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所接收的98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组患者分别为49例。开腹组采取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腹腔镜组的治疗有效率47例(95.92%)显著高于开腹组38例(77.55%),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3例(6.12%)显著低于开腹组12例(24.49%),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性静脉炎预防与护理。方法选取100例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手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编入常规组(n=50)和综合组(n=50)中,对常规组患者施加常规预防和护理措施,对综合组患者施加预防性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预防及护理情况,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综合组患者静脉膜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复发率均要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综合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综合预防和护理措施在应用在妇产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数字化X线摄影(DR)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10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均行CT与DR检查,分析多层螺旋CT与DR对骨折诊断符合率。结果多层螺旋CT对外伤性骨折的诊断符合率为97.01%,高于DR的64.93%(P<0.05),多层螺旋CT对骨折类型、骨折部位和合并损伤的检出率高于DR(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具有更高的价值,可将多层螺旋CT作为外伤性肋骨骨折的首选诊断方式。
简介: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SIJ)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而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早期常累及下肢大关节尤其是髋关节.幼年发病的AS髋关节受累或以髋关节滑膜炎为首发表现的机会更高,随着髋关节滑膜炎的发展可出现整个髋关节严重破坏而致畸、致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也是一种成年人较常见的致残性疾病,常见诱因有外伤、酗酒、服用糖皮质激素等,好发年龄20~40岁,病理机制不清.临床上AS髋关节破坏易误诊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为鉴别AS髋关节破坏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将1998年1月至2003年11月我院门诊AS髋关节破坏误诊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和单纯股骨头无菌坏死的各10例患者报道如下.
简介:目的:检测内脂素在稽留流产(missedabortion,MA)及正常早孕人工流产(人流)孕妇血浆中的浓度和胎盘绒毛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MA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因MA住院刮宫和非意愿妊娠在门诊作早孕人流的病例分别列为MA组(36例,孕5~11周)和正常早孕对照组(20例,孕5~11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组化)检测其血浆内脂素浓度和胎盘组织中内脂素的表达。结果:MA组的血浆内脂素浓度为(55.98±10.30)ng/mL,对照组的血浆内脂素浓度为(70.19±11.70)ng/mL,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免疫组化评分也证实,MA患者胎盘绒毛组织中的内脂素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在血浆中的内脂素浓度与胎盘绒毛组织中内脂素的表达量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711,P〈0.01);MA组胎盘绒毛组织退变发生率(94.4%)高于对照组,血浆内脂素浓度低、胎盘组织内脂素低表达与胎盘绒毛组织退变发生率间具有相关性(r=-0.684,P〈0.001;r=-0.404,P=0.002)。结论:内脂素在血浆及胎盘绒毛组织中的低表达可能是导致MA的原因之一;检测血浆中内脂素浓度可作为监测妊娠进展的指标之一。
简介:摘要公益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难点问题之一。为克服经典评价指标体系过于庞杂的问题,基于专家知识形成典型指标体系的评价矩阵,利用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配,通过TOPSIS(TechniqueforOrderPreferencebySimilaritytoIdealSolution)方法实现加权后评价矩阵的分析与指标排序,从而实现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以天津市公立医院为例,对公平性、效率、可及性、教育、环境和财务等6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81个三级指标的公益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与优化。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权熵—TOPSIS评价模型能够有效的对天津市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与优化,经过优化的指标体系对公益性评价更有效率和针对性。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胃镜检查、病理诊断及联合检查表现,计算三种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方式的临床符合率。结果胃镜+病理诊断萎缩性胃炎符合率(92.00%)明显高于单一胃镜(42.00%)、单一病理(79.00%),且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检出率同样明显高于单一胃镜、单一病理检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单一胃镜或单一病理检查虽可获得一定符合率,但仍存在较大进展空间,通过两种方式联合诊断,有助于增加疾病诊断准确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中应用早期胃肠营养干预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接收90例危重患者作为这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其中45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命名为对照组;另外的4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胃肠营养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的各项营养指标。结果在干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量的浓度接近,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经干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且对治疗前比较,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41,P<0.05)。结论在ICU危重患者中应用早期胃肠营养干预,明显改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诊断肺内恶性孤立性小结节的效果及其征像特征。方法对76例肺内恶性孤立性小结节患者进行CT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参照,分析恶性孤立性小结节的CT诊断符合情况及其征像特征。结果CT诊断恶性孤立性小结节39例,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为92.9%。胸膜凹陷征、血管束集征、毛刺征、引流线征、分叶征、棘突征、细支气管充气征等CT征象的占比以恶性孤立性小结节居多,与良性孤立性小结节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5例(83.3%)同时具备有3种以上影像征像,25例(59.5%)同时具备有4种以上影像征像。结论CT诊断恶性孤立性小结节的符合率较高,根据影像学征像的典型特征进行鉴别,准确判定孤立性小结节的良、恶性,有助于减少恶性肺结节的漏诊和误诊。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与X线片诊断胸腹闭合性损伤的对比分析。方法从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接收并行多层螺旋CT诊断的胸腹闭合性损伤病例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A组;另选同期接收并采取X线诊断的50例胸腹闭合性损伤病例作为本次研究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评估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1)A组诊断胸腹闭合性损伤的准确率是92.0%,显著高于B组的66.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对心脏损伤、肝脏损伤、脾胃损伤以及肺部损伤的检出率依次是80.0%、88.0%、82.0%、84.0%,均高于B组的64.0%、66.0%、66.0%、64.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X线片相比较,采取多层螺旋CT对胸腹闭合性损伤进行诊断,准确率更高,同时对心脏、肝脏损、脾胃以及肺部等不同部位损伤的检出率也更高,建议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全阻断(隔)胃癌根治术与传统胃癌根治术的疗效差异。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4例胃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电脑随机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胃癌根治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全阻断(隔)胃癌根治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生存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9.38%),对照组患者发生10例(31.25%),主要有感染、吻合口瘘等,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随访1年的生存率为96.88%、随访3年的生存率为65.63%,均高于对照组的78.13%、4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胃癌根治手术,全阻断(隔)胃癌根治术的住院时间短,同时损伤较小,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激性胃溃疡患者治疗中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的应用价值。方法择选2016年1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应激性胃溃疡患者67例,作为研究主体。以治疗方式差异作为分组依据,划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4)。将西咪替丁应用于对照组,将奥美拉唑应用于观察组。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效果、止血时间及其血清胃泌素水平上,与对照组展开比对,改善效果均显著(P<0.05)。结论奥美拉唑代替西咪替丁应用于应激性胃溃疡患者治疗环节中,对于降低血清胃泌素水平,缩短止血时间,促进其临床疗效的提升,意义非凡,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弥漫性疾病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及其与甲状腺激素水平间的关系。方法:分析1252例次[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585例次,亚临床甲亢161例次,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186例次,亚临床甲减122例次,正常组198例次]的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参数与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trnodothyronine,FT3)和游离四碘甲状腺素(freethyroxine,FT4)]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甲亢组的甲状腺上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systolicvelocity,PSV)、PSV×心率(heartrate,HR)及甲状腺体积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在甲亢组中PSV、PSV×HR及甲状腺体积分别与血清FT3、FT4呈正相关(P〈0.01),且其与血清FT3的相关度较FT4高;血清FT3在5.70-15.00pmol/L范围时(正常范围2.63-5.70pmol/L,上限值46.08pmol/L),甲状腺上动脉超声血流参数与其相关性较高,且两者间的相关性随着血清FT3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下降,当血清FT3近检测上限范围时,两者不相关;而在其他组中,两者呈低度相关或不相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并可辅助用于甲状腺弥漫性疾病临床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