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预防和治疗晚发性佝偻病。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诊断晚发性佝偻病患儿67例,通过问诊、常规体格检查、骨骼x线和血生化检查,分析其临床特点,观察治疗效果。结果67例患儿均给予VD和钙剂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复查血生化指标正常,少数患儿骨骼畸形略有纠正,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晚发性佝偻病一旦发生骨骼畸形,很难恢复,积极预防和早期治疗本病至关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临床防治儿童佝偻病的有效方法,观察其临床防治效果。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来我所儿童体检的416例儿童中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具体发病原因,结果416例儿童中有47例患有佝偻病,患病率为11.3%,其中男孩28例,占59.6%,女孩19例,占40.4%,年龄在三个月至7岁,并据此通过加强户外活动次数进行预防或采用补钙、补VD补锌以及补VAD、(鱼肝油)等进行治疗。47例佝偻病患儿均全部治愈。结论补充VD和日光照射是治疗儿童佝偻病的重要手段,但是也不能忽视钙、锌的补充,另外多进行户外活动,让儿童多晒日光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佝偻病。
简介:摘要目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我国婴幼儿期发病率较高的维生素营养障碍性疾病之一,本病常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易引起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严重者可发生骨骼畸形。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预防佝偻病的发生对我国儿童保健事业具有重大意义。方法本研究对105例可疑佝偻病患儿进行骨碱性磷酸酶(BALP)及钙、磷、碱性磷酸酶的测定。BALP测定采用全血干化学免疫浓缩法测定,结果判定>200—250U/L为维生素D缺乏状态,>250<300U/L为佝偻病初期,>300U/L为佝偻病激期,同时进行钙、磷、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及腕部X线检查。结果105例中BALP>200—250U/L即维生素D缺乏状态患儿30例,>250<300U/L即佝偻病初期患儿为50例,>300U/L即佝偻病激期为患儿25例。结论血BALP改变先于血钙、磷、ALP及X线改变,也先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变,因此可以认为血BALP是诊断小儿佝偻病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尤其适用于处于维生素D缺乏状态而无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患儿,使这一群体的早期治疗成为可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0-3岁小儿早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因素,并进行积极干预。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的0-3岁的小儿50例进行血生化检查,测定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检查后将诊断为佝偻病的小儿作为治疗组,非佝偻病小儿作为预防组,所有小儿随访1年。结果经诊断39例小儿确诊为佝偻病,患病率为78%,治疗组通过治疗干预后,患病人数下降至12人,与干预前下降了69.23%,在初期、激期干预前后两期的表现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0-3岁为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高发期,应尽早筛查,并积极进行干预,降低其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