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茶”一词,古文献中常见,如唐张籍《和陆司业习静寄所知》云:“山开登竹阁,僧到出茶。”唐朱庆馀《题任处士幽居》云:“湖云侵卧位,杉露滴茶。”但其为何物,今人多有不明。检各大辞书,多未予收录,唯《中国古代器物大辞典》有该词条,曰:“茶,置器物的架子。”似仍未得其实。

  • 标签: 考释 古文献 器物
  • 简介:本文从认知心理的角度,对同义词组“边、”的使用规则提出新解释,并以此倡导一种“教会学生像操母语者一样去感觉思考”的对外汉语教学理念。

  • 标签: 同义辨析 认知心理
  • 简介:“主动补格范式”是非正则主语范畴的一个小类。尽管专门对主动补格范式机理的研究不多见,但对非正则主语范畴已有不少描写性研究,指出其主语施事特征弱化、虚化、异化,许多句子主语具有“非人称”特征,造成句法行为异常。许多研究对这些结构上的特征用“语用因素”来作出解释,认为这是以语用为主导的现象,占优势的语用关系弱化了句法---语义关系,但揭示该范式形成过程机理的研究阙如。研究发现,要弄清楚格范式---主动补格范式也包括在内---的形成,弄清楚格主语为什么可能是一个关键。本研究希望以这类非正则主语句为例,从心智哲学视角出发,用动态的意识活动过程进行分析,解释这类格句的非正则主语为什么可能、又是如何实现的,用抽象的心智层面共性来解释该类范式的构成和特点。

  • 标签: “主动补”旁格范式 动态意识活动 意象 意向性 用例事件
  • 简介:《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已卯本(以下简称《重评》)中,有不少用朱笔写的圈改改,其中有的是明显的脱误与笔误,有的是语法上的,有的是修辞上的,本文着重探讨属于修辞上的。脂砚斋的圈改改闪耀着修辞艺术的光芒。限于篇幅,仅举一例,试作如下评析。

  • 标签: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修辞艺术 简称 语法
  • 简介:中古的从、邪、、禅几个声母的区别一直存有疑问。通过对位于江淮官话和吴语之间的丹阳方言的考察,以及丹阳与邻近几个方言点的对比,可探讨这几个声母在江淮官话和北部吴语一带的演变情况:其中,从、邪两母可推断出在某个时点是有区别的,但更早时可能有共同来源;而中古的母、禅母在这一带则倾向于不分或相混。

  • 标签: 从母 邪母 床母 禅母 丹阳方言 层次
  • 简介:文章从语言学理论角度分析了汉语“VP+NP1+的+NP2”句法歧义的动因,探讨了词汇语义特征对歧义程度的影响作用,以及歧义程度高的“VP+NP1+的+NP2”结构仍表现出歧义偏向性的原因。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实验发现:1)歧义偏向性、动词致歧度均影响汉语“VP+NP1+的+NP2”句法歧义加工,分别导致额-颞网络、额下回三角部(BA45)激活,且该两因素间存在交互影响;2)脑功能成像数据还显示在偏正结构解读条件下,高动词致歧度与低动词致歧度句子之间没有差异,而动宾结构解读条件下,高动词致歧度与低动词致歧度句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该结果表明:1)句法与语义信息共同影响汉语句法歧义解读;2)尽管句法歧义允许两种结构分析,但它们的心理表征并不平衡,存在解读偏向且偏正结构的表征占绝对优势。

  • 标签: 句法歧义 歧义程度 歧义偏向性 脑功能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