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0~3岁小儿早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探析0~3岁小儿早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干预

马芹穆合塔尔

马芹穆合塔尔(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830002)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0-3岁小儿早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因素,并进行积极干预。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的0-3岁的小儿50例进行血生化检查,测定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检查后将诊断为佝偻病的小儿作为治疗组,非佝偻病小儿作为预防组,所有小儿随访1年。结果经诊断39例小儿确诊为佝偻病,患病率为78%,治疗组通过治疗干预后,患病人数下降至12人,与干预前下降了69.23%,在初期、激期干预前后两期的表现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0-3岁为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高发期,应尽早筛查,并积极进行干预,降低其发病率。

【关键词】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干预

【中图分类号】R59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4-0050-02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即骨矿化不足,又可称为骨软化症,是以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和临床以骨骼的钙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维生素D是钙代谢最重要的生物调节因子之一,是维持高等动物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素。维生素D不足导致的佝偻病,发病缓慢,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影响生长发育。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其患病率在不断下降,但其作为危害中国儿童四大常见病之一,仍应重点防治,现将50例小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的0-3岁的疑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50例患儿,其中27例男孩,23例女孩,平均年龄1.5岁。所有患儿均按照1999年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修订的以病史、症状以及体征为指标的简易诊断标准[1],其中体征为主要条件。

2方法

将收治的50例疑似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患儿进行血生化检查,测定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检查后将诊断为佝偻病的小儿作为治疗组,非佝偻病小儿作为预防组。治疗组的小儿根据情况给药:初期佝偻病,每日口服维生素D5000-10000单位;激期佝偻病,每日口服维生素D1万-2万单位。同时给与钙剂,每次0.5-1克,每天2-3次。每天坚持1.5-2小时的户外活动。1个月后复查,符合标准后后改为预防用量。预防组每日口服预防用量的维生素D400单位。所有小儿3个月复诊1次,随访1年。

3结果

经诊断39例小儿确诊为佝偻病,患病率为78%,治疗组通过治疗干预后,患病人数下降至12人,与干预前下降了69.23%。佝偻病临床分为四期[2]:初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治疗组干预前后初期、激期两期的表现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各年龄段患儿的症状体征情况表1

4讨论

4.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小儿常见病,是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占总佝偻病95%以上,本病系因小儿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全身性钙、磷代谢失常以致钙盐不能正常沉着在骨骼的生长部分,最终发生骨骼畸形。正在生长的长骨干骺端或骨组织矿化不全,或骨质软化症是其主要特征,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尽管佝偻病虽然很少直接危及生命,但因发病缓慢,易被忽视,一旦发生明显症状时,机体的抵抗力低下,易并发肺炎、腹泻、贫血等其它疾病。

4.2本组调查显示,1-12个月以内为小儿佝偻病发病高峰,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该年龄段小儿的症状体征方面的变化最为明显。近年来的调查显示[3],小儿维生索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应对其进行早期筛选,掌握佝偻病的影响因素,针对性的进行合理干预,从而降低佝偻病的发病率。

4.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原因:(1)日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可由皮肤经日照产生,如冬季日照不足,需要定期通过膳食补充。对于小儿来说,日光浴是使机体合成维生素D3的重要途径;(2)维生素D摄入不足天然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动物性食品,如海水鱼鲱鱼、沙丁鱼等,动物肝脏、鱼肝油等都是维生素D2的良好来源。鸡蛋、牛肉、黄油和植物油中也可获得少量的维生素D2。当天然食物所含的维生素D不能满足婴幼儿的需要是,应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尽量多晒太阳,同时补充鱼肝油;(3)钙含量过低或钙磷比例不当食物中钙含量不足以及钙和磷比例不合适均可影响钙、磷的吸收。母乳中钙、磷的含量虽然不及牛乳中钙、磷含量高,但其钙、磷的比例(2:1)比牛乳的比例(1.2:1)更容易被小儿吸收;(4)需要量增多生长速度快和体内钙储存不足导致早产儿易患佝偻病;婴儿生长发育快对维生素D和钙的需要量增多,也容易引起佝偻病;但小儿在2岁后因生长速度减慢且户外活动逐渐增多,因此佝偻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减少。(5)疾病和药物影响肝、肾疾病及胃肠道疾病严重影响维生素D、钙、磷的吸收和利用[4]。先天性胆道狭窄或闭锁、小儿胆汁郁积、胰腺炎、难治性腹泻等疾病均可影响维生素D、钙、磷的吸收而患佝偻病。

综上所述,0-3岁为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高发期,应尽早筛查,并积极进行干预,降低其发病率。

参考文献

[1]俞淑敏,沈时霖.再论亚临床型佝偻病的名称及诊断标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0):597-598.

[2]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黎海苠.陈荣华.毛萌,王卫平.赵正言.沈晓明.新时期我国儿童保健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中华儿科杂志,2009(09):122-l24.

[4]张丽敏.先天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倭病56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0):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