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疹疫苗接种率与麻疹发病率的关系。方法根据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获得麻疹疫苗接种率与麻疹发病率。然后,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根据以往麻疹发病阶段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在麻疹接种前,具有很高的自发性,发病率高。其次,在实施麻疹疫苗接种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使其成为低发状态,并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麻疹疫苗接种率与麻疹发病率呈负相关关系。即麻疹疫苗接种率越高,麻疹发病率则越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后,不断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同时,在免疫屏障的支持下,显示即便麻疹控制率不足100%,也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病率,最终达到彻底消灭麻疹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麻疹的流行性特征与常规麻疹疫苗接种率和相关的防控策略。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我市2009年—2011年期间所出现的麻疹发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我市2009年—2011年期间所出现的128例麻疹中,本地麻疹发病的例数为2例,占所有病例总数的1.56%,外来人口的麻疹发病例数为126例,占所有病例总数的98.44%。在本地麻疹发病的病例人数中,免疫史不详的例数为1例,无免疫史的病例为1例。而在外来的麻疹发病的病例人数中,免疫史不详以及无免疫史的病例为127例。麻疹疾病的高发月份为4、5、6月份,故而在此期间发生麻疹的例数为94例,占所有病例总数的73.44%。在所有的发病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为3个月,年龄最大的为35岁。结论外来人口的麻疹发病率较高,占所有病例总数的98.44%,其发病年龄较本地病例提前。所以,加强麻疹的初免以及复种工作,提高麻疹疫苗的接种质量以及外来人口的免疫覆盖率,是预防临床中麻疹发生的有效措施,应该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对阳江市连续2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vaccine,MV)强化免疫控制麻疹效果进行分析,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收集整理2009年3月对全市8月龄至14岁儿童和2010年9月对4岁以下儿童MV强化免疫报表数据、现场评估和2008年麻疹疫情数据,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阳江市2009—2010年MV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为98.25%,调查接种率为98.05%,均>95%,达到预期目的。2009—2011年麻疹发病率分别为0.04/10万、0.04/10万、0/10万。结论阳江市经过连续2年MV强化免疫控制麻疹效果显著,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至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麻疹和儿童麻疹并发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成人麻疹56例和儿童麻疹60例,分别进行肝功能、麻疹抗体igm、肝炎血清标志物等检查并作出诊断。结果56例成人麻疹患者47例发生肝功能损害,占所有入选病例的40.5%;60例儿童麻疹患者未发现肝功能损害。结论成人麻疹并发肝功能损害,中毒症状比较重,早发现、早治疗,预后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南阳市2010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AttenuatedLiveVaccine,MV)强化免疫效果。方法对近年该市麻疹发病情况及MV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接种率快速评估资料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南阳市2010年MV强化免疫共接种目标儿童230.94万人,报告接种率和现场调查接种率均大于95%,强化免疫后的3个月(2010年10-12月)麻疹发病3例,比去年同期下降70%;2011年麻疹发病率为0.91/100万,同比下降96.02%;新发病例76.92%(10/13)有含麻疹类疫苗免疫史。结论南阳市2010年MV强化免疫效果显著,2011年麻疹发病率已降至<1/100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在我接种点进行麻疹疫苗的免疫的12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统计接种前后的阳性例数(阳性率)、保护例数(保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次研究的120例儿童中,接种儿童在免疫前的血清抗体滴度阳性率为90.83%,保护率为62.5%,接种后一个月的阳性率为95%,保护率为92.67%,免疫前后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保护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免疫后,出现不良反应症状的共有10人,有1例出现中度发热,伴全身弥漫性皮疹,经对症治疗后康复,其他发生不良反应的儿童均1~2天自愈。结论儿童麻疹疫苗免疫后,阳性率及保护率均有提高,后者更加明显,取得了很好的免疫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慢性荨麻疹病人中甲状腺疾病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间门诊住院诊治的慢性荨麻疹病人行甲状腺超声检查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甲状腺声像图特征(甲状腺形态、大小、回声特点、血流情况,结节部位、数目、钙化等情况),结合超声诊断进行性别与疾病关系、年龄与疾病关系、超声诊断与分型、结节数目与良恶性关系的分析。结果超声检查临床诊断慢性荨麻疹438例(排除术后复查和再次复诊的患者),检查出甲状腺病变268例,阳性率61.19%;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约3.701;其中甲状腺结节191例(43.61%),甲状腺弥漫性病变43例(9.82%),甲状腺结节合并弥漫性病变31例(7.08%),甲状腺癌3例(0.68%)(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弥漫性病变74例中以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自身抗体高滴度表达实验室证实51例)为主,占11.64%,结论慢性荨麻疹病人超声显示甲状腺异常者占61.19%,超声诊断以结甲及桥本最多见,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龙湾区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Vaccine,MCV)接种率,为制定麻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PPS法抽取30个行政村(居委会)作为调查单位,根据分层抽样方法,入户调查1~7岁适龄儿童MCV接种情况。结果调查1510名儿童,户籍儿童建卡(证)率99.63%,流动儿童建卡(证)率,MCV1接种率98.87%,MCV1合格接种率92.38%,MCV1及时接种率66.75%,MCV2接种率96.84%,MCV2合格接种率82.23%。结论MCV接种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合格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较低,应综合采取多项措施,加强提高MCV2接种率和MCV1及时接种率,建立有效免疫屏障,降低麻疹发病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流行高峰间隔法”在金秀县的应用效果,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比较流行高峰间隔法应用前后各13年年平均麻疹发病率。结果金秀县从1985年起实行儿童计划免疫后,随着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不断提高,麻疹发病率迅速下降,但是还出现每3~4年的流行高峰,1989~2001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9.02/10万。从2001年起应用自治区的“麻疹流行高峰间隔法”,采取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为主要措施控制麻疹,取得了良好效果,消除了每3-4年出现的一次流行高峰,麻疹发病率也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2002~2014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2.15/10万,2009~2014年未出现麻疹流行高峰年。结论金秀县历年麻疹发生率相对较高,且3~4年存在一次发病高峰期,采用“麻疹流行高峰间隔法”进行预测甄别麻疹暴发高危县,采取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为主要措施控制麻疹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对麻疹患者流行病学特点与发病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区于200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报告发病的100例麻疹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男女发病率没有差异,其中麻疹发病年龄多分布于15~40岁之间;4、5、6三个月份是麻疹患者的高发时期;其中,29例接种麻疹疫苗的麻疹患者出现5例重型麻疹,24例轻型麻疹,71例未接种麻疹疫苗的麻疹患者出现40例重型麻疹,41例轻型麻疹,比较两者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疹患者可能与其接种疫苗不规范,疫苗抗体滴度下降,气候环境变化等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患者有必要再次进行麻疹疫苗接种,以增强免疫,降低麻疹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