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织形态上易混淆的乳腺浸润导管浸润小叶的鉴别诊断方法。方法收集营口开发区中心医院病理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外科诊治的77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和标本,观察浸润导管浸润小叶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77例患者发病年龄33-72岁,平均50.1岁。大体观察肿物68例单灶,9例多灶,直径0.7-10cm,平均2.3cm,患者中浸润导管39例,浸润小叶7例,粘液2例,腺样囊性癌2例,特殊类型1例,腺癌1例,叶状肿瘤1例,假性髓样1例,混合23例。结论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可以鉴别易混淆的浸润导管浸润小叶

  • 标签: 乳腺肿瘤 癌导管 癌小叶状 免疫表型分型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浸润导管的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在此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1例浸润导管患者的声像图资料,结合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综合分析。结果71例浸润导管,超声检查提示浸润导管65例,乳腺纤维腺瘤3例,乳腺脂肪坏死2例,乳腺增生病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1.5%(65/71)。肿块内部呈低回声伴微钙化、边缘毛刺或蟹足征、周围高回声晕、以及肿瘤后方回声衰减为浸润导管的典型声像图特征。结论超声检查在浸润导管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浸润性导管癌 超声表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今社会,宫颈仍然是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主要问题,而且其发病年龄逐渐趋向年轻化。宫颈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疗、化疗,近年来又有新的治疗方法如热疗、免疫疗法等兴起,以下将对现有浸润宫颈的治疗方法进行全面的总结。

  • 标签: 浸润性宫颈癌 手术 放疗 化疗 热疗
  •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高危肌层浸润膀胱手术治疗效果分析。方法:回顾分析医院收治的80例高龄高危肌层浸润膀胱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两种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经尿道膀胱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多柔比星治疗,实验组接受经尿道膀胱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复发率为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对照组复发率为2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高危肌层浸润膀胱患者接受经尿道膀胱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治疗,有助于降低疾病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经尿道膀胱癌 等离子电切术 吡柔比星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27在乳腺浸润导管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方法资料齐全的浸润导管82例,钼钯X线片明确X线表现并标明有关肿块、钙化、肿大淋巴结等并进行分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2例患者组织中的p27的表达水平。结果p27在浸润导管的低表达率为65%,有无钙化组中,含钙化的浸润乳腺癌中低表达的p27值明显高于不含钙化的,x2等于6.7456,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按年龄分组中,x2等于0.1344,p>0.05;肿块≥3厘米及小于3厘米分组中,x2等于4.468统计学有差异,P<0.05;有无腋下淋巴结肿大中,x2等于10.123,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27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种病理类型的恶性程度之高及预后之差,本研究表明浸润乳腺癌中钙化、较大肿块、腋下淋巴结肿大与p27的低表达有相关,可以作为浸润乳腺癌预后较差的一种参考。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乳腺钼靶X线片 p27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肌层浸润膀胱(MIBC)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6年8月MIBC病例7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其中保留膀胱组42例,根治膀胱切除组30例。保留膀胱组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或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结合放化疗。通过门诊及电话等方式随访,应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生存情况。结果随访患者56例,随访率78%。患者随访12~92个月,平均随访43.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0个月。随访期间,死于膀胱者34例,保留膀胱组21例(50%),根治膀胱切除组13例(43%)。术后1、2、3、4、5年生存率保留膀胱组分别为88.1%、83.3%、61.9%、57.1%、47.6%,根治膀胱切除组分别为86.7%、80.0%、66.7%、63.6%、5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IBC采取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可达到与根治膀胱切除相似的生存率。

  • 标签: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浸润微乳头状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并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13例乳腺浸润微乳头状患者病理切片的HE染色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化染色特征。结果HE染色乳腺浸润微乳头状巢多呈桑椹状或微乳头状,与周围纤维组织间有明显间隙。免疫组化染色ER、PR、C-erbB-2、CD44v6呈阳性,Actin(sm)呈阴性,细胞簇的外周细胞膜和中间腔缘EMA染色呈阳性。结论乳腺浸润微乳头状组织形态独特、侵袭和淋巴转移率高、预后差,无论其成分多少都应引起重视。

  • 标签: 微乳头状癌 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肌层浸润膀胱(MIBC)保留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03年1月~2010年8月MIBC病例7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治疗方式,其中保留膀胱组42例,根治膀胱切除组30例。保留膀胱组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或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结合放化疗。通过门诊及电话等方式随访,应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生存情况。结果随访患者56例,随访率78%。患者随访12~92个月,平均随访43.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0个月。随访期间,死于膀胱者34例,保留膀胱组21例(50%),根治膀胱切除组13例(43%)。术后1、2、3、4、5年生存率保留膀胱组分别为88.1%、83.3%、61.9%、57.1%、47.6%,根治膀胱切除组分别为86.7%、80.0%、66.7%、63.6%、5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IBC采取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可达到与根治膀胱切除相似的生存率。

  • 标签: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仁素(Nucleolin,C23)和ki-67在乳腺浸润导管、乳腺纤维囊变中的表达情况,研究核仁素在乳腺癌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组织芯片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二步法检测40例乳腺浸润导管、40例乳腺纤维囊变中核仁素及Ki-67的表达。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核仁素在纤维囊变的表达部位为细胞核,在乳腺浸润导管中除了细胞核外还有部分细胞的胞浆和胞膜亦有表达;Ki-67在乳腺浸润导管、纤维囊变中均为细胞核表达。核仁素和ki-67在乳腺浸润导管、纤维囊变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核仁素在乳腺浸润导管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其表达会有明显增高且从细胞核转移到胞浆,其与Ki-67可以作为细胞增殖的一个指标。

  • 标签: 核仁素/Nucleolin Ki-67 浸润性导管癌 乳腺纤维囊性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乳腺浸润导管患者病理组织中NF-κB、COX-2、MMP-9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乳腺浸润导管患者50例,均为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收治,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NF-κB、COX-2、MMP-9表达情况。结果NF-κB阳性表达31例,占62%;COX-2阳性表达38例,占76%;MMP-9阳性表达41例,占82%,且不同指标之间具相关。结论NF-κB、COX-2、MMP-9在乳腺浸润导管中均呈高表达,且各指标具正相关,NF-κB可将COX-2激活,COX-2可诱导MMP-9上调,共同引发乳腺癌浸润及远处转移。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NF-&kappa B COX-2 MMP-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颈微小浸润鳞状细胞患者的病理诊断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本溪市中心医院诊断的12例子宫颈微小浸润鳞状细胞癌病例(国际妇产联盟FIGO标准)总结其诊断方法及临床转归。结果12例中4例行子宫颈锥切术,8例行子宫全切术,术后随诊一年至两年,11例未见复发,1例行子宫颈锥切术病例3个月后复发,行子宫广泛切除,术后未见转移。结论尽管子宫颈微小浸润鳞状细胞的诊断标准尚不统一,但患者复发及转移率很低,子宫全切术可达到很好的治愈效果,详尽的病理报告对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和预后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子宫颈 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NA倍体和P53与乳腺浸润导管临床病理学因素(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无栓)的相关,并探讨P53与DNA倍体的相关,从而为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XX医院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间乳腺肿瘤患者112例,采用细胞DNA自动检测分析仪测定细胞核DNA含量,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P53,分析DNA倍体和P53与乳腺浸润导管临床病理学因素的相关以及DNA倍体与P53的关系。结果良性肿瘤、导管浸润导管三组的DNA异倍体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823,P<0.001)。P53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分级有关(χ2=28.439,P<0.001)。P53蛋白阳性表达细胞中DNA含量高于P53蛋白阴性表达细胞(t=2.18,P=0.033)采用spearman’s秩相关进一步分析P53蛋白表达与DNA含量的相关,结果表明P53蛋白(r=0.753,P<0.01)表达与DNA含量呈正相关。结论恶性肿瘤中DNA倍体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提示细胞DNA定量对肿瘤良恶性鉴别有重要价值。DNA含量与组织分级和分子分型有关,组织分级越高,DNA含量越高,提示肿瘤的恶性度越高。P53阳性表达与组织分级、分子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有关;DNA含量越高和P53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临床病理分期和有无栓无关。

  • 标签: 乳腺癌 DNA倍体P53临床病理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