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眼部睑板腺疏通按摩方法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治愈率;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干眼病患者60例120只眼,治疗组用上药物治疗和眼部局部热敷睑板腺再进行疏通治疗,对照组只采取局部眼部药物治疗的方法,通过治疗后患者泪液分泌实验长度的对比及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的有总效率大于对照组;结论干眼症患者经过睑板腺热敷疏通治疗配合药物治疗干眼症的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睑板腺疏通 干眼症 泪液分泌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后24小时内按摩开与第二天按摩开后对产妇3天血清PRL的动态变化、涨发生程度;探讨产后24小时按摩开对产妇血清PRL、涨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产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足月妊娠与初产妇100例,100例孕妇随机划分为2组各50例,产后24小时内按摩开为对照组,产后第二天按摩开为观察组,2组均在产后化验血清PBL,对照2组涨情况、涨评分情况。结果开前2组血清PBL水平,p>0.05;产后3天2组血清PBL水平比产前均有所增加,p<0.05;观察组按摩开3天后血清PBL提升到(35.11±4.65)ng/ml,对照组产后3天提升到(15.65±1.12)ng/ml,2组对比,p<0.05;产后涨引起的乳房疼痛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产后24小时内按摩开可提高血清PRL水平,能够有效的减少涨后疼痛感以及提升产后哺乳效果,且可以减少乳腺炎发生率、降低产后积乳,提高母乳喂养率。

  • 标签: 产后开奶时间 按摩开奶 涨奶 血清PRL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对产后早期乳腺炎患者实施乳腺疏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年3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产后早期乳腺炎患者中选取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49例,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49例,实施乳腺疏通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7.55%;结论采用乳腺疏通术治疗产后早期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的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时间,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疏通术 产后早期乳腺炎 临床症状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治疗输卵管堵塞的效果。方法选择输卵管堵塞患者共60例,时间段为2016.8.20-2017.10.20,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将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输卵管通畅率实验组为93.33%,常规组为76.67%,P<0.05。结论对输卵管堵塞患者给予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采纳。

  • 标签: 输卵管堵塞 输卵管插管疏通术 宫腔镜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对输卵管堵塞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6年9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输卵管堵塞患者共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输卵管插管疏通手术,实验组给予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随访10个月,观察妊娠情况。结果实验组通畅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妊娠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宫腔镜下行输卵管插管疏通术对输卵管堵塞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提高妊娠率,值得应用。

  • 标签: 输卵管堵塞 输卵管插管疏通术 宫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治疗输卵管堵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输卵管堵塞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7例)与观察组(n=37例),观察组实施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治疗,对照组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通畅率为94.59%(35/37),对照组患者的总通畅率为78.37%(29/37),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治疗输卵管堵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推广普及。

  • 标签: 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 输卵管堵塞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为120例输卵管不通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双盲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实施宫腔镜输卵管疏通术治疗,观察组60例实施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对比术后两组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率;对照组60例分为原发性不孕症25例(对照1组)、继发性不孕症35例(对照2组),观察组60例分为原发性不孕22例(观察组1组)、继发性不孕症38例(观察2组),分别统计各组输卵管通畅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输卵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继发性不孕症的输卵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继发性不孕症的再通率,随访1年,观察组的宫内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继发性不孕症的再通率,明显高于单纯宫腔镜手术,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宫腹腔镜 输卵管疏通术 不孕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直肠癌患者治疗中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4年5月-2015年6月期间直肠癌患者94例资料并根据方法分组。开腹手术组应用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腹腔镜组则应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直肠癌效果;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镇痛次数、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直肠癌效果显著比开腹手术组高,P<0.05;腹腔镜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镇痛次数、住院时间显著比开腹手术组好,P<0.05;腹腔镜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开腹手术组低,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治疗中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应用效果优于开腹手术,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加速肠功能恢复,减少出血,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结直肠癌患者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龄直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对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40例晚期直肠癌患者均采用伊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治疗方案为伊立替康350mg/m2,静脉滴注90min,每3周1次;奥沙利铂130mg/m2加入250-500mL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2h-6h,每3周1次。结果其中缓解2例(5%),死亡1例(2.5%),疾病控制率为(92.5%)。结论伊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改良的治疗方案中可以安全的应用于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在直肠癌临床治疗中可提高耐受性与疗效。全面而充分的准备、合理治疗方案、有效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极为重要,希望本研究能为后续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一些有用参考。

  • 标签: 结直肠癌 临床治疗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青年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本院门诊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接收的青年直肠癌病患120例,回顾性剖析所选病例的病历资料,并作相应的数据统计工作。结果经综合分析后发现,青年直肠癌的发病率较低(8.0%),患病群体以男性为主,多见于30-40岁年龄段者,并以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改变等为主症,贫血发生率为45.83%,便潜血阳性率为56.67%,肿瘤部位多为乙状结肠直肠癌,最常见的分化程度为管状腺癌,其次是粘液腺癌。结论对于青年直肠癌来说,其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所以临床医师在对患者进行诊断之时,还应联合应用直肠指检、血红蛋白、腹部查体、肠镜检查与肿瘤标志物化验多种检查方法,以及早发现并治疗青年直肠癌。

  • 标签: 临床病理特征 研究 青年结直肠癌 贫血
  • 简介:摘要直肠癌属于消化道恶性肿瘤,随着老龄化趋势的逐渐显现,促使直肠癌的患病率逐渐增加,已对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带来严重影响。直肠癌患者营养不良风险较高,对其营养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并给予对症营养治疗能够使患者的健康状态得到提高。本次主要对老年直肠癌患者营养评估情况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营养评估 结直肠癌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方案治疗效果及对胃肠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直肠癌患者100例,均为我院普外科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n=50)与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操作用时、术中实际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胃肠功能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疗后均有程度不等降低,但观察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方案治疗,可显著增强手术质量,保护胃肠功能,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展价值。

  • 标签: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结直肠癌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抚触护理对新生儿排便、量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本组入选的80例研究对象均是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新生儿科就诊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以新生儿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实施分组,共设置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40例新生儿。两组新生儿治疗期间均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额外给予抚触护理干预。结果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观察组新生儿的每日排便次数明显更多,每日量明显更多,哭闹时间明显更短,睡眠时间明显更长,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新生儿,观察组新生儿护理前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之相当,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护理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实施抚触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新生儿排便,增强其食欲,有效改善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

  • 标签: 抚触护理 新生儿 排便 奶量 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态窦房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60例经电生理检查证实的病态窦房综合征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观察并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6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为严重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18例窦房阻滞,12例慢-快综合征,10例双病变,动态心电图检出37例,检出率为61.7%。结论动态心电图可以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可以作为病态窦房综合征早期的诊断方法。

  • 标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动态心电图 诊断
  • 简介:2001年WH0出版的“造血和淋巴组织系统肿瘤分类”将自然杀伤(NK)细胞肿瘤分为3种类型:外NK/T细胞淋巴瘤(NK/Tcelllymphoma,NKTCL)、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其中,前两者为成熟NK细胞起源.后者属前体性NK细胞肿瘤。但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目前已发现后者其实起源于浆细胞样树突细胞(pDC),而非EB病毒(EBV)相关且表达CD4、CD56、CD123及BRCA-2等pDC表型的非NK细胞肿瘤。外NKTCL是最多见的NK细胞肿瘤.本文对NKTCL的临床病理学及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结外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 病理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下实施直肠肿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直肠肿瘤患者60例。分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在腹腔镜下实行肿瘤切除术。对比两种患者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实行直肠肿瘤切除手术,可保障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结直肠肿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老年直肠癌疾病治疗中的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从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每组各40例的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而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胃肠功能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恢复饮食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不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老年直肠癌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且能够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结直肠癌根治术 疗效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科手术治疗直肠癌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2例直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急诊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2例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临床治愈率97.56%(80/82),术后并发症以感染为主,感染率12.20%(10/82),术后6个月存活率为92.68%(76/82),术后1年存活率为86.59%(71/82),术后3年存活率为54.88%(45/82),术后5年存活率为28.05%(23/82)。结论外科手术治疗直肠癌伴急性肠梗阻临床治愈率较高,感染是术后主要并发症,术后近期存活率高。

  • 标签: 结直肠癌 急性肠梗阻 外科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根治术应用于治疗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治疗有效性,讨论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腹腔镜根治术进行治疗,手术完成后记录所有患者的治疗结果,评价手术方案的有效性;同时待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为期个月的随访,评价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其中9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5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结论直肠癌合并肠梗阻能够采用腹腔镜根治术方式进行治疗,较传统的治疗方式来说具有较小的手术创伤,能够提高患者的手术体验,可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根治术 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 预后效果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生率居世界恶性肿瘤的第三位,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基因突变、环境以及炎症有关。近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在直肠癌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关于幽门螺杆菌与直肠癌关系的研究已有诸多报道,本文就幽门螺杆菌与直肠癌的关系进行梳理总结,同时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为进一的研究理清思路。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结直肠癌 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