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对行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应用效果。方法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之间,随机选取60例在我院进行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分析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观察组患者的SCL-90评级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应用优质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NP方案同期放化疗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晚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46例晚期肺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实施NP方案化疗+胸腔调强放疗,观察组2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西妥昔单抗治疗,为期治疗13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及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与NP方案同期放化疗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与生存时间,安全性更高,具有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脑膜瘤的CT、MRI鉴别诊断进行探讨,对其诊断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脑膜瘤各45例,按照疾病类型将其分成颅内细胞瘤组与脑膜细胞瘤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MRI结合CT检验,诊断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颅内细胞瘤组与脑膜细胞瘤组脑膜尾征、瘤内钙化等临床指标差异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肿瘤外形、瘤内血管流空信号、肿瘤明显强化及瘤内坏死囊坏死信号等临床指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脑膜瘤的CT、MRI的诊断的临床表现不同,两者联合使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确诊率,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多西他赛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率。 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的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100 例,收治时间为 2016 年 12 月到 2018 年 4 月,按照接受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两组患者均为 50 例。实验组患者接受多西他赛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盐酸厄洛替尼片(特罗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加以对比分析。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临床获益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 多西他赛单药治疗后取得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且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RP、FIB及T淋巴细胞亚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中的表达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6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对其CPR、FIB及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观察分析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全部入选对象的检测均完成后显示,研究组的CPR、FIB及CD4+等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研究组中稳定期与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检测结果对比分析,也存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检测其CRP、FIB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对于患者的诊断及病情判定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癌的中医病机和药方及盐酸埃克替尼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中患者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9月~2017年3月,患者例数为60例,利用随机分组方式进行研究,对照组患者实施吉非替尼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盐酸埃克替尼片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出现皮疹以及腹泻患者明显比观察组多,另外,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埃克替尼用于非小细胞的治疗,其临床效果即为满意,同时安全性较高,可以最大程度的延缓病情进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转录表达与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选取人宫颈癌Hela细胞,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阴性对照组Hela细胞不进行处理,空白对照组Hela细胞转染空白质粒,观察组Hela细胞转染shRNA干扰质粒,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eIF4E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MTT法检测Hela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观察组Hela细胞培养48h后eIF4E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51±0.028)和(0.234±0.038),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观察组Hela细胞培养24h、48h后吸光度值(OD)分别为(0.901±0.067)和(1.201±0.080),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观察组Hela细胞培养48h后G0/G1期细胞比例为(68.01±2.55)%,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而S期细胞比例为(31.43±2.73)%,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下调eIF4E表达,能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值得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介素-6鉴别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价值并作分析。方法选取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50例(研究A组)、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50例(研究B组)、自愿者50例(对照组)纳入研究,均接受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介素-6检测。结果三组RBC、PLT无差异(P<0.05),对照组的WBC、N低于另外两组,L则高于另外两组(P<0.05);研究A组、研究B组的血细胞检测结果均无差异(P<0.05);对照组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介素-6均低于另外两组(P<0.05);研究A组、研究B组的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均无差异(P>0.05),而研究B组的白细胞介素-6低于研究A组(P<0.05)。结论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与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的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无差异,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低于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对康莱特联合吉西他滨、顺铂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研究选取我院接收的6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康莱特、吉西他滨、顺铂联合治疗。治疗结束后,统计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次研究采取常规疗法与康莱特、吉西他滨、顺铂结合疗法相对照的方法,与对照组(41.94%)相比较,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32%)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48.39%)相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03%)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康莱特、吉西他滨、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此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作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同时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致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均采取临床护理,按照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入研究组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分期胸前中置入引流管来引流胸腔积液,40例研究组患者则同时在胸腔双侧置入引流管引流胸腔积液。对比两组的置管时间、呼吸困难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置管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同时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引流并进行临床护理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置管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右归饮对小鼠异体骨髓细胞向成骨分化的影响,探究其防治因辐照引起的骨量丢失的机制。方法选取100只BALB/cCd小鼠,随机40只作为骨髓细胞提取回输,剩余60只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辐照组、骨髓细胞回输组、(右归饮)低剂量组、总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分别对6组小鼠进行不同的处理,统计其骨密度、碱性磷酸酶浓度的差异以及组织损坏情况。结果随着灌胃治疗右归饮浓度的增高,小鼠的骨密度及碱性磷酸酶浓度增高,组织损坏程度降低,骨小梁数量增多,高剂量组结果接近于空包对照组。结论右归饮能够促进小鼠异体骨髓细胞的向成骨分化,对经辐照造成的骨量丢失情况有治疗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抗心衰药物联合有氧运动对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6例慢性心衰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抗心衰药物联合有氧运动)、对照组41例(抗心衰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参数变化、心功能参数变化以及运功能力参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RDW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RDW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心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O2max、最大功率以及力竭时间均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VO2max、最大功率以及力竭时间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抗心衰药物联合有氧运动能有效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心功能以及运动能力,从而有助于疾病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Bcl-2、CD34在基底细胞癌(basalcellcarcinoma,BCC)和毛发上皮瘤(trichoepithelioma,TE)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两种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确诊的36例BCC和16例TE石蜡包埋标本行Bcl-2、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它们在肿瘤细胞及其周围间质中的表达。结果Bcl-2的表达,36例BCC中有28例肿瘤细胞团弥漫表达Bcl-2(77.8%),16例TE中13例肿瘤细胞团阳性表达(81.3%),其中11例出现肿瘤细胞团外周1~3层细胞阳性表达(68.8%),呈栅栏状排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4的表达,二者瘤细胞团均不表达,16例TE中,只有2例间质细胞表达CD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在BCC和TE中表达模式不同,有助于这两种肿瘤的鉴别诊断,CD34对于鉴别BCC和TE意义不大。
简介:目的:研究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在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的作用,评估凝血系统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首先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了siRNA对B16F10黑色素瘤细胞中PAR1的内源表达的影响,然后在PAR1受siRNA干扰的情况下检测B16F10细胞在体内外迁移能力,其结果与未受siRNA干扰的试验结果相对照,来确定PAR1在B16F10瘤细胞体内外迁移中的作用.结果:75nmol/L的siRNA干扰48h后可明显抑制B16F10中PAR1的表达,其转录水平抑制率是60%,蛋白水平的抑制率为85%;体外迁移实验表明,PAR1表达量减少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迁移能力减弱(P<0.01);动物实验表明,干扰B16F10细胞中的PAR1后,肿瘤细胞经血管迁移能力减弱,在肺部形成的转移瘤数目减少(P<0.01).结论:PAR1具有促进肿瘤细胞迁移作用.开发PAR1封闭剂有望抑制肿瘤转移,可作为研制抗肿瘤转移药物的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