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对腰椎骨折应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及分析。方法 于本院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中筛选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采取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40例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理想,随访过程中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6月时JOA腰痛疾患评分为(25.12±0.25)分,拆除内固定后X检查结果未发生椎体高度丢失或是脊柱后凸畸形。结论 腰椎骨折临床中应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有助于确切恢复椎体高度和腰椎功能,避免脊柱发生后凸畸形,治疗安全性理想,值得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内固定物、人工半髋关节置换二者在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23年3月-2024年3月收治6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不稳定型)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内固定物)与观察组(半髋关节置换),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1年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内固定物相较,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应用于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获得较佳的治疗效果,在术后恢复时间、关节功能改善方面更具优势。
简介:目的:探索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不同体位下行PFNA手术的临床疗效与影像学特点。方法:对87例因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手术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体位分为侧卧位组与平卧位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第一天及末次随访时X线正侧位片上的尖顶距(TAD)与颈干角。结果:随访5~18个月(平均10.7月)。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较术后当天的颈干角与TAD无显著变化(P〉0.05)。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TAD及末次随访TAD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侧卧位组手术时间短于平卧位组,术后颈干角及末次随访时颈干角小于平卧位组(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侧卧位手术能减少手术时间,影像学上内固定位置稳定,临床疗效稳定,是未来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的发张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患者对其胸腰段脊柱骨折复位的影响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4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平均分成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实施不同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Cobb’s角分别为(95.13±9.43)%、(96.43±10.52)%、(5.03±1.06)°,均优于对照组(75.82±6.25)%、(78.16±6.14)%、(7.10±2.51)°(P<0.05);观察组脊髓神经功能为E级的患者有54.17%,对照组为25.00%(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能够促进胸腰段脊柱骨折良好复位,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50例)与观察组(n=50例),观察组采用PFNA头髓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头髓钉内固定治疗方式相对于人工关节置换效果更佳,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骨折恢复速度,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对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04月-2021年04月,采取抛硬币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行传统后路手术治疗)和研究组(行经皮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各35例。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VAS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应用经皮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更好,提高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采取系统化护理对其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1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纳入56例。随机抽签法按1:1分成2组,对照组在护理中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护理中实施系统化护理,重点观察患者疼痛症状改善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更低,P<0.05;两组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可缓解其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建议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伤椎与跨伤椎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对脊柱稳定性。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接诊的9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本文研究对象,数字表法随机分组,观察组49例实施经伤椎脊柱固定术,对照组49例实施跨伤椎脊柱固定术,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角、疼痛程度和脊柱功能,统计随访半年内的Cobb角与椎体高度丢失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JOA、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Cobb角与椎体高度丢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手术前,两组椎体压缩率和后凸Cobb角对比无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椎体压缩率和后凸Cobb角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并发症发生率。结论:经伤椎脊柱固定术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固定效果,能够加速患者脊柱功能的恢复,可将椎体压缩率降低,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室护理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21.02.28-2021.12.31收治5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组A组,B组,各28例。A组-常规护理,B组-手术室护理,观察A组以及B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结果:B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A组,护理满意度92.86%高于A组67.86%,并发症发生率3.57%低于A组28.57%(检验值=26.703/16.491/5.543/6.487,P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固定治疗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的8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3例患者行内固定治疗,观察组43例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3.02%,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为86.05%,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采用人工置换术效果理想,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不同康复护理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行钢板内固定术患者进行干预后对其腕关节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7月~2018年05月收治的70例桡骨远端骨折行钢板内固定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钢板内固定术康复护理模式的研究,对照组(35例)选择常规康复方法完成;观察组(35例)选择常规康复+集束化康复护理方法完成,最终就两组钢板内固定术患者腕关节功能改良Shea评分优良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结果同对照组钢板内固定术患者腕关节功能改良Shea评分优良率(74.29%)对比,观察组(97.14%)获得明显提升(P<0.05);同对照组钢板内固定术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提升(P<0.05)。结论护理人员合理选择集束化康复护理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行钢板内固定术患者进行干预,可显著提升患者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