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清澈的河上,几叶扁舟停靠在码头旁,随着水波的起伏轻轻荡漾。初见洲,比起平日里朋友圈相片上看到的还要真实还要美。拾级而上,踏上青石板铺成的小路,扑鼻而来的是柚叶的清香,很快的,出现在眼前的是大片大片的柚树林,满眼的绿油得似乎要滴落下来,树上缀满了果实,正值生长期的柚子虽然还没有穿上黄色的外衣,却也沉甸甸的,把树枝压弯了腰,有的还垂到路面上头,调皮地碰一碰路人的肩膀,路过的人们驻足其中拍照留影。

  • 标签: 印象丹洲
  • 简介:曾经讲过一段自己独闯沙漠的经历。那是上大学时的一个暑假,于身上揣了200块钱,和两个师兄一起坐车去新疆。他们在柳园下车后,先到了敦煌莫高窟。在那里的几天,于和师兄几乎每天都去游览洞窟。除了那些壁画让于感到激动以外,还有一个更让她向往的,就是沙漠里的鸣沙山。

  • 标签: 沙漠 手电 骆驼刺 新疆 毛巾 火柴
  • 简介:蔻。十指蔻,即现代俗称的“指甲油”。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她为他亲手裁衣纳衫,将一寸寸相思和韶华缝进针脚:在晚来天欲雪的冬夜,她静静立在一旁,红酥手,黄藤酒,为他将冷冽的寒意一一驱散;屈指西风,流年偷换,终到了老去的那一日,那手便如枯木一般腐朽不堪,沟壑横生昭示着人间百般苦,不再细腻纤纤。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1穆三不喜欢瓦塘镇的夜晚.她不相信自己要在瓦塘镇扎根、要在瓦塘镇生活了.在穆三骨子里,被她认可的只有柿子岭和文城的夜晚.柿子岭的夜晚是已经在心里扎根抓土的——那种太纯或者说太粗的夜色里,飘着野鸡、野鸟的叫声,飘着爹娘站在崖口呼喊"三"的余音;柿子岭的夜晚,是那种挪一脚就能踩到一片树叶或蹬住一块石头、石缝里的一根细草也能拴住一条羊腿的夜晚.然后就是文城,是文城芦苇街的夜晚——文城的夜色里暗藏着对一个山里姑娘的诱惑,弥漫着一种油炸的香味,有城市男、女身上的一种脂香.

  • 标签: 瓦塘 穆三丹瓦
  • 简介:  黝黑、灵敏的姑娘,太阳使果实成长,  使水草弯曲,使小麦灌浆,  造就了你快乐的身体、明亮的眼睛  并使水灵灵的笑容挂在嘴角上.  当你伸开双臂,一个黑色、渴望的太阳  滚动在你黑色的发丝上.……

  • 标签: 做成树叶 阳光做成 黑岛阳光
  • 简介:《论语》这部书,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这些道理看起来很朴素,这些办法有时候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简单地说,它告诉我们的是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里的分寸。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困惑:父母对孩予关爱得无微不至,却常常招致孩子的反感;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却常常

  • 标签: 处世之道 论语 孔子 把握原则 好朋友 朴素
  • 简介: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与张承志的《骏马》是两篇哲理意味较浓的诗意小说,都探索了民族走向现代化进程中农业文明所遭受的打击,体现了作家深刻的理性思维。两部小说都创作了位于文明冲突中心的青年一代形象,通过他们的悲剧反映了传统和现代抉择的艰难。两部小说充满了民风民俗,都采用诗化小说的方式,加深了小说的美感效应。

  • 标签: 《德伯家的苔丝》与《黑骏马》 主题 人物 诗化小说
  • 简介:很多年以来,我一直从骨子里对港、台作家们的文学作品怀有极深的成见(李敖、金庸、白先勇等个别作家除外)。也许因为港、台作家们所生存环境逼仄狭小的缘故吧,他们的眼界、胸怀,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小气起来,每每下笔为文,要么总离不开自己身边三两好友的柔情蜜爱芝麻西瓜张家长李家短;

  • 标签: 余光中 文学作品 作家 白先勇 金庸 为文
  • 简介:1998年11月4日下午,我由张燕琴女士陪同,专程去拜访新藤兼人先生。新藤兼人是日本电影界元老,电影剧作界巨擘。如果从1937年他的剧本《失去土地的农民》在《电影评论》征文中中选算起,他从事电影剧本创作已六十多年,先后创作电影剧本二百余部,同时还兼做...

  • 标签: 电影剧作家 兼人 日本电影 电影剧本创作 电影编剧 民族电影
  • 简介:<正>从历史的角度看,黄酒是中国酒历史的主流,占尽了风流。清代以前的中国酒史简直就是黄酒史。黄酒占主导地位的时期是从史前时代起一直到清代。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三个阶段,史前时代到商代以前为第一阶段,是我国黄酒的启蒙期。从公元前1600年的商王朝到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历时1400年为第二阶段,这是黄酒的成长期。在这

  • 标签: 中国酒 丹溪 浙江义乌 黄酒生产 金华酒 红曲酒
  • 简介:九十年代以前,学界大体认王元化是学贯中西的文艺理论家。然学界大多忽略,真正纵贯王元化文论演化七十年的思辨方法,是源自前苏联的"日诺夫主义"。王元化撰于1939-1940年的《鲁迅与尼采》、《现实主义论》证明"日诺夫主义"是其初述文论的理论基点。以1943年为时间起点的"第一次反思",表明王元化开始质疑"日诺夫主义"有掩抑作家人格力量之嫌,但并未提升到方法论水平去否定"日诺夫主义",这就为其六十年代撰《文心雕龙创作论》时全线复活"日诺夫主义"埋下伏笔。1976年王元化从黑格尔美学觅得"知性不能把握美"与"情志"两大命题,本可在理论上一举掀翻"日诺夫主义"的文艺"本质论"和文艺"功能论",从而成为改写中国现代文论史进程的领军人物,但因其当年受囿于"日诺夫主义"的那块反映论哲学短板,故痛失历史机遇。

  • 标签: 王元化 文论方法 演化 日丹诺夫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