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东汉以来的佛经翻译中国翻译史的开端,也是中国翻译思想史、理论史的肇始。佛经翻译中的译者、译著、译场和译论都是值得关注的重要研究项目,研究中国古代佛经翻译中产生的思想和理论萌芽对中国翻译学科的理论贡献和当代意义。

  • 标签: 归化 异化 直译 意译 不可译
  • 简介:中国历代的译经大师,不但将汗牛充栋的印度佛教经典陆续译成汉文,创造了人类文化交流史上的奇迹。而且在译经过程中还善于总结经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翻译理论。这些理论虽然只是散见于各个时期所出经论的序文跋语里,但大多简明扼要,论点鲜明,切合实用,达到了相当高的认识水平与概括能力。汉文“翻译”一词即出于译经大师之言。赞宁《宋高僧传》释“翻”云:“如翻

  • 标签: 佛经翻译 译经 佛教经典 经论 僧传 译人
  • 简介:一段时间以来,陆续有人对明末翻译大家李之藻的翻译思想进行归结,主要涉及翻译标准与原则等,经考察,相关意见经不起推敲,因为体现相关思想的文字要么找不着出处,要么属于张冠李戴,要么被误读。李之藻谈论翻译的文字不少,从中不难捋出些许翻译思想,主要包括翻译的重要性、翻译目的、翻译原则、翻译方法、翻译可能性等。

  • 标签: 李之藻 翻译思想 他人归结 辨误 新探
  • 简介:经典翻译在巴哈伊教的传播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考察宗教经典翻译对宗教传播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等问题。当代新兴宗教巴哈伊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其宗教经典翻译不断地与中国文化相适应,宗教术语在不同环境、不同时代适时地调整或改变,这正是外来宗教本土化的过程,也是每一个宗教在中国土壤中能否生存的关键。

  • 标签: 宗教传播 本土文化 本土化
  • 简介:净土思想源于印度佛教,随着佛经的翻译传入中国中国的净土思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个主导的方向:一是唯心净土,一是弥陀净土。前者以禅宗为代表,是自力佛教的典型;后者以净土宗为代表,是它力佛教的典型。慧远作为一代高僧,信仰的是西方净土,主张观想念佛。本文分析了慧远净土念佛思想与禅宗“唯心净土”的逻辑联系,同时探讨了慧远与净土宗“弥陀信仰”之间的关系,认为慧远既是“唯心净土”思想的先驱,又是“弥陀信仰”的开创者。

  • 标签: 慧远 观想念佛 唯心净土 弥陀信仰 禅宗 净土宗
  • 简介:本文从中国宗教思想整体的角度,考察了外来宗教思想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固有宗教思想的形成、展开和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中国宗教思想所发生的变化等问题。因篇幅关系,译文分三次刊出。

  • 标签: 经学 佛教学 道教 《佛说无量寿经》 鬼道 神道
  • 简介:洪修平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出版。《宝庆丛书》之一,朗宇主编。本书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魏晋般若学及其与玄学的关系;二是玄佛合流与僧肇思想;三是禅学与禅宗;四是佛教的中国化问题;五是中国佛教的特点与精神;六是儒佛道三教关系中国佛教的发展。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实际上贯穿着一条主线,即从印度佛教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关系中来研究中国佛教的传播发展及其特点的理解。

  • 标签: 中国佛教 佛教儒道 儒道思想
  • 简介:"宗教经典翻译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由广州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巴哈伊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巴哈伊研究中心、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化与翻译研究所、全球文明研究中心与新纪元国际出版社协办,于2012年5月12-13日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40余名研究者参与了此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是一场小型紧凑、讨论问题比较集中、学术含量很高的会议。

  • 标签: 翻译 世界宗教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兰州交通大学 广州大学 学术研讨会
  • 简介:佛教在中国,是在种种矛盾的不断融合中发展起来的。在中国佛教发展过程中,佛教学者们不断地吸收和融合中国传统思想,特别是一直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不断调和与儒家思想理论之间的关系。在儒佛道三教斗争与融合过程中,佛教的教义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互相影响,还吸收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形成了中国佛教伦理思想学说。这些学说反过来又对中国的社会、文化、民间习俗和民众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应该说,这些演变从佛教传入中国汉地就已开始。到魏晋南北朝,随着佛教教义在中国社会的流传,佛教经典翻译的发展以及对佛教理解程度的加深,佛教和中国传统思想的矛盾和融合过程也全面展开。到了隋唐时期,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国佛教教义思想已经基本形成,与此同时,中国佛教的伦理学说也已基本确立。

  • 标签: 印度佛教 中国佛教 佛教伦理
  • 简介:去年11月下旬,中国基督教全国两会代表团,应香港基督教协进会和香港华人基督教联合会的邀请,访问香港,与香港教会的弟兄姊妹交流分享。本文是季剑虹长老在访问期间所作的一次演讲。现将本文及李景雄博士的回应文章一并在本期发表,以飨读者。

  • 标签: 基督教 神学思想建设 中国教会 回应 访问 演讲
  • 简介:从人文主义的角度看,宗教文本是某个宗教发源地的民族成长记录和灵性智慧结晶,宗教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翻译这种跨语言、跨文化交流手段的。从翻译文化史的角度看世界三大文本宗教的传播特点,佛经翻译呈现“使节文化”色彩,即文本翻译几乎没有宗教政治色彩;圣经翻译呈现“征服文化”色彩,即文本翻译和传播的政治意图明显;《古兰经》翻译带有“迁徙文化”色彩,即文本翻译和传布伴随着民族流动。宗教具有排他性,宗教文本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趋向和鲜明的文化异质性,这使得宗教文本的翻译十分复杂,显示了宗教翻译属灵语言的重要性和翻译工程的社会复杂性。本文探讨宗教翻译的基本问题、研究进展和研究方法。

  • 标签: 宗教翻译 基本问题 研究进展 方法
  • 简介:本文从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Nord)提出的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的角度,对美籍华人学者余国藩(AnthonyC.Yu)和英国汉学家詹纳尔(W.J.F.Jenner)两个《西游记》译本中佛教用语的翻译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余译本为了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让更多的西方读者了解佛教文化,主要采用文献型翻译来传译原文中的佛教用语。与此同时,余译本也考虑到了目标读者的阅读需求,常采用梵文加注释的翻译方法,在传递原文信息的同时,也较好地将原文中佛教文化渗透到读者中,使译文读起来更具异国情调。而詹译本为了更加流畅地传递原文信息,使译文可读性更强,倾向于主要使用工具型翻译,如能在译入语文化基督教中找到类似的意象,多采用直接套用法。尽管两位译者所秉承的翻译理念有所不同,但其译作各有所长,受到东西方学术界的高度赞扬与肯定,以及西方读者的喜爱。本文认为以传播宗教文化、为研究者提供研究资料为目的时,译者宜主要采用文献型翻译;以提高译文在西方普通读者中的可读性为目的时,宜主要采用工具型翻译

  • 标签: 文献型翻译 工具型翻译 《西游记》 佛教用语 翻译策略
  • 简介:曹云祥(1881~1937)曾任清华校长,是民国时期出色的外交官、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巴哈伊信仰在华最主要的传播者和翻译者。学界对曹氏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其外交活动、教育思想和社会活动。近期的一些研究开始关注其宗教译介活动,不过有待具体深入。本文通过搜集、核对大量中英文文献,厘清了曹氏的译述范围,再现了其译述经过,并初步探讨了其翻译策略。

  • 标签: 曹云祥 翻译 宗教 巴哈伊
  • 简介:宗教或信仰已是当下不少人生活的必需品,不少文明的交融或冲突正是源于宗教信仰的交融或冲突,如何通过宗教翻译缓解文明冲突,创造新的和谐世界,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领域。而2013年和2014年分别于广州和青岛召开的“宗教经典翻译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已是宗教翻译规模化研究的发端。我曾获赠第一次会议文集,又亲历了第二次会议,聆听了各位专家的意见,对宗教翻译学有了些许遐想。

  • 标签: 宗教信仰 翻译学 翻译理论与实践 文明冲突 第一次会议 和谐世界
  • 简介:张志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本书关切的核心主题主佛学与晚明以来中国思想的现代转换思问题,围绕此一主题,集中探讨了如下几个贯穿于晚明以来中国思想史的重要议题:一是孔佛会通是否也是一种新文化?二是现代条件下成德之学如何讲?三是共和之后,教化任务由谁承担?本书重点探究了彭绍升、章太炎、欧阳竞无等思想人物,特别对近代唯识学复兴的思想史脉络进行了深入解析。

  • 标签: 中国思想史 现代转换 晚明 现代思想 佛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简介:东汉严佛调是传译大乘经典的第一位中国译师,也是我国传译文殊般若的第一位高僧。他所翻译的《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不仅阐明了文殊法的诸多重要思想及特色,而且指出曼殊室利位于诸菩萨之上首,从而宣扬了文殊信仰,促进了魏晋玄学和般若学的兴盛和六家七宗的形成,大大推动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 标签: 严佛调 文殊般若 上首菩萨 历史意义
  • 简介:中国的华严思想分为五台山和终南山两系。五台山系是中国华严思想的主流,终南山系是一种极端特殊的华严思想。五台山系的华严思想是信仰文殊的中国民众扶持的华严思想。它还是中国佛教禅宗、净土宗成立的基础。而终南山系的华严思想却是空谈理论,忽视实践、民众,为唐王朝统治服务的思想

  • 标签: 华严思想 五台山系 性无即万有 性无即妙用 佛光观 三圣圆融观
  • 简介:伊朗《古兰经》通讯社(IQNA)9月30日消息:尊贵的莱麦丹月第18日,伊朗《古兰经》通讯社(IQNA)社长嘎里、拉希姆t哈齐,在中国北京访问中国《古兰经))翻译与研究家林松教授,并举行了会谈。在会谈中,林松教授介绍了《古兰经))在中国翻译史。在会谈中,伊朗《古兰经))通讯社(IQNA)副社长利扎伊·扎德介绍了伊朗“古兰经》通讯社的情况,他说,伊朗《古兰经》通讯社(IQNA)开设已有四年,目前有14种语言上网,每天约有1500条新闻,主要以《古兰经》为主,涉及《古兰经》研究与活动、政治、社会、艺术、思想等各领域。他说,在未来五年内,伊朗《古兰经》通讯社(IQNA)将增至30多种语言。伊朗《古兰经》通讯社的宗旨是让世界人民深刻了解《古兰经》,及时获知世界穆斯林在《古兰经》领域学习与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成果。会谈结束后,哈齐社长诵读了数节《古兰经》。伊朗驻华使馆文化赞阿高杰里、文化专员萨利赫出席了会谈。

  • 标签: 《古兰经》 中国北京 通讯社 副社长 伊朗 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