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中医科学学位三届毕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重合的检测结果,探讨中医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认为应该提高生源质量,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强调学术规范,加强学生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改善管理方式,发挥管理部门作用。

  • 标签: 中医科学学位 重合率检测 学术不端 学位论文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以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肝功能生化检验效果。方法:本研究基于特定时间段(2019年6月-2020年6月)筛选我院收治的肝炎肝硬化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基于同时期选取健康体检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均实施肝功能生化检验,对比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血清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血清胆固醇(CHO)显著低于对照组,总胆汁酸(TB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肝炎肝硬化 肝功能生化检验 检出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为了准确筛查布鲁氏菌感染情况,研究联合应用血培养和血清学的实际效果。方法:研究2022年10月到2023年10月180例疑似布鲁氏菌感染患者,将WS269-2019布鲁氏菌诊断标准作为金标准,均实现血培养、血清学检验,实现检验结果分析。结果:联合检验的检测结果均高于血培养和血清学检验结果,与其比较结果为P<0.05。联合检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血清学检验结果,与其比较结果为P<0.05。结论:血培养联合血清学检验筛查布鲁氏菌感染具有更高准确,临床值得探讨。

  • 标签: 血培养 血清学 布鲁氏菌感染
  • 简介:摘要应用双柏散外敷联合中药沐手的方法维护动静脉内瘘功能,治疗其并发症,使动静脉内瘘局部硬结、血管弹性降低、血流量不足的发生明显降低,用于维护动静脉内瘘效果显著。并具有方法简便、经济、副作用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双柏散 中药沐手 动静脉内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用薤白有四,后世对于书中薤白功用之论在金前后出现分水岭,本文通过考证仲景时期对薤白的普遍认识与仲景在《伤寒论》中薤白用法、用量及配伍的变化,论仲景用薤白之本意。

  • 标签: 薤白 温补 伤寒论
  • 简介:《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所言皆强调了“阳气”的极端重要性。孙师在《千金》五脏病的治疗中,将其要旨贯穿于各篇治疗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后世医家难以企及。

  • 标签: 五脏病《千金方》 温阳法 治疗特点
  • 简介:为研究扶正化瘀(主药:丹参、桃仁、人工虫草菌丝等)治疗肝纤维化的机理,60只Wistar雄性大鼠,除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A,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外,52只大鼠腹腔注射0.5%对二甲基亚硝胺(共4周,每周3次,每次2ml/kg),造成肝纤维化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B,18只)、扶正化瘀组(C,17只)、秋水仙碱组(D,17只),分别给予自来水以及相应中西药物灌胃,共4周.之后,处死大鼠取材检测各项指标.结果:C组大鼠Hyp和肝组织胶原分期下降,纤维化程度减轻;活化HSC减少,凋亡增加;肝组织MMP-2、MMP-9、TIMP-2表达下降.结论:促进活化HSC的凋亡、减少活化HSC的数量,并由此降低MMP-2、MMP-9、TIMP-2的表达、减轻肝纤维化程度,可能是扶正化瘀的作用机理之一.

  • 标签: 肝纤维化 扶正化瘀方 中医药疗法 明胶酶 星状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中医药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患者再住院的影响。方法采集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望京医院心内科CHF患者的信息,并对经规范治疗缓解出院的CHF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预约病人门诊随访。完成数据整理及录入后,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CHF患者388例,最短随访6个月,最长随访5年半,平均随访3年。半年内再住院者192例,占49.48%。与再住院相关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院后未使用中药能影响CHF患者再住院;本研究中CHF患者平均住院次数2.8次,其中院外服用中药者平均住院次数1.9次,不服用中药者为3.4次;第2次住院距离首次住院平均间隔时间为183d,其中院外服用中药者为221d,不服用中药者为145d。结论积极规律辨证使用中药能够降低CHF患者的再住院,减少平均住院次数,延长再住院间隔时间。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中药治疗 再住院率
  • 简介:目的介绍古代中医分娩法,以及对本院5年间剖宫产指征以及发生增高的因素进行探究。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内的2625例剖宫产病例进行探究,对比剖宫产与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化。结果平均剖宫产手术分娩为35.12%,剖宫产手术分娩呈明显上升趋势。从2009年的24.50%剖宫产分娩上升至2013年的41.45%,五年时间内,共上升接近17个百分点,数据之间有着明显差异(p<0.01)。在各项剖宫产手术指征中,母婴头盆不称的情况有明显降低,而胎儿窘迫及社会因素等指征呈逐年上升趋势,至2013年,社会因素已成为诸多剖宫产手术指征中的第一位。结论从五年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中可看出,社会因素是导致剖宫产分娩上升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剖宫产 手术指征 升高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