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新生监护病房(NICU)新生和出生正常新生听力筛查状况之间的差异,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6年2月至2009年5月儿科NICU新生201为病例组,在其住院3-7d内予以听力筛查,未通过者均在出生后42d复查,仍没通过者出生后3个月再次复查。另选取同期出生正常的202新生作为对照组,全部在生后42d予以听力筛查;未通过者出生后3个月复查。结果在出生后42d,NICU组单耳及双耳未通过的检出率(59.70‰,39.80‰)均高于对照组单耳及双耳的未通过检出率(19.80‰,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4.207,P〈0.05;2χ=5.604,P〈0.05)。在出生后3个月时,NICU组单耳及双耳未通过的检出率(34.83‰,34.83‰)也均高于对照组单耳及双耳的未通过检出率(4.95‰,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4.622,P〈0.05;2χ=4.622,P〈0.05)。结论NICU组新生听力筛查未通过率高于出生正常组新生,提示入住NICU的高危因素和(或)疾病因素可能会对新生听力功能产生损伤。儿科医生应重视NICU新生在出院前后的听力筛查工作,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 标签: NICU 新生儿 听力筛查 早期发现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风险管理在新生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40实施PICC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这些随机分为A组(进行常规护理)和B组(在常规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每组20。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B组患儿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A组患儿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对护理的总满意95.00%明显大于A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新生PICC护理中有十分良好的应用效果,通过风险管理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新生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因此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PICC新生儿 护理 风险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在临床治疗治疗中,静脉输液是最常见和有效的治疗方式。随着技术的进步,静脉输液工具在临床的应用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由于其良好的适应性逐渐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鉴于重症新生的特点,对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在新生科的应用提出了特殊的护理要求。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 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icc导管在新生长期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随机选择使用picc导管的82长期输液新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新生的入院时间分组,前41名新生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后41名新生使用综合护理,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新生picc导管留置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而一次穿刺成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新生长期输液时应用picc导管,并加强其综合护理,能够减轻新生输液时的穿刺次数,减轻痛苦程度,并且能够提升新生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picc导管 新生儿 长期输液 应用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2011年住院新生的调查,以了解目前我院住院新生的疾病谱,为今后确定新生疾病的防治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12月489住院新生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2005年全国资料作比较。结果①男女性别比为1.221;②早产儿占住院新生的37.8%,高于2005年全国资料;③该时期住院新生中早产儿、新生窒息、败血症比例高于全国资料。结论住院新生中早产儿比例明显升高,应做好孕期保健和胎儿监测工作,加强产、儿科合作及窒息复苏技术的推广,降低早产儿、窒息和败血症的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从产科角度寻找新生窒息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新生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窒息130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脐带因素、胎盘功能不全及羊水过少为主要原因分别占24.6%、23.1%、21.5%,重度窒息率以产前出血比率最高占41.7%,其次为羊水过少、胎盘功能不全、早产。结论做好产前检查,及时治疗妊娠并发症,加强产前、产时胎心监护及超声检查,及时防治胎儿宫内窘迫。

  • 标签: 窒息 新生儿 产科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引入世界卫生组织推广的新生早期基本保健技术,探讨适合我国的新生早期基本保健服务模式,降低新生死亡率、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新生健康。方法采用临床非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实验组按照新生早期基本保健技术对2000新生进行护理和保健,对照组采用传统新生保健模式对2000新生进行护理和保健,观察新生Apgar评分、母乳喂养、脐带炎症及脱落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新生早期基本保健组与传统保健组相比,新生Apgar低评分率、脐带感染率更低,脐带脱落时间更短,新生第一次母乳喂养成功率更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早期基本保健模式操作方便简单,值得在其他地区推广。

  • 标签: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 体温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游泳的方法,分析其在新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整理收集我院出生的200正常新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游泳组107和对照组93,对照组新生采取常规护理,游泳组新生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新生游泳。观察两组新生摄乳情况、体重变化,对比胎便转黄时间、血清胆红素的变化。结果7d后,游泳组新生在进行游泳护理后,新生摄乳量(580±70)ml,体重(3250±286)g,血清胆红素为(134.5±28.69)umol/L,胎便转黄时间(42.2±6.87)h。所得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游泳可以加强新生运动,促进生长与发育,是一种科学的新生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游泳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 PICC 导管堵塞的原因,并分析相关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选择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9 月期间收治的 300 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资料,按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每组 150 ,对患儿 PICC 导管堵塞的原因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发生 PICC 导管堵塞的情况 。 结果: 经研究发现,患儿 PICC 导管堵塞的原因主要有:血管因素、导管使用因素、管理因素等。在实施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堵塞的例数及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的方式对新生 PICC 导管进行护理,可减少发生堵管的风险,有效延长新生留置导管的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PICC置管 静脉穿刺 堵塞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从外周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新生中心静脉时的最高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情况.方法收集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9月共72开展PICC置管的患儿,由外周静脉不同位置为新生置入PICC导管临床病例进行观察,经分析新生体重、PICC置入后的使用情况及其导管尖端位置与出现静脉炎的关系。结果使用PICC新生中,体重不足1,500g的早产儿占80.0%;贵要静脉在置管静脉中达到65.33%;经贵要静脉置入的PICC导管更加容易实现预测长度,其尖端更易于抵达上腔静脉;尖端抵达上腔静脉的导管使用时间明显较长,且出现静脉炎几率较低。结论对NICU中的危重新生和早产新生而言,PICC是输注治疗用药以及进行肠道外营养的一种有效途径,置管是否高效、使用与维护是否正确影响着导管的实际使用时间,以及出现并发症几率。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新生儿 置管长度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下腔静脉PICC置管的护理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11月到2013年1月我院16新生采用下腔静脉PICC置管术的患儿,注意术前宣教和术前准备,术后注意股静脉穿刺部位的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出血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等。结果16患者未发生致命性肺栓塞,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下腔静脉PICC置管术预防肺栓塞较为简单、安全和有效,手术前后护理非常重要。

  • 标签: 新生儿 下腔静脉 PICC置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EKG降低新生PICC穿刺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0新生PICC穿刺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0)与对照组(60),两组患儿均基于PICC置管,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在对照组患儿的护理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儿EKG联合并发症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并发症护理结合EKG辅助PICC尖端定位,提高了对患儿置管的一次性成功率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极大的降低了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PICC置管 EKG 并发症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从外周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新生中心静脉时的最高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情况.[方法]:收集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9月共72开展PICC置管的患儿,由外周静脉不同位置为新生置入PICC导管临床病例进行观察,经分析新生体重、PICC置入后的使用情况及其导管尖端位置与出现静脉炎的关系。[结果]:使用PICC新生中,体重不足1,500g的早产儿占80.0%;贵要静脉在置管静脉中达到65.33%;经贵要静脉置入的PICC导管更加容易实现预测长度,其尖端更易于抵达上腔静脉;尖端抵达上腔静脉的导管使用时间明显较长,且出现静脉炎几率较低。[结论]对NICU中的危重新生和早产新生而言,PICC是输注治疗用药以及进行肠道外营养的一种有效途径,置管是否高效、使用与维护是否正确影响着导管的实际使用时间,以及出现并发症几率。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新生儿 置管长度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窒息产科原因及有效,及时的新生心肺复苏技术对婴儿的救治效果。方法251新生窒息的产科原因,分娩方式进行分析,并对窒息的新生按国际公认的ABCDE复苏方案进行复苏治疗,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51窒息患儿经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治疗后,除1重度窒息患儿抢救无效死亡之外(孕母突发急性羊水栓塞)其余均复苏成功。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及时实施预防新生窒息措施,及早判断新生窒息的发生,并熟练掌握新生复苏技术,才能降低新生窒息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并提高新生窒息抢救成功率,从而提高产科质量。

  • 标签: 新生儿 窒息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青紫的病因和临床特征。方法对2011年5月-2011年10月38青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8青紫新生中心性青紫33(86.8%),其中以原发肺部疾病为首要病因,即肺源性青紫32(84.2%),心源性青紫仅1(2.7%);周围性青紫3(7.9%);其他原因青紫2(5.3%).(2)38青紫新生入院后连续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2)并血气分析,根据病情给予保暖,暖箱内吸氧、头罩吸氧、CPAP等不同方式的氧疗。中心性青紫患儿TcSO2可见低于85%(如80%,82%,84%),氧疗后32肺源性青紫30消失,TcSO2升至90%以上,1NRDS转院,1胎粪吸入综合症血气分析PH7.026死亡。1先心病,氧疗前TcSO277%经积极治疗青紫消失;3周围性青紫中2局部挤压伤引起“压迫紫”氧疗无效,TcSO2均95%以上.1休克、窒息、贫血血气分析PH6.939,血色素97g/L经抗休克、氧疗不能很快好转当天放弃治疗;2其他原因青紫为红细胞增多症,氧疗对青紫改善作用小,氧分压正常。结论新生青紫的病因以原发肺部疾病为首位,保暖、氧疗是青紫治疗的基本方法,但效果因病因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肺源性青紫多数可以很快消失。

  • 标签: 新生儿 青紫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