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根据沃尔夫冈·伊瑟尔的文学人类学,文学虚构诞生于"虚构的"、"想象的"和"现实的"这三类因素间的互动游戏中。前两类因素并非专属于文学作品,也并非现实的对立面,而是暗示着人渴望不断地将其可塑性付诸具形的特质。历史上多样化的文学虚构作品像镜子一样,能使人理解人何以能超越和重塑历史语境中既存的关于人和世界的图景。在新时期早期的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的小说《梦月》(1609/1634)中,一贯被视为对立面的现实和虚构既是一个重要主题,同时这两者的对立也遭到了质疑。本论文试图运用伊瑟尔的上述理论来分析这部小说,以考察该文学虚构的具体表现形式,探究该虚构文学作品何以能重塑新时期早期关于人和世界的图景。
简介:迄今为止,国内、国际学界均未能注意到,卡莱基“泛欧”思想的产生、发展和完善与德意志经验的积极影响密不可分。首先,卡莱基关注奥匈双元帝国内部德意志民族的命运变迁,并由此萌发多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其日后提出“泛欧”联合主张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其次,卡莱基概括、总结德意志帝国统一的历史经验,提出欧洲联合的发展阶段理论,有力地推动了两战间的欧洲联合进程。最后,卡莱基重视瑞士德意志民族与境内其他民族长期和谐共处的成功经验,他仿照瑞士联邦的模式,清晰地勾勒了“欧洲合众国”的宏伟蓝图。研究上述问题,对于我们深入认识“泛欧”思想的起源、辩证看待德意志民族发展道路与欧洲联合道路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欧洲一体化的现状与未来,都具有无可回避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