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性护理在减轻肛瘘患者术后疼痛与尿潴留中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3年1月-2023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肛瘘患者,共98例。根据护理方式将入组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性护理,对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及尿潴留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后,观察组各时间段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随时间延长疼痛逐渐减轻,P<0.05。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为6.12%低于对照组达22.45%,P<0.05。结论:在肛瘘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使用综合性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感与尿潴留发生率,效果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以笔者所在医院2021年1月-2023年4月的食管癌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45例。传统根治组用常规手术方式治疗,微创联合组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食管癌总缓解率;6个月和1年生存率;手术前和手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差异。结果:微创联合组与传统根治组比较,食管癌总缓解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联合组较传统根治组6个月和1年生存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微创联合组较传统根治组肺功能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大,可有效缓解食管癌,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护理方法。方法: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将86例经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均采用快速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并比较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满意度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18.60%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改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疼痛及睡眠质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整体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结合快速康复护理能使患者更加满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实现患者负性情绪、疼痛、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调节,促进康复,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肝胆外科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本身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而术后恢复过程对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康复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着重探讨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精准营养支持与康复的效果。方法:1.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肝胆外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常规营养支持,另一组接受精准营养支持与康复。2. 研究对象:纳入年龄在18-80岁,接受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排除患有严重心、肝、肾等器官疾病的患者。3. 研究方法: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和精准的营养支持与康复措施,包括术后营养评估、个体化饮食方案制定、营养补充途径选择、康复锻炼指导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4.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卡方检验等。结果:1. 术后恢复情况:接受精准营养支持与康复的患者术后恢复较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2. 并发症发生率:接受精准营养支持与康复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精准营养支持与康复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因此,精准营养支持与康复是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重要干预手段。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手术、不同病情的患者在围手术期精准营养支持与康复的最佳策略和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急诊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样本由研究者医院急诊科提供,共计28例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入院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2月。随机分组,数字表法,分2组,14例/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性急诊护理。比较两组就诊效率、休克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体征数据。结果 就诊效率中,观察组病情评估耗时(2.82±0.66)min、急诊停留耗时(10.25±2.14)min以及抢救耗时(45.22±6.86)min均较对照组短(T=5.0831;T=6.6662;T=5.1633;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29%较对照组低(X =4.0936;P<0.05)。观察组休克处理有效率100.00%较对照组高(X =4.6667;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00%较对照组高(X =4.6667;P<0.05)。观察组护理后血压(100.14±10.12)mmHg、尿量(25.02±4.86)mL/h较对照组高,心率(88.77±10.05)次/min较对照组低(T=5.6676;T=2.9274;T=3.2233;P<0.05)。结论 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急诊中,综合性急诊护理应用效果良好,可提升急诊效率,改善患者体征,减少并发症发生,保障其生命安全,还可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推广价值高。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围绕前列腺电切手术的围手术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传统护理干预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术后尿失禁、性功能障碍和术后出血发生率进行观察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术后尿失禁、性功能障碍和术后出血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前列腺电切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 观察临床双心治疗模式在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疗效。随机选取2023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于我院门诊接诊的17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双心医学治疗,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 88 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模式,实验组 88 例患者在常规治疗模式基础上给予双心医学治疗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愈后情况。实验组患者双心治疗后疾病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治疗(90.8% vs 80.1%),实验组患者治疗后 I 级~II 级心功个体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给予双心医学治疗模式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色"预警分级干预对提高高热惊厥救治效果,降低复发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3年2月-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54例高热惊厥患儿纳入研究,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选择常规护理和"三色"预警分级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退热时间、惊厥持续时间较短,疾病复发次数较少(P<0.05)。结论:"三色"预警分级干预用于高热惊厥救治中,具有提高救治效果,降低复发率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室护理策略。方法:选取于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至我院收治的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患者,共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疼痛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疼痛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情况,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本文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结合目前医院广泛运用物流机器人进行耗材管理和运输的现状,探讨采用机器人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数据分析的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日-2019年4月20日这几个月的各手术室耗材配送频率高峰段,比较2018年8月20日-2019年4月20日物流机器人在耗材管理中效果与人工配送在取货时间、送货频次、核查时间、配送正确率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可以得出结论应用物流机器人配送手术室耗材,能有效减轻手术室护士的工作量,且配送正确率高,可以满足手术需求。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血糖生成指数的运动营养管理模式对射频消融术(RFA)后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97例RFA术后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围手术期管理,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基于血糖生成指数的运动营养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BG、PBG、HbA1c、ALT、AST、AFU、CD8+细胞阳性率、CEA、AFP均低于对照组,血清C肽、CD3+、CD4+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基于血糖生成指数的运动营养管理模式对RFA术后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肝功能及免疫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实施手术室护理,分析其对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60例,是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3月-20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容受性异常导致胚胎着床失败是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和胚胎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的重要原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是多种细胞因子、化学分子参与的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其机制尚不明确。胚胎着床过程中,子宫内膜处于生理性低氧、低能量供给状态,此时细胞内低氧应答机制启动。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通过对血管生成、糖代谢、自噬等多种机制的调节参与了子宫内膜蜕膜化,从而使着床顺利进行。本文就HIF-1α在子宫内膜的表达及其在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过程中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