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坚刚薛士银(江苏省涟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涟水223400)
【摘要】目的:了解涟水县2005~2011年麻疹疫苗接种与麻疹发病情况,探讨适合我县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策略。方法:对2005~2011年麻疹疫苗接种与麻疹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年来,我县麻疹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均在95%以上,加强免疫接种率均在90%以上,麻疹发病每隔3-6年出现一个高峰,麻疹发病年龄呈现后移现象。结论:今后必须狠抓麻疹免疫接种质量工作,确保麻疹疫苗的高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并适时开展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后续强化免疫,加强和完善麻疹流行病学监测和麻疹实验室网络建设,加强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麻疹免疫规划工作。
【关键词】麻疹疫苗接种发病
【中图分类号】R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2-0128-01
随着我国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的证实,消除麻疹工作越来越成为免疫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解我县麻疹发病现状,讨论其流行规律,并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现将我县2005-2011年麻疹疫苗接种与麻疹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自涟水县2005~2011年麻疹疫情专报系统报告的麻疹流行病学资料;接种率资料来自涟水县2005~2011年的《免疫规划管理档案》。
1.2病例定义
麻疹疑似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排除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的确定均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定义。
1.3分析方法
根据2005~2011年免疫规划管理档案及麻疹疫情统计报表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麻疹疫苗接种率由表1可以看出,7年来,我县麻疹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均在95%以上,加强免疫接种率均在90%以上。
2.2麻疹发病情况7年来,我县麻疹发病率基本控制在10/10万以下,2007年出现了发病高峰,发病率为9.8756/10万(见表1)。
表1涟水县2005-2011年麻疹疫苗接种和麻疹发病情况统计表
年份基础免疫加强免疫发病数(例数)发病率(1/10万)
应种数实种数接种率(%)应种数实种数接种率(%)
2005年109491047895.706938641592.46252.4180
2006年117771136496.497454725497.32444.2363
2007年135571295595.56123521156093.591049.8756
2008年125311200195.7710120976696.50141.3112
2009年121151206499.58115041142199.28585.3708
2010年130391298699.59112651110998.6220.1831
2011年119701189499.37107021068299.8120.1822
合计859388374297.44703356820796.972493.3365
2.3麻疹发病年龄与免疫史(见表2)
表2涟水县2005-2011年麻疹发病年龄与免疫史分析
年龄发病免疫史
例数构成比(%)1剂2剂未免疫不详
<8月龄3212.8532000
8-11月龄3514.06221300
1岁2510.0415613
2岁187.239423
3岁52.011310
4岁52.013011
5岁52.012201
6岁83.213221
7岁20.801001
8岁41.611201
9岁20.800101
10-14岁156.026432
15岁-9337.35650226
合计249100.00160371240
2.3.1年龄分布249例病例中,<8月龄占12.85%,8-11月龄占14.06%,1岁占10.04%,2岁占7.23%,3、4、5岁各占2.01%,6岁占3.21%,7岁占0.80%,8岁占1.61%,9岁占0.80%,10-14岁占6.02%,15岁以上占37.35%。
2.3.2免疫史249例病例中,有1针麻疹免疫史占64.26%,有2针麻疹免疫史占14.86%,二者总计79.12%,无免疫史占4.82%,免疫史不详者占16.06%(见表2)。
3讨论
3.1免疫成功率较低7年来,我县麻疹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均在95%以上,加强免疫接种率均在90%以上,且249例病例中有麻疹免疫史的占79.12%(不详中还应有部分有免疫史),说明我县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还较低。这可能与各接种点乡村医生的业务素质有关。麻疹疫苗比较娇贵,接种技术要求十分严格:必须待消毒棉球干后,才能皮下注射,且要用消毒干棉球擦拭。其中的哪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将影响免疫成功率。今后,应加大对乡村医生的业务培训力度,提高接种质量。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儿童免疫规范化门诊建设,切实抓好儿童的免疫接种工作,在提高接种率的同时保证接种质量,以消除免疫空白。
3.2麻疹发病3-6年呈现一个高峰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即使麻疹疫苗接种率达95%,免疫成功率达95%,随着易感儿童积累到一定域值,麻疹仍可暴发,只不过暴发的间歇期较长而已。一般,只要4年时间易感儿童累积数就可达1年的新生儿数,若麻疹病毒传播时,易感人群足以引起暴发。这与我县每隔3~6年发生1次麻疹流行相吻合。
3.3麻疹发病呈现后移现象249例麻疹病例中,15岁以上占37.35%,以农民和学生为主要发病群体,发病年龄集中在10~19岁和20岁以上成人,呈现出与其他地区相似的发病年龄逐渐后移现象。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免疫规划刚刚起步,冷链系统不完善,此前出生的人群未能得到很好的疫苗接种,而随着免疫规划工作的不断开展,麻疹的发病率大幅度降低,该年龄段人群通过隐性感染获得免疫的机会大大减少,20岁以上成年人麻疹易感者累积,因此麻疹发病率较高。针对以上发病现状,对我县控制和消除麻疹提出以下策略。
3.4开展初始强化免疫和后续强化免疫即:对1~14岁初始强化免疫,间隔3-5年,再对1~5岁进行后续强化免疫[5]。这样,能够在集中较短的时间内接种较大的人群,甚至几次常规免疫中的漏种者,有可能被强化免疫所覆盖,从而消除免疫“死角”,并迅速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形成免疫屏障,减少麻疹易感人群,阻止麻疹病毒传播机会。2009年11月份,我县对8个月龄~14岁儿童进行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2010年9月份,我县对8个月龄~6岁儿童进行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2011年12月份,我县对8个月龄~6岁儿童进行了麻疹疫苗查漏补种;3次麻苗接种率达95%以上;致使我县2012年无一例麻疹病例。这充分说明在保持高质量常规免疫的同时,适时的强化免疫对提高免疫覆盖率、巩固人群免疫屏障和控制麻疹流行有显著作用。
3.5提高监测系统灵敏性和及时性完善的流行病学监测和麻疹实验室建设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前提。提高监测质量,及早发现和报告疑似病例,在疫情发生前或发生早期,及时进行应急免疫接种,消除易感人群,控制可能的传播。
3.6加强特殊人群免疫对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适时进行强化免疫,如大中专学生、工人和外来民工等的免疫工作;对育龄妇女给予麻疹预防注射,一可以减少成人发病率,二可增加胎传抗体,降低8月龄以下婴儿发病的危险性;政府加大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协调公安、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及时掌握流动儿童数量,杜绝漏种,全面提高疫苗免疫覆盖率和及时率。
3.7切实加强免疫规划工作管理政府充分发挥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工作经费足额、及时下拨,促进免疫规划工作落实到位;疾控机构加强人员技术培训,严格免疫接种操作程序和规范,强化冷链管理,提高疫苗质量,保证免疫成功率;认真实行凭接种证入学、入托制度,加强查验预防接种证的工作力度,对未接种麻疹疫苗者按免疫程序进行补种;仔细查验外出务工人员的返乡儿童和计划外生育的儿童的接种资料,未接种的补种1剂次麻疹疫苗[6]。
参考文献
[1]季友善.涟水县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评估[J].江苏预防医学,2009,20(4):33-34.
[2]迮文远,麻疹控制策略,中国免疫规划,2002.6
[3]李新.无锡市滨湖区1991年~2001年麻疹疫情资料分析[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4.lO(1):122.
[4]伍稚梅,徐天强,张金芳,等.上海市中小学生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效果评价.中国免疫规划,2000,6(1):11~13
[5]HimanAR.中国麻疹控制策略的建议[J].中国免疫规划,2002,8(2):111~115
[6]吴承刚,罗耀星.华南预防医学.第30卷.第6期.2005.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