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4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研究甲状腺自身抗体在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 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在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9 月来我院就诊的 32 例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患者以及 32 例正常体检人员 为研究对象,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分析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水平( 40 .52± 9 .01 )以及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水平( 2 7 .40± 5 .01 ) 与对照组的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 37.79±10.63 ) 以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水平( 21 .54 ±8.64 ) 相比较高 (p< 0.05)。 结论:患者体内的 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能够反映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类型, 提高了临床上的诊断效率 ,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甲状腺 自身抗体 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自身免疫肝病抗体检测在肝功异常患者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选取 2017年 11月 -2018年 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自身免疫肝病患者 200例(观察组),病毒性肝炎患者 20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总胆汁酸 TBA、酸氨基转移酶 ALT、谷氨酰基转移酶 GC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及胆碱酯酶 CHE等)。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ALT、 AST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 TBA、 GCT及 CH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肝功能异常患者自身抗体水平检测对肝病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普及应用。

  • 标签: 自身免疫肝病抗体检测 肝功异常 临床价值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23岁,飞行驾驶员。困体检发现血压偏高半个月,于1997年11月17日入武汉同济医大协和医院治疗。该患者于1997年度大体检时多次非同日静息状态下血压均偏高,波动在18~20/12~13.5kPa,左右肢血压对称。无头晕、头痛、心悸、易汗等伴随症状,胃纳、

  • 标签: 体检 肾上腺皮质增生 左侧 患者 血压 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II受体1 A1166C多态性(AGTR1 A1166C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中CA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并分析AGTR1 A1166C多态性在2组人群人(冠心病组,30名、对照组30名)的分布和表达情况,测定和进行血清分析,如脂质浓度。结果:冠心病组C等位基因和CC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共显性、显性和隐性模型与冠心病风险相关的(OR=1.32, 95% CI: 1.2 ~ 1.4, P=0.000;或= 1.25,95%置信区间CI: 1.1 - -1.3, P = 0.000, = 1.27, 95%,置信区间CI: 1.1 - -1.3, P = 0.000, OR=1.18, 95% CI: 1.0-1.4)。

  • 标签: 人血管紧张素II受体1 A1166C 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的 86例强制性脊柱炎的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并应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对其平均分组,分别应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抗体融合蛋白方式(实验组)进行治疗干预及单纯柳氮磺吡啶方式(对照组)进行干预,判别治疗效果。 结果 经研究,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对照组为,差异显著,P< 0.05。 结论 对AS患者病症采用 rhTNFR:Fc进行治疗,有利于减轻患者关节的肿胀程度,缩小患者晨僵时间,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抗体融合蛋白 强直性脊柱炎 柳氮磺吡啶
  • 简介:复发性口腔溃疡(RAS)是口腔常见病,发病率高达30%。其发病原因至今未明.可能与遗传、免疫、过敏反应、细菌感染、创伤、心理、内分泌、营养等因素有关。关于营养缺乏方面的研究集中在维生B12、叶酸和铁的缺乏上,1991年Nolan等发现28.2%的该病患者有维生B1、B2和B6的一种或几种缺乏。由于维生B1

  • 标签: 复发性口腔溃疡 维生素B1缺乏 口腔常见病 创伤 患者 细菌感染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肾上腺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5年 4月 -2018年 11月来我院就诊的 149例肾上腺腺瘤型原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9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均伴有高血压,其中 89例以高血压为首发症状,另外 60例的首发症状就是鼻出血和晕厥。本组患者头痛 49例,头晕 40例,肌无力 28例,肢端麻木 32例。结论:肾上腺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一种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在临床上最常见的诊断方法为 B超检查与 CT检查,肾上腺皮质腺瘤自主分泌醛固酮是原醛症的主要原因,采用腹腔镜腺瘤切除术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 ]肾上腺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腹腔镜腺瘤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a1b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收治9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46例),对照组给予干扰a1b肌肉注射治疗,实验组给予干扰a1b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各项潮气肺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潮气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实验组的VPEF/VE、TPTEF/TE和VT指标均高于对照组,RR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干扰素a1b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治疗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究临床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呼吸内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3 月期间到我院治疗的 100 例呼吸内科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将参与研究的患者分成 50 例对照组和 50 例研究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研究组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现象以及治疗满意度等结果比较。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干预效果显著,临床疾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患者用药干预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临床治疗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两结果差异显著 , 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临床上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呼吸内科疾病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其效果明显,治疗满意度高且临床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肾上腺皮质激素 呼吸内科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国家免疫计划自 1978年起开始运作,该计划的目标是有效地保护人口免受感染性疾病的影响,通过接种疫苗和提供全面覆盖和高质量的服务来预防感染性疾病,我国儿童和青少年免疫规划按照《公共卫生法》和《国家免疫计划表》进行的。免疫规划资助在全民保健计划框架内预防 11苗防 12种病(麻疹、脊髓灰质炎、白喉、破伤风、百日咳、乙型肝炎、肺结核、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膜炎、风疹、甲型肝炎和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目前,我国儿童疫苗接种率超过百分之九十,这样的覆盖率可有效的保障传染病的控制。

  • 标签: 抗体水平 流动儿童 预防接种 免疫计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小板抗体检验对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64例反复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输注根据患者血型选择同型、未滤除白细胞的血小板输注。观察组先检验患者血小板抗体,后根据患者检验结果输注对应血小板,之后对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都顺利完成血小板输注,但观察组患者的输注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更高,同时,观察组患者输注后 1 小时和 24 小时的外周静脉血血小板计数增值指数(CCI)与对照组相比更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输血前通过血小板检验能够确保输血安全,提高输血安全系数,减少相同免疫反应,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果,改善凝血功能。

  • 标签: 输血安全 血小板抗体检验 血小板输注 反复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所具备的临床检验特征。方法:以2019年全年作为调查的时间段,并将此阶段中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患者作为调查基本对象,以实验组和参照组进行区分,其中,实验组的患者均患上了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而参照组均不具有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对两个小组的肾功能指标以及免疫指标和血细胞指标的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极易引发MCV、MCH以及肾脏功能指标过高的情况,该研究对于临床检验有一定的依据,可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 标签: 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 临床检验 特征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肾上腺切除术一直是最高危险性和高难度的手术方式,自腹腔镜运用于对肾上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之后,已经大大减少了术后的危险性和困难。2020年3月-2022年3月,医院已开展微创腹腔镜技术治愈肾上腺恶性肿瘤病人21例。肾上腺肿瘤病人在术后要做好有效的护理措施与调节,才能促进病情好转。

  • 标签: 肾上腺 肿瘤 微创切除术 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单克隆抗体的预防性诱导治疗能否提高肾移植术后1年内的人、肾存活率。方法以1996年10月~2004年12月进行的同种异体肾移植并且术后使用单克隆抗体(OKT3)的153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后6h内预防使用OKT3,每日5mg。其中111例术后5~10d内未发生排斥反应,使用OKT325~50mg,作为预防性诱导治疗。其后改为环孢霉素(CsA)、强地松(P)、硫唑嘌呤(AZA)或霉酚酸酯(MMF)维持治疗。另外40例在5d内因出现排斥反应的征像: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1.5,同位肾血流图和同位肾胶体显相及彩色超声均提示排斥反应,使用OKT3总量60~100mg。确诊排斥反应的当日及第二日使用OKT3每日10mg。使用OKT3的总量根据临床症状是否缓解及CD4/CD8〈0.5或比值倒置而停药。结果2例术后24h内出现经病理证实的超急性排斥反应,切除移植肾。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40例均逆转。151例人、肾存活的随访时间均达1年,只有12例(7.9%)因再排斥而住院治疗。结论肾移植术后应用OKT。作为诱导性治疗,预防急性排斥反应效果良好。肾移植术后即便用OKT3作诱导性治疗,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仍达36%(40/111)。但急性排斥反应的程度较轻,且可完全被加量的OKT3逆转。OKT3不能预防超急性排斥反应。另外本文也对OKT3常见的副作用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些预防和治疗的措施。

  • 标签: 肾移植 排斥反应 单克隆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