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有效手段。方法:选择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实验研究,其中活动期患者25例,纳入活动组中,另外非活动期患者25例,纳入非活动组中,选择25例健康体检人群纳入对照组中,均开展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结果:对比对照组,活动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3项以及补体2项均明显更高,非活动组血清IgA、IgG均明显更高,P<0.05,而血清IgM以及补体2项对比得出P>0.05;对比对照组,活动组、非活动组的抗ds-DNA抗体、抗核抗体(ANAS)、抗可溶性核抗原(ENA)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中使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意义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连续性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我行为管理的影响。 方法: 选择 2017 年 3 月到 2018 年 3 月在我院治疗的 100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 50 例采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 50 例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两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通过护理后,观察组自我行为管理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连续性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我行为管理有明显改善,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 2016年 7月— 2018年 6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46例,其中活动期 23例,非活动期 23例,再选取 23例同期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采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方式进行检测,对 3组的各项检验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活动组与非活动组患者的 IgA、 IgG、 IgM检验指标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补体 C3和补体 C4均要低于对照组, P<0.05;非活动组各项检验的阳性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实施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够有效的诊断出患者的病情,且精准性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1年1月)间,入组观察对象54例,均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并分别应用不同治疗方案: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高剂量组,n=27),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低剂量组,n=27),对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进行分析。结果:高剂量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59%)与低剂量组患者(88.8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患者用药后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低剂量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治疗,高剂量糖皮质激素与低剂量糖皮质激素用药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高剂量糖皮质激素用药对患者骨骼影响较大,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率高,因此推荐低剂量糖皮质激素用药。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大剂量羟氯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均予以两组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B组添加大剂量羟氯喹治疗,并对比临床效果。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系统性护理干预对 ICU患者肺部感染的积极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某中医院 ICU病房 2017 年 5月— 2018 年 11月 71例肺部感染患者,根据其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比较 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 ICU住院时间为( 5.23±2.14) d,对照组患者 ICU住院时间为( 8.66±3.62) d,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71%,明显低于对照组( 25.0%),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 ICU病房肺部感染患者开展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及住院时间,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重症狼疮性肾炎合并肾衰竭患者行免疫干预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时的护理方案。方法:时间节点于2019年5月至2020年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配合健康宣教的护理方案对重症狼疮性肾炎伴发急性肾损伤并接受血浆吸附技术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接收2019年8月—2020 年12月间在我院患有重症狼疮性肾炎伴发急性肾损伤并接受血浆吸附技术治疗的患者共52例,将所有入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6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在常规医疗干预下进行血浆吸附技术治疗,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医疗干预下进行血浆吸附技术治疗,并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给予心理干预配合健康宣教护理。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感染及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患者出院前的生存质量评分、患者主观疗效评分,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方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感染1例,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69%,对照组感染3例,静脉血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23%,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罹患眼科全身系统性相关严重危险病症的患者在操作护理时出现的一些护理风险原因进行讨论,整合护理安全管理手段,归纳安全护理的经验。方法:按照潜在的危险严重病症患者在改良初期的预警评分,对于患有眼科全身系统性的相关严重危险病症的患者施行风险评测的操作,患者总数是 40例,应用相关护理风险管理手段。结果:我院收治的 40例患有眼科全身系统性的严重危险病症患者在施行护理期间,没有出现纠纷和护理失误相关状况。结论:针对罹患全身系统性的严重危险病症患者,应用相关护理风险管理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安全隐患的出现,提升护理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病毒性脑炎患儿症状改善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甄选2019年3月~2021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病毒性脑炎患儿62例,依照门诊就诊的单双号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为31例。常规组进行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恢复时间,肢体功能情况。结果:在恢复时间方面,实验组时间少于常规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吞咽功能方面,护理后实验组低于常规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肢体功能,以及生活功能评分方面,实验组高于常规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临床中治疗病毒性脑炎的患儿,应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患儿的肢体和吞咽功能进行改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