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语音是士族身份的重要标志。北朝士大夫出使南朝,往往具有宣示本朝文化正统性的使命,与南方士族交往,亦有寻求文化认同的需求,为此,讲求雅正的语音十分必要。考察史书,不难发现担任聘使的北朝士族,多出自语音雅正之家。颜之推遍历南北,他所推崇的言词切正家族恰是史传所记束魏、北齐时代的聘使家族。与颜之推、萧该等人共同撰定《切韻》的北朝士族,亦为正音士族,多有出任聘使的经历。这些土族家族之间建立起共享音韵之学的人际网络,并表现出更强的士族文化认同感。本文讨论的南北交聘中士族语音问题只是士族文化的一个侧面,却是南北朝文化态势的清晰映像,有助于进一步探求南北朝学术与社会之间的关联。
简介:南戏剧本前面与北杂剧剧本末尾有四句或两句韵语,用来概括剧情大意、提示剧名,叫题目或题目正名。从观众而言,它具有广告宣传之用;从读者而言,它具有了解剧情概要之需。但为何南戏置于剧本开头而北杂剧放在剧本末尾,这是由南戏剧情比较复杂、杂剧剧情相对单纯所决定。南戏剧情复杂的构成因素之一是融合了较多的表演伎艺;杂剧主要吸收了说唱伎艺,尽管也插入一些表演伎艺,但与剧情无关,故不会增加剧情的复杂性。"多角均唱"的演唱体制,决定了南戏以动作、形体、道白、表情——念做打表演,相对来说不太受时间的限制;"一人主唱"到底的演唱体制,决定了元杂剧剧情比较单纯,一般为"四折一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