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药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重症药疹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甲基强的松冲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观察比较两组起效时间、疗效、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总疗效达到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疗效56.67%,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发热消退时间、黏膜皮疹治愈时间、躯干四肢皮疹治愈时间、肝肾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病种球蛋白治疗重症药疹,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败血症采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手段,实验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结合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情况、血清中PCT、CRP以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的时间。结果实验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中辅助使用丙种球蛋白可以有效的提升治愈率,效果较好,可根据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添加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成人重症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并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30例重症心肌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丙种球蛋白治疗,采用统计分析软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67%,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不良反应进行研究,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通过研究发现,丙种球蛋白治疗成人重症心肌炎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中等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狼疮性肾炎并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副反应。方法27例病人为2010年~2013年我院住院病人,诊断为狼疮性肾炎并细菌感染。肾功好转程度IVIG组16例给予①IVIG200mg,/(kg?d),连续用3~5天;②小剂量激素治疗,强的松0.4mg/(kg?d),严重者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③抗生素治疗,根据药敏选择抗生素,或合成青霉素或三代头孢,如皮试阳性选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对照组11例予仅应用上述小剂量激素治疗加抗生素治疗。3-4周根据SLE活动积分及相关临床征象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每周监测肝肾功、血常规等副反应。结果治疗组SLE活动积分、尿蛋白下降程度及肾功好转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体温下降至正常、及体征消失恢复正常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监测副反应无明显肝功血液系统损害,1例因皮疹,考虑过敏反应退出,停药后症状缓解。结论中等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SLE合并细菌感染能缩短感染时间,提高疗效缩短病情缓解时间,可以获得较明显的临床效果,副反应轻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种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102年1月到2012年12月中收治的200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10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解痉,降温,降颅压,改善脑细胞代谢,抗病毒,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性治疗。而对于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和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发热、昏迷以及惊厥消失时间显著的短于对组患者,且治疗组的脑电图以及脑脊液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能够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恢复时间,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预防早产儿医院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生产的早产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抗感染药物进行预防,治疗组60例在抗感染药物预防的基础上,静脉给予丙种球蛋白进行预防。对其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两种方案对早产儿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早产儿在出生后各项检查中表现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早产儿均安全出院,但治疗组早产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较对照度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丙种球蛋白能够显著提升早产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增强早产儿抗医院感染能力,使其健康成长,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为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无反应性川崎病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方法选取2009年6月到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30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的反应情况分为IVIG敏感组和无反应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通过临床治疗和观察分析,诊断为川崎病并接受IVIG治疗患儿130例,其中IVIG敏感者105例,无反应者25例,发生率19.23%(25/130)。无反应组接受IVIG治疗时间早,发热时间长,住院时间长、中性粒细胞比值、CRP明显高于敏感组,而血浆白蛋白明显低于敏感组。IVIG无反应组合并冠状动脉病变9例(36.00%),明显高于IVIG敏感组13例(12.38%)。对IVIG无反应者的再治疗,给予IVIG追加疗法,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泼尼松口服治疗。结论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与IVIG敏感性川崎病患者相比,更容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和严重并发症;接受IVIG治疗时间、发热时间、中性粒细胞比值、CRP,血浆白蛋白是IVIG无反应的危险因素。对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可以用IVIG追加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