据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术中出血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9.07%,虽然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通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围术期护理应用于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休克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效果良好,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之间,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围术期中运用优质护理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收诊的84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系统分为41例对照组与43例观察组,均行手术治疗,在围手术期中,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优质护理干预。结果43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5.35%)显著优于41例对照组患者(82.93%)(P<0.05)。结论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内实施优质护理,能提升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临床标准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9例。治疗组采用T型钢板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石膏外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和近一年当中的随访,在DIENST评分以及治疗恢复效果上,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上,T型钢板内固定的效果显著,手术之后患者的功能得到了理想恢复,减少了患者第二次手术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