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审计工作正面临新的挑战,而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和防范审计风险,已成为审计主体不能回避的迫切问题。《审计法》《中国审计规范》的实施为防范风险、提高质量提供了保证,但鉴于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时间比较短,还没有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并体现国际公认审计原则的国家审计标准体系和具体的专业审计操作指南,故在实施审计检查中难免存有主观随意性,从而影响了审计质量。本文就执行《中国审计规范》中有关准则的情况,结合审计质量检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浅析其表现、危害及基本对策。一、审计方案制作不规范,对实施审计缺乏约束力据有关资料介绍,发达国家政府审计,制定一个项目审计方案要占完成
简介:根据Simunic(1980)提出的审计费用模型E(c)=cq+E(d).E(p),审计费用包括审计所耗费的生产要素成本cq,以及预期的损失。审计生产成本是指在具体审计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包括审计的外勤成本、内部整理复核实施成本,与审计客户规模的大小,复杂程度及风险有关。将来可能存在的损失指因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可能发生的诉讼损失,这种损失通常与会计师审计疏忽或失败有关,也与客户是否存在财务风险有关。在我国有几千家会计师事务所,可以从事证券业务,包括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也有70多家,会计师执业也是没有地区限制的,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审计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因此,我们把分析的重点放在审计成本方面,来考察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
简介:本文利用我国31个地方审计机关2008—2012年的审计年鉴数据,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识别了影响其绩效的主要因素,并采用灰色局势决策模型和DEA模型从效果和效率两个维度对其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审计决定处理处罚及其落实情况、移送处理及其落实情况依次成为影响地方审计机关绩效的主要因素,而被审计单位数、审计意见数及审计意见被采纳情况不影响审计机关的绩效评价结果;相对北部和西部地区,南部和东部地区审计机关的绩效水平更高;导致我国审计机关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无效率而非规模无效率。以上研究方法避免了以往研究采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或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权重赋予时的主观性,也为合理评价我国地方审计机关绩效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