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小朋友,快把你在郊外认识的花草朋友都记录下来,做成一本生动的自然笔记吧.需要准备的物品我的自然笔记制作小提示1你可以在笔记本里试着用铅笔画出野花的形状,然后为它涂上相应的颜色。2你可以在一页纸上多画几种不同的植物,也可以把小虫一起画上去。
简介:风是秋天的风,雁是南飞的雁。那时节地里的庄稼都收割完了,牲口被随意地牧放在田边地头;那时节所有的颗粒都归仓了,小憩的农人们脸上写满了笑意;那时节天空出奇地宁静而高远,蔚蓝而又澄明,一切都处在一种显现、开敞和领悟的状态。于是在天地之间,每一个长者都仿佛是一个智者,他们训练孩子们的课目很多,比如晒粮食时看管好鸡鸭,比如背诵好手抄本《千家诗》,比如上山打柴下水摸蟹等等不一而足。而我的爷爷则常常让我——听风数雁。山地的秋天是放牧最轻松的季节,也是牛羊马们最自由的季节。这样的日子,我学会了和年迈的爷爷一样,在田边或地头,在山腰或是在峰顶,独自一坐就是半天,乃至让目击者都动容三分。我不知从什么时
简介:<正>【乘凉】“乘凉”之义,尽人皆知,但“乘凉”的“乘”(chèng)究竟以何为义呢?数年前整理敦煌写卷《燕子赋》时。读到“使人远来衝热,且向窟里逐凉”(《敦煌变文集》卷三250页)一句,与白居易《晚凉偶咏》:“日下西墙西,风来北窗北,中有逐凉人,单床独栖息”相参较,知“逐凉”就是追逐凉爽之意。当时我便萌发了一个想法:“乘凉”最初的意思应与“逐掠”相关,早期可能有“趁凉”一词。其理由是,“趁”跟“逐”是同义词,也有“追赶”义,根据汉语构词可用同义词替换的特点,既然有“逐凉”的说法,也就可能有“趁凉”的说法。此后这个问题一直留存于心,现在来看,我当初的想法不是没有道理的,试分疏于下。
简介:集文斋民国初年,虽然铅印、石印均已在大城市流行,但像陈州小城,仍以刻板印刷为主,集文斋就是当时陈州城内一家极负盛名的刻字局。集文斋掌柜叫罗云长,陈州城内前尚武街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四世以刻字为生。其父罗大光,字志良,于光绪年间在开封北关街开设集文斋刻字局。罗云长十三四岁时就随父学习刻字手艺。其父去世后,云长继承了店铺。不想此时铅印、石印开始盛行,万般无奈,罗云长只得把罗氏集文斋搬回陈州。“集文斋”三字为魏碑体招牌,出自省城名家手笔。横额书写“专刻经文诗集图书碑帖秦汉印章”。这当然是过去在省城时的经营范围。集文斋曾以精工细雕、装帧考究获得盛誉。那时候主要是刻字印书籍,所用纸
简介:王启当科长一年了,政绩不佳。尤其是给大家的印象不好.局里的领导说王启在领导讲话和作指示的时候,表现得漫不经心,都认为他骄傲自满,目无领导;他手下的科员也说他从来不认真听取他们的汇报、意见和建议,认为王启官僚,对科员不信任──也正因为如此,科员们工作起来没干劲,科里的工作搞不好。终于有一天,王启似乎明白了什么。此后,他的口袋里多了一个厚厚的笔记本,而且总随身带着。每当局里开会或听上级领导作报告、指示时,他便不停地在那笔记本上记者。有些“长”讲话很罗嗦,有些话几乎就是废话,尽管没有必要,王启也不想记,但他仍坚持不停地记着,甚至连一些同志的发言,他都记在笔记本上。科员们向他汇报工作、反映问题和提出建
简介: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万卡》,写一个当学徒的小孩,在圣诞节之夜给他唯一的亲人爷爷写信,诉说自己的痛苦和孤独,恳求爷爷快来接他.这个叫万卡的苦孩子在信封上写了“乡下爷爷收”,又琢磨了一会,写上爷爷的名字投寄后,就安心入睡,做起了甜蜜的团圆梦。这封信爷爷是永远收不到的,因为万卡没有写地址,他不懂得联系的方法。小说揭示的悲剧就在于此.在几何学上,光有一个点,没有和第二点联系,就形不成线,更组不成面。电子技术的先进,在于把庞大、复杂的线路,精缩于方寸之中.彩色电视机只要断一处线路,或者有短路(联系不当),整个机器就会失去功能。世界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新闻